上海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事迹首场报告会9月29日在上海展览中心中央大厅举行,上海市卫生健康系统、宣传系统负责人,各行各业党员群众代表约400人现场聆听了报告,报告会在网络平台同步直播。
同一天,上海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名单公布,共表彰上海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1000人、上海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300个、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100人、上海市先进基层党组织80个。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上海市委市政府以最大决心、最严举措、最大努力统筹推进抗击疫情工作,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上海1649名医务人员白衣为甲、逆行出征、驰援武汉,7.8万名医生、9.7万名护士、近3000名疾控人员勇于担当、奋战一线,作出重大贡献。2400万上海人民识大体、顾大局,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守望相助、联防联控,构筑起抗击疫情的坚固防线。
上海市委宣传部会同上海疫情防控相关部门和各区,组建了上海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事迹报告团,首场报告会后,将于10月陆续举行后续报告会,学习宣传各行各业抗疫英雄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
报告会聚焦上海市医疗卫生战线与时间赛跑、与病魔搏斗的故事。8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作了专题报告,他们分别是:
第一批上海援鄂医疗队队长、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郑军华,上海市第一位逆行武汉的医疗人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钟鸣,第二批上海援鄂医疗队队长、浦东新区浦南医院护理部主任李晓静,第三批上海援鄂医疗队队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陈尔真,第八批上海援鄂医疗队队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护师戴倩,《人间世》抗疫特别节目导演、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工作室负责人范士广,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孙晓冬,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
郑军华是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他带领上海市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在农历大年三十紧急驰援武汉。他穿过“百家衣”,戴过“百家罩”,拯救过最危重病患,他把“上海模式”带到了武汉,又把“武汉抗疫精神”带回了上海。他说,“抗疫工作艰苦卓绝,但所有的医护人员都没有退缩。”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主任医师、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钟鸣不惧危险、直面疫情,作为上海市第一位逆行武汉的医疗人员,火速驰援武汉市金银潭医院。他对危重患者进行有创或无创的呼吸机治疗,对病情最严重的患者进行ECMO治疗,尽最大努力挽救了许多新冠肺炎患者的生命。
浦东新区浦南医院护理部主任、第二批上海援鄂医疗队队长李晓静说,在看到患者因病情危重而离开时,她说总觉得自己还不够努力,有一股挫败感。但想到还有更多的人需要去救治,只能擦干眼泪、整理心情、再上战场。“永不放弃”是最坚定的信念,“我们眼里有光、心中有爱,胸膛里有一份家国情怀。”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第三批上海援鄂医疗队领队陈尔真带领混编队伍全面接管武汉3个重症病区,将上海急危重病救治的高效管理模式带到武汉。团队最早成立心理危机干预团队,率先对患者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形成“一人一方案”治疗模式,治愈武汉年龄最大的103岁新冠肺炎患者。
在雷神山ICU支援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护师、第八批上海援鄂医疗队队员戴倩火线入党。她熟练运用体外膜肺氧合护理、呼吸机等技术,帮助新冠肺炎患者恢复健康。遇到高风险操作,总是挺身而出,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用过硬的技术能力冷静应对,展现了一名90后青年人的勇气与魄力。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孙晓冬说,疾控人就好比是抵御疫情洪水的“大坝”,如果洪水被挡住了,没有多少人会想到这道堤坝的作用。他说永远不能忘记大年三十晚上组建“追踪办”时,中心80后、90后是怎样争先恐后地报名;他自豪疾控中心的实验室检测了几万个样本,迄今为止,没有一例错判。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是上海市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牵头制定“上海临床救治攻关综合治疗专家共识”,对超大型城市救治的特点与救治研究成果提出卓有成效的意见和建议。在国际上率先介绍中国超大型防城市控输入性新冠病毒的经验,提供中国的成功防控策略。(经济日报记者 沈则瑾)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