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随着中国平安半年报的最后亮相,5家保险类上市公司中报悉数披露完毕。从中报看,由于遭遇突如其来的疫情,保险行业发展的确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扰动,但由于2季度各家保险公司均有业绩改善,整体发展步伐并未大幅放缓。
今年中报的一个明显特点是,5家上市保险公司的利润都有不同程度下滑,但原因不可一概而论。数据显示,中国人寿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8.8%至305亿元,主要是上年同期所得税新规一次性影响约52亿元,以及本期补提责任准备金126.56亿元造成的。中国人寿上半年扣非净利润同比仅小幅下滑5.9%(第2季度这一数据同比增涨了109%),利润表现仍然超出预期;中国太保集团上半年保险业务收入2,165.97亿元,同比增长4.2%。净利润为142.39亿元,同比减少12.0%,扣非(去年同期税收返还)后净利增24.8%至142亿;新华保险上半年,受银保渠道保费高增带动,实现总保费968.79亿元,同比增长30.9%,保费规模持续攀升,但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同比下滑了22.1%;中国平安净利润759.68亿元,同比下降28.2%;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86.83亿元,同比下降29.7%;中国人保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26亿元,同比下降18.8%,扣非归母净利润125亿元,同比增加2.9%。
尽管利润增长数据不尽如人意,但从整体业绩情况看,亮点依旧,比较明显的是健康保险和保险科技,这与中国保险业所处的大环境有相当关系。去年我国人均GDP首次跃上1万美元的新台阶,此意味着居民对保险保障需求会进一步增长,这为保险业特别是寿险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而受益于城镇化率提升、“健康中国”战略、科技创新周期共振等多种向好因素,保险业正在进入追求高质量发展和注重提供有效保障的时代,健康险和保险科技必然获得行业更多资源的投入。
据银保监会公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6.46%,与2019年上半年相比,下降了7.7个百分点,但健康险保费收入4760亿元,同比增长19.72%,是上半年仅存的3种两位数增长的保险业务之一。
对健康保险的重视,在业内一直呈上升趋势,从5家的中报内容可以很清晰地看到,比如中国太保的中报显示,上半年紧紧抓住了健康险市场发展窗口期,持续完善健康险产品体系、协同赋能寿险业务发展及优化客户体验,推动寿险合作业务上半年增速达到57.6%;新华保险计划通过产品创新与迭代升级,支持创新业务发展成为康养产业协同纽带,促进公司整体业务的获客、养客和蓄客。
近日,中国人寿更是大手笔投入20亿元认购万达信息7.84%股份,将持有的股份增加到24.15%,其意正在于拓展健康保险领域业务。在27日的中报业绩发布会上,中国人寿投资管理中心负责人张涤表示,万达信息从事的是医疗健康、民生健康等软件开发,双方在客户业务协同效应上非常契合。中国人寿副总裁詹忠更是剧透说,双方协同业务领域包括医保科技、健康管理服务、云计算、大数据等,且医保科技方面的合作项目已经落地,据称是中标了海南医保基金监管项目。
保险科技上各家同样均在发力,比如中国太保利用科技赋能,为客户提供“智慧服务”,包括智慧保全、智能理赔、智能报案等;中国人寿2020年上半年全面推进“无接触服务”,实现个人长险线上无纸化投保应用率达99.80%;车险“大户”中国人保将科技渗透到车险服务全过程,实现效率与速度的高度结合。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平安。截至2020年6月末,中国平安的科技专利申请数较年初增加4,625项,累计达26,008项,在全球金融科技专利申请排名榜中,连续两年位居全球第一位。与此同时,中国平安的几大科技赋能业务日趋完善,利润贡献逐级提升。上半年,陆金所控股管理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12.4%;金融壹账通已累计为630家银行、100家保险类机构提供服务,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9.7%。平安好医生在线医疗业务收入同比强劲增长106.8%,营业收入达到27.47亿元。
“风物长宜放眼望”,上半年虽有疫情扰动,但得益于保险行业发展的多种向好因素叠加,尤其是处于目前我国经济稳中向好的大背景中,相信下半年的保险业发展之路会越走越稳。(经济日报记者 江帆)
(责任编辑: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