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美丽生态
走进西藏日喀则市吉隆县折巴乡桑旦林村村民石确家的院子,一米多高的杨树长势喜人。“3年前,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从村委会领了树苗精心养护。现在,每家每户都种几棵树,我们村的环境越来越好。”石确说。
自2017年起,西藏用3年时间,每年造林100万亩以上,在宜造林地区,1079个无树村庄披上绿色。
西藏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目前,西藏已完成74个县(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面积达53.88万平方公里,占全区国土面积的45%;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47处,占全区国土面积的34.55%。
无论是在首府拉萨还是偏远的阿里地区,即使发展愿望再迫切,都会严把项目建设环保准入关、资源消耗关、产业政策关,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一切开发建设项目优先考虑生态环境承载力,对不符合环境保护法和产业政策的项目,坚决不予审批。”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近5年,任何“三高”项目都未引入西藏,从源头上遏制了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
近5年来,在党中央的关心支持下,西藏实施推进了很多交通、能源等方面补齐短板、改善民生的重大项目。但是,无论工程再重要、工期再紧张,生态环保工作都被放在了最为重要的位置。
在那曲市索县嘎美乡丘门村,国网嘉兴供电公司参与援建的电网建设项目现场,两台挖掘机正在紧锣密鼓地工作。国网嘉兴供电公司援藏成员孙永莹介绍,生态环保工作和工程质量同等重要。特别是挖电杆坑时,如果挖到的是草地,就把草皮连根带泥挖起进行养护,待电杆立起埋好土,再将草皮回填,“虽然这样会增加施工成本、可能影响工程进度,但是在高原,环保工作高于一切”。
正是这一点一滴的努力和大量行之有效的环保举措,使西藏仍然是世界上生态环境质量较好的地区之一。
产业发展后劲足
进入5月,布达拉宫广场的游客又多了起来。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西藏逐渐迎来旅游旺季,旅游业加快复苏。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西藏接待游客达833万余人次,在全国旅游市场复苏率中排名第一。
“五六月份以来,西藏旅游率先在全国实现正增长,呈现良好发展态势。”西藏自治区旅游发展厅厅长王松平说。
旅游文化产业是近年来西藏因地制宜重点发展的七大产业之一,与该产业一样快速发展的还有高新数字产业。今年上半年,西藏全区数字经济规模达171.3亿元,同比增长约22.3%。数字经济规模不断壮大,为西藏缩小与全国在信息化方面的差距、快速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支撑,发展后劲十足。
7月21日,中国长城(西藏)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基地项目整机产品下线,标志着我国首条适应雪域高原高寒、低压、低氧环境的自主安全电脑智能制造生产线在拉萨正式投产。该项目的建成,填补了西藏计算机工业制造的空白,优化了信息产业布局,补齐了拉萨高新区硬件产业短板。
近5年来,西藏大力发展信息技术产业,以拉萨高新区为代表的产业园区抢抓信息技术产业升级时机,加紧布局5G产业高地,先后引进了华为等一批高科技公司。
“拉萨高新区正逐步打造高原领先的数字经济产业园平台。”拉萨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将继续优化营商环境,拿出更多扶持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有利举措,把拉萨信息技术产业推向更高水平。
改善民生补短板
昌都市丁青县处于西藏边远地区,也是西藏民生改善的缩影。
在丁青县集中供养中心,71岁的德青躺在特护病床上,身上盖着干净的被子,脸洗得干干净净。今年4月,在供养中心的安排下,她到四川做了骨结核手术,25万元的手术费全部由医保、政府救助等渠道解决。6月底回到丁青县后,供养中心安排了专门的护理员照料她。虽然德青没有家人,但供养中心的工作人员待她就像对待自己家人一样亲。
“对像我这样因病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工作人员任劳任怨、悉心照料。等身体好了,我还可以和其他老人一起打牌、锻炼。住在供养中心什么都不缺,生活丰富多彩。这就是我最好的生活。”德青说。
在丁青县集中供养中心,老人们得到妥善照料,过上了他们心中美好的生活。
在那曲市,年轻人在扶贫政策的支持下,正撸起袖子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32岁的仁青江才一家在2018年脱了贫。如今,他已经从建档立卡贫困户转变成为那曲市索县立志商贸有限公司的负责人。立志商贸公司是索县荣布镇的扶贫产业项目,有48名贫困群众实现稳定就业,人均月工资2500元,项目分红覆盖荣布镇412户2231名贫困户。
仁青江才的妻子也在扶贫公司工作,稳定的工资是他们家脱贫的重要原因。仁青江才说,在国家好政策帮扶下,他和妻子努力工作,享受免费义务教育的孩子们好好上学,这就是他们全家的幸福生活。
2019年,西藏最后19个贫困县(区)宣布脱贫。随着贫困的消除,西藏农牧民的钱袋子也越来越“鼓”了。西藏农牧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的8244元增加到了2019年的12951元,年均增长达12%,增速位居全国前列。
如今,雪域高原350万各族儿女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告别了贫困,过上了比以往任何时期都好的幸福生活。正与全国人民一道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策马扬鞭,加快奔跑。(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代玲)
(责任编辑:刘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