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说走咱就走!”这几年,类似的流行用语是不是听到过不少?其实这正是当下人们生活方式的真实写照。“说走就走”看似随性,可一部手机走天下却不是这么简单就能实现的,我们能够拥有这样的生活方式,底气从何而来?
说走就走,背后是强大的基础保障能力。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交通运输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公路、铁路、民航、水运全面开花,用几十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这背后,凭借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也是几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来之不易。
说走就走,背后是一个个“最后一公里”被攻克。全面小康,一个人也不能落下。今年不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贫困地区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状况较差,存在许多“肠梗阻”,从党中央到各地方,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付出了艰辛努力,攻克了一个个难关,才能实现路成网、人流畅的局面,这在疫情影响的当下尤为不易。
说走就走,背后是硬件与软件的深度融合。有了基础设施的硬件,只是解决了“有没有”“够不够”问题,人民群众更关心的还有“好不好”。这些年来,我国抓住了信息革命的机遇,在政府部门和相关行业、企业共同努力下,信息化、智能化快速发展,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解决了信息互动、网络买票等一系列难点,出行靠一部手机全部搞定,说走就走才成为现实。
说走就走,考量的不仅仅是交通发展水平,更映射着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比如,人们有经济实力,是出行的前提;基础设施完善,才能保证出行质量;合理的假期结构,才有旅行的可能;高速的经济运转,才有更多的商务出行……这一切都依靠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需要提升社会保障能力,稳定就业和收入。再比如,要想说走就走还要有“闲”,这是出行的动力。要让富裕起来的群众,在辛勤工作之余,有时间出行,充分享受发展红利、劳动成果。这就需要各方共同努力,研究出行需求,合理安排假期等。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千百年来憧憬的小康梦想即将实现,人民群众正在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路上阔步前行。(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齐 慧)
(责任编辑:王炬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