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6.8%到3.2%!
在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持续蔓延,世界经济陷入严重衰退的背景下,中国经济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季度增速由负转正,实现了恢复性增长和稳步复苏。
今年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带来巨大冲击。一季度,我国GDP同比下降6.8%,这是我国开展季度GDP核算工作以来首次出现同比下降。不过,随着我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持续深入,中国经济加速恢复,二季度GDP同比增长3.2%,实现季度GDP增长由负转正,多个主要经济指标明显回升,部分指标也实现了由负转正。
例如,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3%,降幅比一季度收窄7.1个百分点。其中,二季度增长4.4%,一季度下降8.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1.4%,降幅比一季度收窄7.6个百分点。其中,二季度下降3.9%,比一季度收窄15.1个百分点。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81603亿元,同比下降3.1%,降幅比1月份至5月份收窄3.2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收窄13.0个百分点。
如果从月度看,主要指标的回升更加明显。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前两个月同比跌至全年最低的-13.5%,进入3月份以后降幅收窄,并在4月份率先实现同比由负转正,并连续3个月保持正增长,且增幅持续扩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跌幅也从前两个月的最低点开始逐步收窄,6月份当月同比下降1.8%,接近由负转正。此外,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由前两个月的最低点开始回升,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同比增速在上半年实现了正增长。
无论是季度指标还是月度指标,都清晰地勾勒出了上半年中国经济“V”形反弹的历程。这背后,与我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政策措施精准有效密不可分。
2月下旬以来,随着疫情防控形势逐步向好,各地区各部门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有序推动复工复产,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随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实到位,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得到了有效释放。我们看到,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不仅实现了“V”形反弹,而且经济运行中也出现了许多可喜的结构性变化。
例如,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4.5%和0.4%。其中6月份分别增长10.0%和9.7%。在服务业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4.5%、6.6%。从消费看,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51501亿元,同比增长7.3%,一季度为下降0.8%,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43481亿元,增长14.3%。在投资中,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6.3%,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5.8%和7.2%。
尤为重要的是,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指标也更有“温度”了。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64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2.7%。6月份当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7%,比5月份下降0.2个百分点。
从收入数据看,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66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2.4%,比一季度加快1.6个百分点。而且,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同比名义增长2.5%,比一季度加快1.3个百分点,表明随着复工复产持续推进,劳动力就业状况持续改善,工资性收入稳步增长。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表示,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我国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效控制疫情,实现经济由降转升,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而且基本民生保障有力,殊为不易,这凸显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潜力,同时也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综合施策的效果。
在新冠肺炎疫情依然蔓延、世界经济重启举步维艰、全球合作遭遇强劲逆流、单边主义大行其道的背景下,实现这样的反弹十分不易。特别是二季度3.2%的同比增速,更是超出了国内外不少专家的预期。而中国经济能够率先实现复苏,必然也将给其他国家和地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和推动经济复苏注入强大信心与动力。
当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2020年的“下半场”。上半年经济稳步复苏为下半年持续恢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疫情期间催生了很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也将为经济回升继续提供有力支撑。6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9%,连续4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4%,连续4个月回升。这表明尽管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国内需求恢复受到一定制约,但市场预期仍然总体向好。
下一阶段,我们仍然要把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贯通起来,坚持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积势蓄势谋势,识变求变应变,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推动我国经济行稳致远。(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林火灿)
(责任编辑:刘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