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要取得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最终胜利,武汉市“无疫情”是基本前提。根据湖北省武汉市最新公示的两批名单,截至3月8日16时,全市累计无疫情小区3021个,占比42.5%;无疫情社区135个,占比9.6%;无疫情村(大队)1350个,占比69.5%。那么,无疫情小区在创建过程中,究竟遇到过哪些实际困难,又是如何解决的?其中有哪些值得总结的经验?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多个社区。
“转运病人时,大家都冲在前面。如果我们都不做,那居民怎么办?”在武汉市汉阳区晴川街,华园社区党总支书记余娜对记者说。华园社区隶属武汉市汉阳区晴川街,实际在住3251户、6417人。它的6个小区中,有5个是无疫情小区,都满足了“疫情零发生,防控全到位”的条件。截至3月8日,时间最长的小区已连续46天没有新增新冠肺炎“四类人员”。
谈及战“疫”之艰难,余娜几度落泪。记者了解到,疫情发生以来,前期华园社区工作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武汉市床位严重不足,导致一些居民出现恐慌心理。“当时,我们每天都要对居民做大量解释安慰工作。”余娜说,我们还要及时上报病人情况,联系各方资源安排病人有序就诊。“经常通宵转运病人。”
彭玮是武汉市江岸区一元街道岳飞社区党委书记。目前,该社区下辖的6个小区全部实现无疫情小区。他的秘诀是“提前宣传引导,动员越早越好”。1月21日,武汉市政府发布《给市民朋友的一封信》,社区干部立即打印张贴,面向居民广泛宣传动员,并第一时间开始排查。居民一旦出现体温检测偏高等情况,会主动向社区报告。结合社区上门排查行动,社区做到了早发现、早隔离、早救治,“四类人员”安置工作得以顺利完成。
居民生活物资能否得到有效保障,关系到社区封闭管理的成败。“我们依托物业管理,充分发挥工作人员、志愿者、下沉干部的力量,分片对社区进行保供。”余娜介绍说,华园社区充分运用网格微信群、微邻里平台等,有效覆盖和满足了大多数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针对有些居民不会或不方便网购等问题,工作人员每天会点对点电话联系,代购生活物资。社区还有2名工作人员专门负责代购药品。“通过下沉干部协调,湖北食药监局帮我们打通了‘最后一公里’,在附近药店就能满足采购需求。”余娜说。
在岳飞社区,彭玮等工作人员每天都很忙,早出晚归。他们要为社区内1447户、3879位居民提供保供服务。社区内90%以上都是老旧小区,老年人较多,加大了保供难度。
在临江雅居小区采访时,记者发现,在岗亭内“躺着”一包圆白菜。原来,这是小区保供应的一个小妙招。“这包圆白菜是我自己去买的,以备不时之需,万一遇到哪家没菜了,随时可以过来拿蔬菜。但这个也不能囤太多,一是存放时间太久不新鲜了,二是现在特殊时期,不能只想着自己。”蒋家墩社区党总支书记夏贵秀说,通过细心周到观察,能够基本解决小区居民的保供难题。
志愿者胡霞坦言,目前社区团队人员数量还不多,压力较大。而社区团队人员力量则是小区“零感染”的保证。
临江雅居小区居民较少,工作团队则有14人,保证了小区封闭管理、消杀卫生、供应保障等各项措施落实到位,这也是该小区能够保持“零感染”的重要原因。“好多志愿者是‘90后’。他们特别能干,经常对我说‘您歇会儿,让我来’。”夏贵秀对记者说。
记者采访时,“90后”女孩邬佳星、许倩文正在小区门口站岗,她们是来自武汉大桥实业有限公司的党员。邬佳星告诉记者,任何出入人员必须严格测温、登记。许倩文手提足有40多斤重的喷药器,花了近2个小时,才做完小区的消毒工作。正是这些包括志愿者在内的基层社区防控力量,让疫情防控的每一项措施都能够落到实处。
在晴川街党工委副书记罗琳看来,社区书记、基层工作人员、志愿者形成了强大的合力。“整个团队的精气神非常好,责无旁贷地去做好社区服务工作。”罗琳说。(中国经济网记者 邓 浩 本报记者 温济聪 包元凯)
(责任编辑: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