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2月25日讯 据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网站消息,截至2月19日,山东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产23266家,复产率82%;职工复工297.6万人,复工率55.8%。
连日来,山东省相关部门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交通运输、市场流通、自然资源等领域有序转动起来,畅通经济社会循环。
引导企业预期
统筹抓好省内疫情防控、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家防控大局“三条战线”,树立“抓疫情防控就要抓企业复工生产、抓企业复工生产就是促疫情防控”的理念,以复工生产保防控、保市场、保供给,以疫情防控促生产、促市场、促供应,用最大努力尽快恢复正常的工业运行秩序。引导企业预期,积极通过新闻媒体、小视频、微信微博、公益短信等渠道,引导广大企业理性认识疫情、正确看待疫情,既不能盲目乐观,更不能消极悲观,克服恐慌心理,沉着科学应对,凝聚起了抗疫情、稳增长的强大正能量。
提前做好企业复工复产准备
坚持早研判、早谋划、早行动,积极在推动企业复工复产上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2月3日,山东省委召开疫情处置领导小组会议,要求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并发布节后上班疫情防控工作细则“30条”、复工复产企业疫情防控“18条”,为企业抗疫情、稳增长提供工作指南。2月4日,分管副省长主持召开省工业经济运行指挥部视频调度会,逐市了解情况、梳理问题、研商对策,发出了企业复工复产的全面动员令。2月6日,印发《关于严把应急保障物资质量和组织企业迅即复工复产的紧急通知》,建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复产情况日报告制度。2月12日,省委成立经济运行应急保障指挥部,下设工业运行、投资运行、消费与市场运行等9个工作组,省政府主要领导任指挥长。省工信厅牵头负责工业运行组,统筹协调解决企业复工复产面临的原材料供应、物流运输、用工招工、资金需求等问题。2月11日至12日,省委、省政府又派出由8位省级领导带队的督导组,到16市督促落实企业生产恢复情况。2月17日,分管副省长主持召开指挥部工业运行工作组第一次会议,对企业全面复工复产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进一步加快推动企业复工复产。
主动解决企业复工复产难题
坚持问题导向,一切工作、一切设计、一切运行都围绕“解决问题”来展开和推进,努力化解企业复工复产中的“拦路虎”。2月4日,山东省政府制定《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从强化金融支持、减轻税费负担、降低运营成本、加大稳岗力度等4个方面,出台了20条马上能落地、能见效的应急政策举措。2月8日,省工信厅牵头组建省工业经济运行指挥部应急保障工作专班,设立12条热线电话和网上受理窗口,24小时受理企业复工复产中问题诉求,目前累计受理网上咨询、接听热线电话共7200多起,第一时间予以答复,努力协调解决企业诉求。2月18日,省委疫情处置领导小组又出台《关于加快全省企业和项目建设复工复产的若干措施》,有效解决员工返岗、交通阻隔、原材料供应短缺等困难问题,进一步加快企业和项目建设复工复产进度。
全力高效推动复工复产进程
建立横向协同、纵向贯通、内外衔接的高效运转机制,是推动企业复工复产的有力保障。工业和信息化部派出三个工作组进驻山东省防护物资生产企业指导生产,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为企业复工达产提供了强力支持。省工信厅依托省委经济运行应急保障指挥部,联合交通、商务、市场监管等部门,突出抓好经济运行监测预警、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协调推进、跨部门跨区域事项协调处理等,积极创造企业复工复产条件。省、市、县三级工信部门联动,建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联络员制度,“一对一”精准联系重点企业,及时掌握企业生产经营动态,研究制定有效措施,全面搞好协调服务,努力做到问题早发现、早报告、早协调、早解决。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统筹协调下,山东省与兄弟省市建立高效协作机制,先后推动130余家企业复工复产为兄弟省市提供配套,相关兄弟省市也积极帮助山东协调解决生产设备、关键零配件、原材料等难题。
(责任编辑: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