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长效监管:让农民工吃下“定薪丸”——云南构建农民工欠薪监管长效机制

2019年10月06日 16:27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昆明10月6日电题:长效监管:让农民工吃下“定薪丸”——云南构建农民工欠薪监管长效机制

  新华社记者 林碧锋

  开展“冬病夏治”专项行动、公布欠薪“黑名单”、推动监管形成合力……今年以来,云南综合施策完善农民工欠薪源头治理,加大查处打击力度,探索构建农民工欠薪监管长效机制,进一步切实保障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

  “冬病夏治”:开展根治欠薪专项行动

  为解决农民工年关讨薪难(“冬病”)的问题,云南于今年5月底在全省部署开展为期三个月的“根治欠薪夏季专项行动”,以工程建设领域的欠薪治理为重点,强化源头和过程监管,并拓宽农民工欠薪举报投诉渠道。

  此次行动重点围绕排查、整改、抓查、宣传等方面,对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进行专项整治。根据相关方案,由行业主管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对工程建设项目逐一排查欠薪隐患苗头,不留死角,摸清底数。

  同时,全面排查历史欠薪存量案件,做到问题不解决不销账;全面排查政府投资工程项目及国企项目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推动这两类项目的欠薪案件“两清零”,为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通过此次行动,云南共排查在建工程项目7344个,同时进一步推动按月足额支付工资、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及维权信息公示等各项工资支付保障政策措施全面落实。

  公布“黑名单”:强化联合惩戒力度

  为加大对欠薪失信用人单位及个人的信用惩戒力度,云南实行欠薪举报投诉信息“件件登记、认真调查、及时回复”制度,坚决依法查处、严厉打击欠薪违法行为,并及时公布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信息。

  云南出台的相关政策明确,“黑名单”实行动态管理,用人单位或个人达到拖欠工资“黑名单”管理的列入、移出、续期、更正等条件的,有管辖权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按照规定程序和时限要求,及时作出相应处理。

  今年以来,云南已向社会公布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信息39条、重大欠薪违法案件61件;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案件70件;查处拖欠工资类违法案件273件,为5479名劳动者追发工资待遇5600余万元。

  记者梳理发现,湖北远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因拖欠330名劳动者工资703.4万元,于今年1月15日被列入“黑名单”;云南文山麻栗坡县天雄锰业有限公司拖欠157名劳动者工资207万余元,被责令限期改正、行政处理和行政处罚,已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此举旨在发挥信用惩戒威慑作用,提高欠薪违法成本。”云南省人社厅有关负责人说,欠薪违法用人单位及个人的相关信息,将被录入“信用中国”网站和云南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记入诚信档案,相关部门将对失信行为进行联合惩戒。

  长效监管:让农民工吃下“定薪丸”

  今年8月,在云南省新平县漠沙镇一排水管网建设工程中务工的21名农民工,多次向施工方讨要工资未果,就到漠沙镇劳动监察大队寻求帮助。工作人员及时受理并展开调查,经调解协商,很快便追讨回劳动报酬2.8万余元。

  云南省人社厅有关负责人说,云南着力拓宽农民工举报投诉渠道,广大农民工均可通过12333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热线电话、各级人社部门劳动保障监察窗口、信件等渠道举报投诉欠薪违法行为。

  为探索构建农民工欠薪监管长效机制,云南省检察院、云南省人社厅共同出台整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相关意见,提出建立案件线索双向移送、日常信息共享、专业问题互助等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共促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保护工作落实到位。

  同时,云南积极开展“送法进企业、进工地”等法制宣讲活动,多形式开展根治欠薪法规政策宣传。

  “我们希望通过完善长效监管机制,让更多农民工吃下‘定薪丸’。”云南省人社厅有关负责人说,近两年来,通过狠抓欠薪治理机制建设和责任落实,不断强化日常监管和案件查处,云南省农民工欠薪案件数、涉及人数和金额等指标持续下降。

(责任编辑:符仲明)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长效监管:让农民工吃下“定薪丸”——云南构建农民工欠薪监管长效机制

2019-10-06 16:27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昆明10月6日电题:长效监管:让农民工吃下“定薪丸”——云南构建农民工欠薪监管长效机制

  新华社记者 林碧锋

  开展“冬病夏治”专项行动、公布欠薪“黑名单”、推动监管形成合力……今年以来,云南综合施策完善农民工欠薪源头治理,加大查处打击力度,探索构建农民工欠薪监管长效机制,进一步切实保障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

  “冬病夏治”:开展根治欠薪专项行动

  为解决农民工年关讨薪难(“冬病”)的问题,云南于今年5月底在全省部署开展为期三个月的“根治欠薪夏季专项行动”,以工程建设领域的欠薪治理为重点,强化源头和过程监管,并拓宽农民工欠薪举报投诉渠道。

  此次行动重点围绕排查、整改、抓查、宣传等方面,对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进行专项整治。根据相关方案,由行业主管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对工程建设项目逐一排查欠薪隐患苗头,不留死角,摸清底数。

  同时,全面排查历史欠薪存量案件,做到问题不解决不销账;全面排查政府投资工程项目及国企项目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推动这两类项目的欠薪案件“两清零”,为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通过此次行动,云南共排查在建工程项目7344个,同时进一步推动按月足额支付工资、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及维权信息公示等各项工资支付保障政策措施全面落实。

  公布“黑名单”:强化联合惩戒力度

  为加大对欠薪失信用人单位及个人的信用惩戒力度,云南实行欠薪举报投诉信息“件件登记、认真调查、及时回复”制度,坚决依法查处、严厉打击欠薪违法行为,并及时公布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信息。

  云南出台的相关政策明确,“黑名单”实行动态管理,用人单位或个人达到拖欠工资“黑名单”管理的列入、移出、续期、更正等条件的,有管辖权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按照规定程序和时限要求,及时作出相应处理。

  今年以来,云南已向社会公布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信息39条、重大欠薪违法案件61件;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案件70件;查处拖欠工资类违法案件273件,为5479名劳动者追发工资待遇5600余万元。

  记者梳理发现,湖北远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因拖欠330名劳动者工资703.4万元,于今年1月15日被列入“黑名单”;云南文山麻栗坡县天雄锰业有限公司拖欠157名劳动者工资207万余元,被责令限期改正、行政处理和行政处罚,已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此举旨在发挥信用惩戒威慑作用,提高欠薪违法成本。”云南省人社厅有关负责人说,欠薪违法用人单位及个人的相关信息,将被录入“信用中国”网站和云南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记入诚信档案,相关部门将对失信行为进行联合惩戒。

  长效监管:让农民工吃下“定薪丸”

  今年8月,在云南省新平县漠沙镇一排水管网建设工程中务工的21名农民工,多次向施工方讨要工资未果,就到漠沙镇劳动监察大队寻求帮助。工作人员及时受理并展开调查,经调解协商,很快便追讨回劳动报酬2.8万余元。

  云南省人社厅有关负责人说,云南着力拓宽农民工举报投诉渠道,广大农民工均可通过12333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热线电话、各级人社部门劳动保障监察窗口、信件等渠道举报投诉欠薪违法行为。

  为探索构建农民工欠薪监管长效机制,云南省检察院、云南省人社厅共同出台整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相关意见,提出建立案件线索双向移送、日常信息共享、专业问题互助等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共促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保护工作落实到位。

  同时,云南积极开展“送法进企业、进工地”等法制宣讲活动,多形式开展根治欠薪法规政策宣传。

  “我们希望通过完善长效监管机制,让更多农民工吃下‘定薪丸’。”云南省人社厅有关负责人说,近两年来,通过狠抓欠薪治理机制建设和责任落实,不断强化日常监管和案件查处,云南省农民工欠薪案件数、涉及人数和金额等指标持续下降。

(责任编辑:符仲明)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