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疏解整治促提升”:京华大地向美而行

2019年09月08日 16:49   来源:《求是》   

  2019年1月10日晚,在北京市台基厂大街和正义路,人们静静地等待着一个历史性时刻。中共北京市委和市政府的牌匾被缓缓摘下,移交北京市档案馆留存。这时人们才知道,近一段时间以来,上万人搬迁,从原址到新址,来回车程一两个小时,都是在夜晚静悄悄地完成的。1月1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市委大楼一楼大厅,亲切慰问600多名干部群众代表并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谈到这个细节时他说,“我听说后很感动”。

  1月11日,晨曦中,京杭大运河畔的通州。北京市委和市政府举行升旗仪式并揭牌,标志着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大门正式开启。

  1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京津冀考察。燕山脚下、渤海之滨、太行之畔,习近平总书记边走边看。总书记指出,过去的五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总体上处于谋思路、打基础、寻突破的阶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进入到滚石上山、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需要下更大气力推进工作。总书记对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了六个方面的要求:紧紧抓住“牛鼻子”不放松,积极稳妥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高质量高标准推动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以北京市级机关搬迁为契机,高质量推动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向改革创新要动力,发挥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作用;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强化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新时代“春天的故事”正在壮阔上演。

  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比喻: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四次视察北京市,五次对北京市发表重要讲话,今年则在短短半个月内两次来北京市视察慰问,多次就“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作出重要指示,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首都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巨大关怀。北京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市重要讲话精神,适应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需要,适应城市发展深刻转型的要求,适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履行好新时代首都职责使命的高度,从2017年起,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大力推动生态文明与城乡环境建设,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目标奋进。

  调研组围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走访了北京市海淀、朝阳、东城、西城、延庆五个区,深入十几条街道社区及五个农村乡镇,和党员干部、居民村民、志愿者代表进行座谈交流,并连线了通州、平谷、大兴等区的部分干部群众。行程满满的调研,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京华大地向美而行的铿锵足音。

  新时代的大谋略

  《不朽之城》,北京市规划展览馆中的这一部片子,艺术地浓缩了北京的发展历程。北京从新中国成立初期一个陈旧的古都发展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不朽之城”经历了沧桑巨变。

  但不断发展的北京也面临令人揪心的很多问题。

  人口太密。每年增长几十万,多集中于中心城区,老百姓形象地说,头已经撞到天花板上了。人一多,开发强度过高,资源环境的压力就大,城市运行成本就高,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任务就重,地价房价高企,经济社会各要素就会处于“紧平衡”状态。

  功能太多。人口过多只是表象,深层次的问题是功能过多带来的。承载过多的功能、急剧膨胀的人口与有限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就形成了尖锐矛盾。

  城市太大。从一环、二环到六环,还有人戏称的“七环”大外环,北京城在一天天扩张。如果再不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和生态红线,不统筹考虑人口资源环境的承载力,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城市“摊大饼”式的发展就无法遏制。

  交通太堵。北京人和外地人都开玩笑说,首都变成了“首堵”。交通拥堵是大城市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环路堵干路堵,胡同里也停满了车,把城市的毛细血管都堵住了。随之而来的就是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同时,北京对周边地区人才、资源的“虹吸效应”也越来越明显。“北京吃不完,天津吃不饱,河北吃不着”,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如此无奈而现实。从一定意义上说,北京已经患上了严重的“大城市病”。

  月盈则亏,水满则溢。“大城市病”问题,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的高度关切,焦虑感日升。怎么解决北京的“大城市病”?时代之问引起沉重而深切的思考,不能把难题留给后人。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考察时指出,根本的出路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一体化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不仅仅是解决北京和天津、河北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的需要,也是优化国家区域发展布局、优化社会生产力空间结构、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创新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是一项解近忧、利长远的重大国家战略。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总设计师,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以大历史观来谋划区域发展,充分体现了强烈的使命担当、深邃的战略眼光和高超的政治智慧。

  北京市委书记蔡奇用“四个有利于”概括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意义,这就是有利于破解首都发展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优化提升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模式;有利于破除隐形壁垒、打破行政分割,实现优势互补、一体化发展,为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提供经验;有利于优化生产力布局和空间结构,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有利于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增强对环渤海地区和北方腹地的辐射带动能力,为全国转型发展和全方位对外开放作出更大贡献。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新时代的大谋略。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

  北京发展,首先必须有一个科学合理的战略定位。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首都的城市战略定位是“四个中心”,即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要求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定位准,才能方向明。城市战略定位决定着城市功能布局和发展模式。2017年9月29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正式发布。

  巨笔宏图构筑首都未来发展的四梁八柱——在北京市域范围内形成“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城市空间结构。“一核”即首都功能核心区;“一主”是中心城区即城六区;“一副”即北京城市副中心;“两轴”是中轴线及其延长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多点”即5个位于平原地区的新城;“一区”即生态涵养区。同时,要发挥好北京“一核”的辐射带动作用,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对接支持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与北京城市副中心形成北京新的“两翼”。

  巨笔宏图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博大情怀——精心保护历史文化金名片,塑造城市特色风貌;严守人口总量上限、生态控制线、城市开发边界“三条红线”;标本兼治缓解交通拥堵;源头减排、过程管控与末端治理相结合,全力治理大气污染;提供更平等均衡的公共服务,努力办好群众家门口的事;推进海绵城市、综合管廊建设,增强城市韧性,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安全、更放心。

  站在新总规的巨大图表面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看到的是一座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首都、一座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首都、一座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怎样建设首都?巨笔宏图摆在我们面前,如何将它转换为生动实践?

  两年来,北京市紧紧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关键环节和重中之重,有力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主动“瘦身”,渐显成效。

  北京市提出,疏解非首都功能,是腾笼换鸟、凤凰涅槃。要从开拓高质量发展重要动力源的高度来深化对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认识。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就是要解决北京面临的突出问题,疏解非首都功能,治理“大城市病”,改善人居环境,提升首都功能。这是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推动首都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

  疏解:“舍”“得”之间

  鲧治水无功而返,失于堵;禹治水遗泽千年,成于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总书记曾用两段生动比喻,来说明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北京城市规划建设的“牛鼻子”这个道理:“不能什么都要,贪多嚼不烂,大小通吃,最后消化不良”;“家里的东西总也得经常清理清理,想买套新沙发,得有地方摆,不能叠床架屋”。

  什么是“疏解”?“疏解是双向发力。”在2019年1月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解析“疏解”要义:“触及深层次矛盾,要更加讲究方式方法,内部功能重组和向外疏解转移双向发力。”“雄安新区是外向发力;北京是内向调整,优化核心功能,把‘白菜心’做好。”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就是疏解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四类非首都功能,即疏解一般制造业、区域性专业市场、部分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功能和部分行政性、事业性服务机构等。北京市其实是刀刃向内,要给自己做一次外科手术。

  调研中,大家不约而同地提到西城区“动物园批发市场”的疏解。“动批”疏解几乎汇集了北京“瘦身”过程中必然要面对的各种普遍性问题,是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标志性工程之一。

  疏解难,首先就难在利益关系复杂。产权方把大楼出租给市场方,市场方把摊位租给商户,商户又层层转租,最多的倒了六七手,无论是产权单位,还是市场经营方,疏解就意味着利益的损失。既然“动批”的产权方、市场方不同,房子的性质也各不相同,指挥部最后采取“一楼一策”的创新模式打开疏解局面。

  疏解不是简单搬出去,而是要积极想办法为商户找出路,谋取更好的发展。就像嫁闺女一样,从2014年起,西城区和河北、天津等地的市场频繁对接,帮助有意落户津冀的商户牵线。到2017年11月,“动批”12个市场,共计35万平方米全部完成疏解工作,作为疏解非首都功能标志性工程圆满收官。

  从集聚资源求增长,到疏解功能谋发展。在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大背景下,北京将依靠什么支撑经济增长,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调研组同北京市发改委主任谈绪祥作了交流。他提到,北京是全国第一个实质性进入减量发展阶段的城市,从工作思路上看,有“四大抓手”,主要是依靠创新驱动、消费带动、投资拉动、开放推动,确保经济大盘稳定,促进高质量发展。北京将进一步发挥中关村创新龙头作用,积极打造人工智能、生物医药、5G等优势产业;在满足消费升级新需求中培育消费增长点,在消费品质上下功夫;制定了基础设施、民生改善、高精尖产业“三个一百”重大项目清单,同时全面落实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任务,吸引一批外资企业来京设立总部。

  “去年,全市常住人口减少16.5万,城乡建设用地减量34平方公里,建设面积减少了1200多万平方米。”陈吉宁市长向记者亮出数据。然而,减量的同时,“我们城市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到每人24万元左右,经济总量达到3万亿元,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大家都关心的‘大城市病’问题有所缓解,比如说空气污染明显改善,地下水在逐步回升……”陈市长表示,北京市在刚性减量过程中实现了更高质量的发展。

  而在通州,一座“千年之城”拔地而起。

  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提出并推动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通州作为城市副中心所在地,备受瞩目。调研组采访了通州区委书记曾赞荣。他谈道,坚持“副中心质量”,打造高质量的一翼;构建大尺度生态空间,打造绿色的一翼;建设未来没有“城市病”的城区,打造宜居的一翼;加强文化传承保护,打造人文的一翼;辐射带动廊坊北三县发展,打造协同发展的一翼,是市委的重要部署。经过今后几年和未来的努力,一座体现新发展理念、展示大国首都窗口形象、承载通州百万人民梦想的国际一流和谐宜居现代化城区,将在大运河畔迅速崛起。

  这是一份沉甸甸的历史责任。

  承担这份责任的,还有搬迁到副中心的北京市级机关干部和他们的家庭。习近平总书记曾动情地对他们说:“你们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你们承担了这一份历史责任,作出了贡献。”调研组同北京市委机关干部作了连线交流,听到最多的是,“搬家是国家大计,小家服从大家,大家好国家才能兴旺,国家兴旺了,小家自然就幸福美满”。

  调研手记:

  受访的机关干部普遍认识到,治理“大城市病”,势在必行,首要的就是把握好“都”与“城”、“舍”与“得”、疏解与提升、“一核”与“两翼”的关系。而处理好这些关系的过程,就是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过程。处理好“都”与“城”的关系,就是要将首都功能与城市功能界定清楚,把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产业疏解出去。由此引发了“舍”与“得”的关系,舍弃的是高消耗、重污染产业,这些产业虽然为北京的发展作出过贡献,但也是北京患上“大城市病”的病原体。只有剥掉“白菜帮”,才能露出“白菜心”,只有舍弃这些低附加值的产业,才能迎来“高精尖”的金凤凰,只有插上腾飞的“两翼”,才能使“一核”的形象和品质焕发生机和光彩。

  整治:“里”“面”之喻

  城市治理,最是于细微处见功夫、见态度、见精神。大街区是城市的“面子”,背街小巷是城市的“里子”。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管理水平、市民的幸福指数,有时恰恰体现在这些不那么光鲜亮丽的“里子”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管理搞得好,社会才能稳定、经济才能发展。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越是超大城市,管理越要精细。背街小巷是最能体现精细化管理水平的。”

  整治的重点之一就是瞄准长期困扰城市发展的违法建设、违规经营等痼疾顽症,依法依规予以治理,恢复城市的秩序。

  三里屯曾经有条“脏街”,有名得连外媒都报道过。这里是“开墙打洞”的重灾区,“街边经济”成为很大一部分人群,特别是流动人群的生活来源。单是42号居民楼,从半地下空间到6层,甚至是楼顶空间,全被改造成了餐馆、酒吧,爬到哪层都能吃饭。由于人气的增长,麻辣烫和烤肉串的流动小贩开始占据街道,包装袋、竹签满地,污水和红油横流,走在街上,会把鞋底儿粘住。

  怎么整,怎么治?一间四五平方米的炸鸡店,年收入就上百万元!这拆的可是人家的真金白银。

  调研中我们发现,“脏街”整治堪称“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中一只非常值得解剖的麻雀。

  天上有网、地上有格、街巷有长、吹哨有响,三里屯街道党工委构建起“四有”平台,让街巷治理形成闭环。一是构建“天上有网”。运用物联网、大数据和移动互联技术,实现对“脏街”周边治安、交通、安全生产和城市环境的精细、实时、全方位管理。二是推动“地上有格”。不断缩小和丰富治理单元,划小划细,把工作具体到“格”,责任落实到人。三是推行“街巷有长”。整合街道副处级领导、科室负责人和社区骨干力量,建立街巷长每天巡查制度。四是实现“吹哨有响”。在街道层面建立实体化综合执法中心,推动公安、城管、工商、交通、食药等部门执法力量在基层下沉、属地综合。

  拆违是大势所趋,但百姓感受也一定要顾及。三里屯街道一方面积极想办法,对一些商户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另一方面,在实施拆违中,又和居民共同商量拆除时间,确保不会影响正常生活。

  “脏街”治理以来,共治理“开墙打洞”229户、背街小巷51条、拆除违法建设2.26万平方米,实现了“脏街”变“净街”的华丽转身。

  背街小巷中有很多是历史文化街区,那些老院落成了几不管的大杂院,家家盖小厨房搭煤棚子,公共空间挤得就剩羊肠小道。5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曾沿着弯曲狭窄的通道,先后走进雨儿胡同29号、30号大杂院,关切询问街坊工作怎么样、收入有多少、做饭烧什么、取暖怎么办、上厕所远不远。总书记强调,老城区改造要回应不同愿望和要求,工作量很大,有关部门要把工作做深做细,大家要多理解多支持,共同帮助党和政府把为群众办的实事办好。

  背街小巷整治是以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的生态重塑。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和要求,北京市各部门力争把工作做得再深一些、再细一些。西城区工作人员在走访中发现,一户人家的简易厕所是明显的违建,拆吗?但这是一户残疾家庭,拆了真就不方便了。最后街道帮忙在院内重修了一个有下水道的厕所,既拆除了违建,又解决了居民实际困难。东四街道以社区干部和辖区在职党员为主体开展“周末大扫除”,清理门道内的杂物,清除社区道路的垃圾。一开始老百姓不理解,门都进不去,还冷嘲热讽,“上面又来检查了”“做秀吧”。党员干部以“蚂蚁啃骨头”精神去第二次、第三次,一直到上百次;胡同的违建清理干净了,他们又以“爬山虎”精神向院内延伸,竟然用清扫出的老物件建起一个胡同博物馆。北京市委书记蔡奇也曾以普通党员身份到东四街道二条社区党委报到,还参加了“周末大扫除”活动。

  如今,大杂院换了新颜:下厨不出户了,如厕不用离院了,洗浴能在家中了,室内见阳光了,院内有绿化了。这次的老城区改造提升已经不再是曾经的拆拆补补,而是同保护历史遗迹、保存历史文脉统一起来,既改善了人居环境,又保护了历史文化底蕴,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体现了“老得优雅,旧得有味,新得精致,住得舒坦”。

  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文化底蕴毁掉了,城市建得再新再好,也是缺乏生命力的。

  5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通惠河玉河遗址公园,这条穿越了元、明、清三代的古老河道,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衰败,被深埋在层层叠叠的民房之下。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传承历史文脉,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如今,700多岁的“玉河北段故道”重见天日,“水穿街巷”美景再现京城。

  调研手记: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当群众把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需求“哨”吹响,政府职能部门就马上向基层报到、向一线报到、向群众报到,形成解决问题的合力。这两年来,北京市探索形成“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的工作机制。这项源于实际、来自基层的创造,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落地生根的生动实践,其核心要义是以党领导基层治理为主线,健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推动首都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已经作为北京市首创的基层治理改革经验,向全国推介,在实践中焕发出越来越强大的生命力。

  提升:民生为重

  悠悠万事,民生为重。街巷很小,百姓很大。

  2019年2月1日,春节前夕,东城区草厂胡同。习近平总书记走到中国最基层、人心最深处,和老百姓一起拉家常、包饺子、迎新春。总书记对大家说:“北京的传统文化特色在哪里?就是胡同。如果北京的胡同都消失了,都变成高楼大厦了,还怎么记得住乡愁?我们搞现代化建设,既要把这个文化底蕴保留下来,又要让胡同居民过上现代生活,要把二者结合好。”

  改造后的草厂胡同,清澈的小河旁竹子、黄杨高低错落,胡同里青砖灰瓦,信鸽盘旋。习近平总书记行走在胡同小巷中,察看街巷风貌,听取区域规划建设、老城保护、疏解腾退、人居环境改善等情况介绍。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习近平总书记兴致勃勃,拿起一幅红底金色大“福”字,亲自贴在大门上。总书记深情地说:“中国共产党的追求就是让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让我们共同努力!”一句句问候,温暖了这个冬天,也让我们切切实实地感受到疏解整治后呈现出的浓郁北京气息。

  提到和总书记拉家常,一起包饺子的草厂胡同40号院居民朱茂锦对调研组说:总书记跟咱老百姓特亲近,就像一家人一样。他最关心的是咱们现在的日子过得怎么样,问我们水电气暖条件有没有改善、年货备齐没有,考虑的都是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我告诉总书记,这些年国泰民安,祖国越来越强大,人民越来越幸福,老百姓衷心感谢共产党。就拿咱住的胡同来说,过去条件差点儿,经过这些年的改造,如今胡同里干净整洁,瞅着就舒心敞亮;家里边“燃气改电”,用的是全电厨房,既安全又环保。虽然住的是老胡同,可咱们的生活却越来越现代化了。习近平总书记再三叮嘱大家,一定要把胡同的公共设施利用好,把胡同的公共服务搞上去,把文化内涵丰富起来,这样“我们的胡同就活了,就能让老百姓感受到胡同是个宝”。

  古老胡同,现代生活。北京市东城区委书记夏林茂表示:“我们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在老胡同保护的同时改善居民生活条件,2018年新建规范了便利服务网店110个,改造提升菜市场5家,今年我们还将继续做好这项工作,争取让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融为一体,留住老北京的乡愁和记忆。”

  一座座便民综合体、养老照料中心、社区健身场馆随着疏解的完成在腾退的旧址新建起来,有了散落在城区各条街巷的“15分钟便民圈”,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解决了,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可一刻也没停止。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于是,“留白增绿”成为大家的共识。

  “留白增绿”是改善人居环境,是提升城市品质,是绿色发展,体现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观。北京市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穿于城市品质提升的全过程,广阳谷城市森林公园、大通滨河公园、萧太后河马家湾湿地公园、温榆河公园等正在加快推进大尺度绿化建设。而在城市的核心区,一批批百米即遇的口袋公园、微型绿地陆续投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多留点绿地和空间给老百姓”的要求,正在持续转化为盎然绿意。

  海淀区温泉镇的创客小镇被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标杆。“瓦片经济”曾是温泉镇的“特色经济”,农民靠租房为生。农民回迁上楼之后,政府把农民闲置的房子租回来,作为公租房给创业者提供了一个创业平台,实现了从“瓦片经济”到“文化经济”的华丽转型。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的重要指示精神,北京市按照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因地制宜,留白增绿,大尺度建设城市绿色生态空间,让绿色成为这座美丽城市的底色,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图为北京世园会永宁阁。 北京日报社记者 潘之望/摄

  再看三里屯,酒吧改造而成的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为读者提供“深夜书房”,成为繁华的三里屯文化商业街的新地标。当城市进入午夜,书店就是灯火。这也让我们想起了东四街道设立在党群服务中心的“暖心驿站”,无论是烈日还是寒冬,无论是起风的日子还是下雨的时节,这里都为户外工作者提供热水和就餐休憩的桌椅,调研组碰到了几个环卫工人、快递小哥,看到他们走进党群中心时,那灿烂的笑脸。

  调研手记:

  一段时间以来,不少人发出疑问:“开墙打洞”封上了,游商散摊清理了,地下群租房整治了,但是方便了吗?疏完了,整完了,但百姓的菜篮子、米袋子又去哪了呢?大城治理,机杼万端,桩桩件件都是“天大的小事儿”。如今,走在北京敞亮的街巷里,不出15分钟就能找到一个蔬菜零售网点,“一刻钟社区服务圈”更是遍布京城。这些买菜、吃饭、修修补补的小地方,已经成为市民的“好邻居”。来自北京市商务局的数据显示,目前北京各类蔬菜零售网点已达9000余个。同时,在一些暂时不具备固定蔬菜网点建设条件的社区,由蔬菜直通车补位。已有近300辆蔬菜直通车开进全市438个社区,年服务200余万名市民。

  善满京城:同心掬得满庭芳

  青砖灰瓦、方院围合,林林总总的胡同在历史和现实间碰撞,成为北京城市演化的缩影。

  崇德向善、见贤思齐,数以万计的凡人善举在楼厦和街巷里闪光,汇成北京价值星空的片片光亮。

  蓝立方、柠檬黄,随处可见的古道热肠在公交地铁和公园赛场内忙碌,助力北京发展态势的蓬勃向上。

  《汉书·儒林传序》有言:“故教化之行也,建首善自京师始。”首善,就是最好的!要教化全国,必自京师开始。首善,是北京的标准,是一种追求最好的进取精神,也是服务群众的最佳状态;既是一种工作标准,更是一种价值追求。“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在大力进行城市“硬件”建设,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及时进行“软件”适配和更新,为城市文明提升行动提供了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两者良性互动,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打好了一套漂亮的组合拳。

  借助“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首都文明建设随之梯次推进。老的文明城区成功“卫冕”,新的文明城区光荣“加冕”,后备文明城区喜获“提名”。新一轮的文明创建在工作机制上创新发展,直接对标“疏解整治促提升”,命名了240条首都文明街巷、346个首都文明商户、360名优秀街巷长、331名优秀小巷管家。公共环境好、社会秩序好、道德风尚好、同建共创好、宣传氛围好的“五好”文明街巷创建活动深入人心。

  以“文明”为精神底色的首都,更加浓墨重彩。

  调研组同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首都文明办主任滕盛萍作了深入交流,她介绍说,精神文明创建在“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中不断融入超大型城市治理,融入全社会的痛点难题,融入人民城市人民管,融入公序良俗、知法守礼和博文约礼的社会风尚,成为“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中鼓舞人心、凝聚力量、推动发展的重要抓手,源源不断地为首都发展注入强大正能量,可以说“软”文明成就了超大型城市治理的“硬支撑”。在“疏解整治促提升”过程中,加大了对市民城市治理责任意识的培养,加大了首都良好的文明培育与养成工作,在全社会进一步培育文明意识,规范文明行为,形成文明风尚,首都市民在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情操、文化素养、精神状态等方面同步进入新时代,首都市民热情开朗、大气开放、积极向上、乐于助人的精神品质得以弘扬传承。

  同心掬得满庭芳。

  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如今的首都北京正在建设成为文化繁荣发展、社会风气和道德风尚良好的城市。

  调研手记:

  蓝立方、柠檬黄,这是北京街头随处可见的志愿者的服装颜色;“朝阳群众”“西城大妈”,这是戴着红袖章的热心街坊。他们的古道热肠根植于互帮互助的淳朴民风,壮大于党委和政府的宣传引领。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视察时为志愿者点赞,称赞他们是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前行者、引领者,指出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志愿者事业要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同行。调研组采访了延庆旧县镇烧窑峪村的村民陈双来,他从1986年开始,就义务帮村民修剪果树。在他的感染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互帮互助的队伍中,他们成立的“乐农家”志愿服务队目前发展到380余人。从十几岁的孩童到耄耋老人,大家各尽所能,践行志愿精神。

  “一”以贯之的承诺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调研组在同北京市发改委的干部交谈中了解到,北京市“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启动以来,全市各级干部以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善抓的巧劲、常抓的韧劲,冲破阻力、化解矛盾、凝心聚力,稳步推进各项工作,总结出了“四个一”的做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一竿子插到底。市委和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部署、亲自调度、亲自推动,从部门到街道社区,一直盯到最后的点位。坚持每季度“四套班子”开展一次“拉练式”调研并召开现场推进会,带领全市各级干部深入基层一线,接地气、通下情,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常态化采取“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的“四不两直”调研方式,真正沉到一线看进展、查问题、议对策。加强蹲点调研,很多会议结合调研就在基层召开,直接面对群众、倾听民声,走到群众身边,现场“解剖麻雀”。市委每月召开区委书记点评会,着重讲工作特色和存在不足,点评内容大到发展问题,小到路灯、标语,明确具体。对调研发现问题和会议明确事项,督促指导相关部门建立台账,持续跟踪督办,一抓到底,务求必成。

  一根钉子钉到底。钉钉子精神怎么体现,就是一件事从头盯到尾,从发现一个问题一直到这个问题解决为止。包括两个“化”:任务清单化,所有的任务全都上账,形成了全市“一本账”;督查常态化,所有媒体曝光、百姓举报的点位全都上账,市委督查室每周反馈举报的接件时间、办理状态、满意度等,确保问题真正解决。

  一把尺子量到底。这是政府公信力的重要体现,也是现阶段老百姓最需要的。在拆除违法建设工作中,机关干部家里有违建的必须带头拆,领导班子成员有违建的必须带头拆,党员有违建的必须带头拆,以实际行动诠释一把尺子量到底,一碗水端平。为解决专项行动中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北京电视台推出了《向前一步》电视专题节目,这是全国第一档市民与相关基层部门领导、公共政策领域专家直接对话的节目。所有案例强调的都是一把尺子量到底,彻底打消某些居民和商户的侥幸心理和抵制行为,得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

  一门心思做到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所有的工作都以人民的满意度作为检验的标尺,市民的诉求就是哨声,各级各部门都要闻风而动、接诉即办,老百姓提出的问题必须要解决。街道同志讲,之前是高跟鞋、小西装、办公楼里工作忙;现在变成了平底鞋、运动装、走街串巷服务忙。“工作在单位,奉献在社区”。近年来的“双报到”工作已经成为提高城市基层治理水平的首都实践。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到所在地区的街乡镇党(工)委报到,在职党员回居住地社区村党组织报到。从办公室里走出来,进入社区服务,走到群众身边,也把机关党组织服务范围延伸到一线,把在职党员活动触角延伸至八小时以外。民意调查显示,对于近年来大力推进的“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全市居民关注度达87.3%,94%以上的被访居民对专项行动总体表示满意。

  调研手记:

  漫步在胡同里,行走在大街上,每一个花坛、每一个标识、每一个志愿者的笑脸,都告诉我们,变美绝非一人之力,也绝非一时之功。那么,作为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举措,作为推动首都发展的新契机,“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凝聚着怎样的力量与决心呢?

  千难万难,有了党的领导就不难。

  千苦万苦,有了责任担当就不苦。

  千招万招,共商共治就是好招。

  千好万好,群众满意就是真好。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经历了冬天的苦寒、春天的孕育、夏天的风雨和秋天的霜染,古都北京长风突围,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巨笔宏图指引下,迎着新时代的春风向美而行。

(责任编辑:王炬鹏)

“疏解整治促提升”:京华大地向美而行

2019-09-08 16:49 来源:《求是》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