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关注“人类如何被机器教育”

2019年08月30日 12:58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8月30日讯(记者李治国)《中国智能教育发展方案》正在酝酿之中,“AI”将给教育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和挑战。8月29日,在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教育行业主题论坛上,来自教育行业、科研人员等业内人士就这一课题展开了头脑碰撞。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郑南宁表示,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支撑形成的计算思维,与实验思维、理论思维同等重要,人工智能(AI)正在成为一种通识教育,渗透进入其他知识技术教育之中。他结合高校实践,建议在所有学科或专业中引入“计算与人工智能方法”的通识课程。

  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院长丹·施瓦茨认为,机器学习的原则是追求速度和成功,也就是“效率至上”;它一题又一题地训练学生,只为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提高正确率,把这类题目都一一做对。“在学习中,人像机器一样自动化,真的好吗?”施瓦茨团队研究发现,因为机器对人“指手画脚”怎么做题,出现学生在电脑系统中做对了题目,但在现实中却做不出了。套用中国人的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AI辅导是否能为学生开启“方法论”,才显得更为重要。施瓦茨认为,在非真人老师教不到的方面,真人教师尤其需要传授给学生。比如,他概括的4个C:协作、创造力、沟通、批判性思维——它们均以英文字母C开头。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杨宗凯表示,这学年全校多门课程包括计算机C语言课程,都开始利用人工智能教学,设置AI助教角色。不仅如此,他们与华中师范大学附中合作,已跨地域开设“双师课堂”,虚拟教师与真人教师均在线上、线下同时讲授。不难想象,虚拟化的AI老师将越来越多地积累远远超过真人教师的课时数,主次之分、主辅之别可能不再明显。

  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同样表示,在这个“智能增强时代”,教与学的关系发生根本性变化,从过去单向度的“教育1.0”版本发展到如今多向度的“学习2.0”版本,学生、老师与智能机器“三位一体”,师生之间要成为学习共同体,“必须回答智能增强时代的人格塑造问题,开展立体式、多维度的人格塑造。”

(责任编辑:张雪)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关注“人类如何被机器教育”

2019-08-30 12:58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