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共和国发展成就巡礼】江苏:努力领跑高质量发展

2019年08月27日 07:43   来源:经济日报   记者:薛海燕 蒋波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编者按 江苏加快科技创新蹄疾步稳,全力推动“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江苏智造”转变,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和人工智能,努力打造现代先导产业,努力从“跟跑”向“并跑”直至“领跑”转变。

  夯实绿色发展底色,江苏积极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高水平保护互促并进。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促进资源要素高效配置,提升产业价值链竞争力,奋力推进“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

 

  “江苏智造”抢占制高点

  在江苏泰州疫苗工程中心实验室操作台上,几盒用于测定HPV(人乳头瘤病毒)抗原浓度的96孔细胞培养板有序排列,等待伽马射线灭菌处理。工作人员告诉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两种二价和一种九价的HPV疫苗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预计将于两三年后上市。

  “不仅是HPV疫苗,中心目前实现了甲肝疫苗、轮状病毒疫苗、流感裂解疫苗等重大成果转化。”疫苗工程中心项目技术负责人之一雷高新介绍说。作为泰州中国医药城技术孵化和产品转化中心,这里可为企业提供实验室研发、仪器共享、中试生产、临床评价等一站式技术服务与支持,眼下已孵化出20多家企业。像这样的公共服务平台,在泰州中国医药城共有21个。

  “中国医药城是从一片乡野拓荒,一片平地起步。”泰州医药高新区发改委副主任王锁东介绍说,医药城目前已经集聚了1000多家国内外医药企业。去年,泰州实现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械器产值1104.3亿元。

  泰州中国医药城只是江苏先进制造业集聚发展的缩影之一。让互联网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把数字创新下沉到生产制造的核心地带,将数字化推进到供应链的每个环节……如今,新一代信息技术正推动江苏生产方式发生深刻变革。

  大到检测飞机襟翼存在的潜在风险,小到解决农机三轮机频繁出现的掉漆问题,以无锡瀚云科技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通过打造开放性工业互联网平台,形成并输出云化核心能力助推传统工业的数字化转型和物联网升级。无锡市工信局局长陈文斌介绍,物联网产业已成为无锡新兴产业发展的城市标志,去年物联网产业营业收入达2638亿元。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负责人介绍,到2020年江苏明确培育3万个面向重点行业、重点应用场景的工业APP;在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相关企业中率先应用工业APP,创新应用企业关键业务环节工业技术软件化率达60%。

  江苏着眼于转换发展动力,升级创新策略,推动科技创新从技术引进为主向自主创新为主转变。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和人工智能,努力打造现代先导产业,努力从“跟跑”向“并跑”直至“领跑”转变。

  江苏着力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累计转移转化技术成果3500多项,衍生孵化企业720家。南京推进“两落地一融合”,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一年净增1282家;苏州纳米科技、生物医药世界领先;无锡物联网和集成电路处于产业领跑者地位。

  2018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32%和43.8%,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突破万亿元,全国超过五分之一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来自“江苏制造”。

  科技创新下好“先手棋”

  5月22日,在江苏南京未来网络小镇,我国未来网络试验设施项目率先在12个主干节点城市建成连通。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院长刘韵洁表示,这是全球领先的基于全新架构构建的大规模、多尺度、跨学科试验环境,可满足国家下一代互联网、网络空间安全、天地一体化网络等重大试验验证需求,为网络强国国家战略提供强力支撑。

  未来网络试验设施项目的成功实施,得益于南京实施的创新驱动发展“121”战略,其中一项重磅举措就是以国家实验室为标准,组建成立“紫金山实验室”,其定位就是“解决国家重大科学技术问题”。

  长期以来,有“高原”缺“高峰”一直是江苏科技创新的瓶颈之一。如今,江苏越来越多像未来网络这样的“高精尖”项目正在咬定“创新”,成就“大国重器”。

  “江苏科技抓住‘先进制造业集群’这一关键词,通过聚焦江苏重点培育的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强化创新成果与产业发展紧密对接,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蹚出新路、创造经验。”江苏省科技厅厅长王秦说,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去年面向全球招聘32位项目经理,新建6家专业研究所,新衍生孵化企业97家、转化科技成果500余项。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正式推出“江苏科创板”,2018年促成技术交易1500多项,带动全省技术合同登记成交额首破千亿元。

  技术创新,企业既要当主体,也要当主力。2018年,江苏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超过8000家,总数超过18000家,这支创新“主力军”为全省科技成果转化擂鼓吹号,奋力开拓。

  “打造创新梯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王秦介绍,江苏积极推动行业龙头企业建立企业重点实验室,目前江苏国家级企业研发机构达145家,居全国前列。

  如何推动产业、技术、人才的汇聚,创新“生态”至关重要。“在长三角城市群科技创新驱动力城市排名中,南京综合得分排名第二名。”南京市科技局局长洪礼来说,为打造高新产业发展“增长极”,南京去年将全市80多个创新载体整合为15个高新园区,瞄准重点,集中发力。实施这一举措的直接结果是,2018年南京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282家,同比增长70%;新增2.4万家科技型企业,同比增长17%。

  原始创新、关键技术、对接国家重大项目……时下,这些科技词汇已经成为江苏科技创新工作中的高频词。王秦表示,江苏将坚决打好产业核心技术攻关的攻坚战,包括启动前沿引领技术研究专项,集中突破引领性、原创性、标志性的重大成果。此外,江苏对接国家重大项目,人工智能、未来网络、石墨烯等逐一列入2019年江苏“100个攻关项目”行动表。

  绿色发展绘就新画卷

  万里长江奔腾而来,在南通奔向大海。南通狼山国家森林公园,犹如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长江岸线上。漫步南通首座国家级森林公园,绿意盎然的山水长卷徐徐展开。

  在几年前,长江南通段并非如此,平均每天过境船舶2700艘次,年过境危险品超过1亿吨,沿线还聚集着一些非法砂石码头,每天都尘土飞扬。

  2017年,一场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的整治风暴从这里刮起,席卷整个南通市。两年时间里,南通依法取缔几十家非法码头,对污染企业启动专项整治,彻底关停一家热电厂……这才成就了南通如今的沿岸景观。

  在长江泰州段,濒临灭绝、素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的江豚又浮出水面嬉戏。

  为了向污染宣战,泰州出台了《沿江地区生态保护和空间利用专项规划》,在沿江地区建成了4家污水处理厂,还计划用3年时间建设14000亩长江湿地生态园。

  不仅如此,泰州还率先在全国建成了“健康长江泰州行动”大数据平台,利用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定期为长江体检。

  在南京燕子矶化工集中区域,南京市成立了江南小化工集中整治领导小组和现场指挥部,采取“关闭、转产、整治、搬迁”等措施进行整治,对污染严重、工艺落后的小化工企业彻底关停并重拳治水,彻底摘掉“化工重镇”的帽子,转型发展现代服务业。

  在苏州常熟,昔日的“铁黄沙”变成江边的“金绿洲”;在无锡江阴,港口规划岸线由23.4公里调减到18.13公里,“八公里沿江、十公里运河”城市生态景观带正加速推进;扬州昔日垃圾成堆的滩涂湿地如今变成美丽公园……

  2018年7月份,在“263”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基础上,江苏省设立了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形成了污染防治攻坚高位推进机制,提出涉及长江的一切工作必须服务于生态这个前提,治理污染不讲条件,严控空间不让分毫,修复生态不打折扣。

  为推进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江苏省综合施策,重点打好三个保卫战。一是打好蓝天保卫战,组织实施6990项重点治气工程;二是打好碧水保卫战,落实水质改善“断面长”制,太湖治理连续11年实现“两个确保”;三是打好净土保卫战,基本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以及关闭搬迁化工企业遗留地块排查工作。

  融入长三角按下“快进键”

  风从海上来,潮涌长三角。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江苏正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8月中旬,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走进盐城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智造园,新建的6幢标准厂房主体已经封顶,正在建设管网等配套设施。

  作为上海唯一市级层面与外地共建的开发区,集聚区成为创新互动的“升级版”。“产业转移不是简单平移,而是产能升级。”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管委会副主任陈苏萍说,集聚区不仅定位上海先进制造业的域外产能基地、创新成果的产业化生产基地,还将打造区域产业合作示范区,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健康食品、新能源汽车三大主导产业。

  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盐城正在全方位接轨上海。上半年,盐城市新开工上海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8个,总投资32.8亿元。与上海高校院所新签约产学研合作项目50个。在上海100个市外蔬菜主供应基地中,盐城签约37个,其中,今年新增27个。盐城与长三角地区住院联网结算医疗机构292家、门诊联网结算医疗机构达310家,今年分别新增271家、289家。

  “针对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诉求,主动寻求上海辐射和溢出支持。例如,充分利用上海金融业高度发达的优势,引入更多外部资金支持江苏实体经济做大做强。”江苏省工信厅副巡视员周毅彪表示,江苏还将发挥产业体系完整、科技成果转化水平高的特点,主动对接上海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成果消化应用,提升江苏产业价值链全球竞争力。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过程中,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基础。

  日前,沪宁间第三条高速铁路——苏南沿江城际铁路正式开始钻机施工。该铁路建成后,沿线城市与上海、南京间的距离将会进一步缩短。

  “江苏正在全力推进长三角国家级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建设,加快建设长三角城市群多层次轨道网,加快畅通省际干线,为形成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贡献江苏力量。”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惠先宝说,目前正在加快推进沪通铁路一期、沪通铁路二期、北沿江铁路(合肥至上海段)、宁淮铁路、宁宣(黄)铁路、盐泰锡常宜铁路、宁扬宁马城际,溧阳至宁德高速公路江苏段,高淳至宣城高速公路江苏段,长湖申线、芜申线溧阳城区段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

  “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挥重要节点城市的支撑作用至关重要。”江苏省发改委主任李侃桢介绍,下一步将深入推进苏锡常一体化、宁镇扬同城化,促进锡常泰、沪苏通等城市组团跨江融合发展,聚焦重点城市,做强支点,支持南京提升首位度,扩大苏州、无锡、徐州等城市发展能级和影响力。同时,推动G60科创走廊、G42产业创新带、长三角科创区、苏皖合作示范区建设,促进资源要素高效配置,以区域经济发展新实践为长三角一体化注入新动能。(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薛海燕 蒋波)

(责任编辑:刘江)

【共和国发展成就巡礼】江苏:努力领跑高质量发展

2019-08-27 07:43 来源:经济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