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综合国力的竞争集中表现为高科技的竞争,本质上决定于自主创新能力的竞争。我国要想登上世界科技高峰,必须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矢志不移自主创新。
世界科技活动中心转移现象分析
20世纪60年代,国外有学者提出,如果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一个国家的重大科学成果总和达到同时期内全世界科学成果四分之一以上,就可以认为该国已经成为世界科学中心。按照这一标准,世界科学活动中心曾经沿一定的路线发生转移。成为科学中心的国家通过自主创新创造了大量居于世界领先水平的成果,达到了所在时期世界科学技术的高峰。表面上看,这一转移似乎是地理位置上的转移,但本质上却是国家创新能力强弱更换的结果。此后,不少学者对这一现象又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有学者提出,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将成为大国间的较量;也有学者认为,在未来很可能出现不同国家在不同学科方面各有优势的现象,世界科学活动中心有可能从单中心向双中心或多中心过渡。
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现象的产生既涉及科学研究内容的演进和科学研究者的智慧,又与经济的快速增长、文化的激荡、社会的变革、新学科的产生、科学人才的流动、科学教育的发展等相互联系。随着历史的发展,成为世界科技活动中心的国家的一些共性特点日益明显,如拥有世界级科技大师,拥有世界一流的科研机构、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企业,能够源源不断地持续产生重大原创性科技成果等。凡成为“中心”者,无不得益于拥有世界领先的自主创新能力,而“中心”的转出,则多是由于原有“中心”出现了不利于自主创新的诸多因素,或是在世界上出现了自主创新能力更强的国家或地区,并取代原有的“中心”。
中国人民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
历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华民族为人类奉献了灿烂文明和科技创造,经历了一次次逆境崛起,熔铸出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精神。这种精神始终彰显在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求解放、谋幸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实践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对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参与全球科技治理、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加强科技创新保障等进行了系统阐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
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从新中国成立之初“一穷二白”,到“两弹一星”为代表的一批自主科技创新成果横空出世,再到建成世界上最完整的工业体系,经过几十年风风雨雨,我国已经发展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精神薪火相传,我国在新时期又涌现出了高铁、大飞机、天眼、蛟龙、量子通信等一批世界瞩目的重大科技成果,某些科技领域正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在一些领域已经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我国科技发展站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刻不容缓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也要看到,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我国攀登世界科技高峰所面临的形势也异常严峻。
一方面,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有的发达国家对我国高科技产业进行遏制和打压。另一方面,虽然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科技整体水平大幅提升,一些重要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但总体上看,在我国科技领域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如基础科学研究短板依然突出,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性改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强等。而关键核心技术是不可能从别人那里拿到的,所以立足点必须要放在自主创新上。
对于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历史要求我们承担起越来越多的大国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可以说,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刻不容缓。
抓住战略重点推进自主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面向未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明确,到203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我们要瞄准突破口,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着力推进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夯实自主创新的科技基础。强化基础研究,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夯实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根基。加强应用基础研究,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以推动重大科技项目为抓手,疏通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连接的快车道,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促进自主创新成果的充分应用。
抓准并强化科技创新的战略导向和目标引导。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加强对关系根本和全局的科技问题的研究部署,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集合精锐力量,作出战略性安排,创造更多竞争优势。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高标准建设国家实验室,推动大科学计划、大科学工程、大科学中心、国际科技创新基地的统筹布局和优化。
着力推进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战略高技术研究。瞄准经济建设和事关国家安全的重大工程科技问题,加强自主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对工程科技的推动。紧贴新时代社会民生现实需求等,在前瞻性、战略性领域打好主动仗。加强科技供给,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
着力引领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不断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
为自主创新提供多方面保障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主创新道路,攀登世界科技高峰,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提供保障。
要坚持和加强党对科技事业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科技创新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政治保证。要坚持和加强党对科技事业的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万众一心为实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而努力奋斗。要尊重科研规律,尊重科研管理规律,尊重科研人员意见,为科技工作者创造良好环境,服务好科技创新。
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自主创新,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发展,以改革释放创新活力,在一些重要领域取得了实质性突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改革方案,并在推进中不断完善,以期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
要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部科技史都证明,谁拥有了一流创新人才、拥有了一流科学家,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当前,我国科技队伍规模虽然是世界上最大的,但是高水平创新人才仍然不足,特别是科技领军人才匮乏。要尊重人才成长规律,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加快形成有力的人才培养机制、使用机制、激励机制、竞争机制,构建有效的引才用才机制,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创新局面。
要倡导创新文化。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必须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营造良好的、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文化环境。 (原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执笔:李东松)
(责任编辑: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