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国家赋予的任务、设立的平台等,成为其发展的关键动力之一。
上海的长期实践催生了富有上海特征的释放发展动力的模式,内容包括目标、方法论、类型、路径和实践等方面,蕴含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在目标上,体现为带动全局与促进上海发展相结合。1990年浦东开发开放后,上海成为改革开放“模范生”,在推动地方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一系列先行先试的制度创新被复制、推广到全国,有力促进了全局性改革。
在方法论上,体现为扩大开放与深化改革相结合。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上海在“五个中心”建设中,始终注重开放发展,有效释放全球连接和交流等多元综合效应,有力支持了改革的推进,同时在发力改革的重点、难点、焦点中进一步引导开放,实现了两者协调推进。
在类型上,体现为综合型和专项型相结合。浦东开发开放、长三角一体化等属于典型的综合型战略任务,而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则是单一的专项型任务,这些都赋予了上海多样化、针对性强的动力源体系。
在路径上,体现为坚持不懈与不断升级相结合。上世纪90年代后,上海的发展逻辑始终聚焦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坚持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同时也高度重视节奏的把控和阶段的推进。比如,自贸试验区先后经历了几轮方案的推动,避免了一步到位式推进可能带来的大起大落风险,确保了制度创新的接受度、平稳度和可操作性,也为城市发展释放了稳定持续的正向效应。
在实践上,体现为规定动作与创新相结合。上海始终遵循改革开放的大方向,因时因地制宜,体现出灵活性和创新性。
面向未来,不断优化上海中长期发展的动力体系,必须进一步顺应国家战略、培育发展动力,这是上海在宏大格局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一,进一步深化对“全国一盘棋”的认识,凝聚“跳出上海看上海”的共识。无论在什么时期,上海都应坚持“跳出上海看上海、立足全局看上海、在服务全国中发展上海”,将上海的发展放在中央对上海的战略定位上、放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放在全国发展的大格局中、放在国家对长三角发展的总体部署中思考谋划,这是上海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点。
第二,进一步明晰上海的核心优势,加速制度创新和复制推广步伐。一方面,进一步突出制度建设在上海改革开放探索中的关键地位,以是否形成了新制度、新制度是否能有效促进生产力发展作为重要检验标准。另一方面,进一步立足国情做好制度创新的经验总结,打造上海制度创新高地的品牌。
第三,进一步以系统集成理念完成重大任务。一是开放战略的系统集成。以制度联动、功能联动、区域联动、产业联动和平台联动“五个联动”,强化相关战略的集成推进。二是创新战略的系统集成。进一步破除创新的体制机制束缚,集聚更多全球创新资源,强化创新功能。通过科创板建设,形成更适合科技创新企业的直接融资安排,畅通资本从投资到退出的渠道,加速科创企业成长壮大。三是区域一体化战略的系统集成。将长三角一体化有机融入自贸试验区、科创中心建设等战略,鼓励长三角企业积极参与进博会、在自贸区设立总部性机构等。
第四,进一步深化研究,储备一批改革开放战略议题。营造优良环境,鼓励和支持各类智库广泛开展面向上海和全国的前瞻性研究。同时,发掘国家有需求、上海有优势的战略契合点,寻找上海可以承担使命的空间和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
第五,进一步主动作为,优化对接协调的机制。优化合作机制,更加注重合作机制的常态化运作,增进多层级沟通交流。(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上海市浦东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徐建)
(责任编辑:刘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