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郭媛媛委员:强化文化自信 构建健康的新媒体生态

2019年03月10日 18:28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0日讯(记者 闫欢 专栏 吴菁 专栏)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再次成为热点话题。如何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改革发展?如何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如何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就这些问题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郭媛媛。

  全国政协委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郭媛媛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闫欢/摄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以下简称记者):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改革发展,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深化中外人文交流。对此,您有何体会?

  郭媛媛: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灵魂和精神支持。从国家和国民需求的层面来说,当下国民对于丰富的文化生活需求正在不断提高。从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层面来说,文化的强大才是真正能够使我们民族立于世界文明之林的一种强大力量。因此对于政府报告中所提到的发展文化事业、提供更高质量的人文供给以及加强人文交流,我觉得很有必要,因为只有文化强大,一个民族、国家才真正强大。

  记者:今年国家将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在人文交流“走出去”方面,您有哪些建议?

  郭媛媛:在持续加强政府间文化交流互动基础上,可以通过文化事业单位,将优质的文化产品更多传播、推介到“一带一路”国家中,还可以通过不断加强文化企业间的生产合作、产品贸易等,形成与“一带一路”国家间稳定、繁荣的文化产品交易往来。

  记者:近年来,文化类综艺节目兴起,故宫等博物馆也积极开展多种文化活动。您认为这种“文化热”现象对于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有何作用?

  郭媛媛:文化类综艺的兴起,反映了我们国家国民的文化素质、需求都在不断提高,同时也契合了当前文化强国、文化发展的需要。这一方面体现了我们的文化自信在提升,另一方面也成为一种文化建设,能将更多传统文化内容及精神,融入国民文化骨血中,变成我们民族强大的精神营养。长久以往,必将为我们带来强大的文化力量,有助于民族文化自信的养成。一种文化只有成为国民自觉的文化需求和追求,并且成为最深刻的精神营养时,文化才最有力量,国民也才能实现文化自信。

  记者:对于“咪蒙”式“有毒”的自媒体从一时火爆走向关停的网络文化现象,您有何评价?对于如何改善媒体生态您有什么建议?

  郭媛媛:网络空间充斥了各种不确定,这与技术的进步和既有的社会管理规则跟不上发展脚步有关系。当无所约束的时候,就会导致乱象的发生,甚至导致社会的混乱。

  我认为的健康、有益的媒介生态是一种既能促进技术力量发挥,又能尊重个体、维护社会稳定的绿色生态。改善媒介生态有自律和他律两种形式。就自律而言,要加强国民的媒介素养,特别是网络新媒体素养;他律方面,希望政府出台相关法律规定对新媒体文化产品进行约束,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

  更多报道请见2019全国两会专题

(责任编辑:马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