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5日讯 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如何破解?防范金融风险要注意哪些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刘尚希在驻地接受《农村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针对上述问题给出了自己的思考。
刘尚希认为,小微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是两个问题,解决融资难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提升金融改革的市场化程度;融资贵的问题与风险定价和信息不对称有关,可以靠发展金融科技去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因为小微企业有它自身有脆弱性,所以对金融机构来讲,给他们贷款确实存在着成本高、效率低、收益低的问题。但是通过金融科技,零人工干预就可以动态了解小微企业的经营情况,解决了原有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刘尚希告诉记者,“通过调研发现,有些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贷款的额度不大,可能就是几万元。目前依靠智能风控系统,这样的贷款已经做到了零人工干预,成本低、效率高,对金融机构来说也有盈利。所以依靠金融科技发力,这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贵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金融行业的监管日趋严格。在此背景下,部分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的积极性不高,甚至存在对小微企业抽贷、断贷的现象。有观点认为,“严监管”在某种程度上“误伤”了小微企业。
对此,刘尚希认为,金融风险有两个层次,一类是指宏观金融风险,政府的责任就是要防范化解宏观金融风险。另一类是微观金融风险,防范化解这类风险是作为市场主体的金融机构自身的责任。所以面对微观金融风险,应当交给市场市场主体去做,发挥他们的创造性、主动性、积极性。如果政府过多地干预,则会妨碍金融机构自身成长,宏观金融风险才是监管部门要密切关注的。
刘尚希还认为,监管不能简单地把表外、非标、影子银行当成制造金融风险的“坏孩子”。“我觉得影子银行的出现恰恰反映出在我们现行的金融体制下,市场化程度不够。尽管它不太规范,但它毕竟为很多企业提供了融资的途径和通道,不能简单地‘一棍子打死’和用‘迟早要取缔’的心态来看待,否则会对依赖这些通道的企业带来较大的影响。”
在刘尚希看来,严监管不能简单的在“严”字上做文章,而是要科学、有效。不过,他也直言,怎么样区分宏观金融风险和微观金融风险是一个难题,对监管部门来说是一个考验。
(农村金融时报 记者:张缘成)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