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上海公共文化服务实现精准配送

2019年02月14日 09:38   来源:光明日报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光明日报记者 颜维琦

  如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让公共文化服务离百姓近一点、再近一点?上海率先走出一条公共文化精准配送的新路子。记者近日参与了2019年上海公共文化内容配送菜单的“出炉”过程,方知“配菜人”不易,“点单人”纠结,精准配送的“精准”二字最见功力。上海构建公共文化四级配送体系的背后,正是以需求侧推动供给侧改革的细致实践,由此带来资源供给、产品分类、工作服务方式等多方面的革新,为百姓提供了更丰富、可口的公共文化产品。

  一张不断细化的需求地图

  5063个居委专属二维码安装在百姓家门口,落户在手机云端。海量需求数据在上海市公共文化配送平台汇聚,并进行实时动态采集和统计分析,经过项目展示“集赞”,最终产生各街镇共性需求排序,形成一张市民公共文化需求地图。这张地图不仅为基层“点单”提供依据,也成为今年上海公共文化内容配送菜单形成的重要参考。

  从2016年开始,上海推动公共文化内容配送机构改革,构建统一的市级内容配送平台,坚持重心下移,不断推动市、区、街镇三级公共文化内容配送体系建设。“聚焦百姓需求,追求服务精准化。”上海市群艺馆公共文化配送中心主任朱静波这样概括平台建设的初衷。令她欣喜的是,“举手”参与公共文化配送的主体逐年增多,社会主体越来越活跃,市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越来越高。

  2019年,有357家社会主体申报参与上海公共文化配送服务,其中,332家单位的1414项产品通过初审,其中有四成是首次亮相的新机构,申报的产品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菜单”新品占比达85%。

  以前愁的是“菜品”不够多,现在有了越来越丰富的配送“菜单”,如何“点好单”?朱静波发现,社区文化活动工作人员是“点单人”,他们要代居民“下单”,在供需链上始终存在一条缝隙,常常面临纠结。比如,有人想学插花,有人想看魔术,众口如何调?如何紧跟市民需求,让大家满意?如何将百姓的个性化需求,即时转化为共性需求,再从配送平台反馈回去?这些都是难点。

  上海采取的做法是,充分调研,充分征询,利用技术手段进行汇总分析,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适度考虑个性化需求。以此为基础,绘制力求清晰的市民需求地图。每季度对实际点单配送数据进行分析,举办线下供需对接会,对市民点单意向、机构合作意向进行统计分析,通过“文化上海云”平台,开展产品“集赞”活动,深化需求对接——从线上到线下,再从线下走到线上,通过螺旋上升,不断了解需求、对接供需、完善服务和评价机制。

   一张更加透明的配送网络

  徐汇越剧团在今年的市级配送项目展示集赞活动中,以11万多票数位居榜首,越剧名段《血手印》成为最受社区欢迎节目。前几年剧团一直参加徐汇区级配送,还立足所在的斜土街道组建毕派传承基地,在社区拥有众多粉丝,直到2017年才进入市级配送。“节目在市级配送平台得到认可,让我们更有信心了。”剧团创始人、艺术总监樊亚娟说。

  “早上还没到办公室,打开微信,就处理了两个社区的配送点单。”上海舜元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人俞晓波说,自从2018年12月上海市公共文化配送移动平台第一期上线,参与配送更加方便了,能够及时和“点菜”的社区沟通需求。

  从2018年开始参与上海公共文化配送的申报者全部通过网上申报,必须上传演出或活动视频,征集项目展示集赞也成为必备考量。“集赞的过程,不仅是需求调研的过程,也是产品公示的过程,有的主体使用了他人的照片或视频,马上就会被举报。”配送中心主任助理高海涛介绍,移动端平台上线后,订单从点单到完成,全过程基本操作可随时随地进行,并接受配送各方监督。

  一个显著变化是,2019年上海公共文化内容配送全面向四级延伸,离百姓家门口越来越近,文艺演出、展览展示、特色活动都增加了居村定制版。“这意味着,我们一边对产品进行标准化要求,一边要引导参与主体提供满足基层不同需求的产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实现个性定制。”朱静波说。

   一个更加充满活力的群文体系

  “创意手绘、陶艺年轻人喜欢,滑稽戏、茶道进社区,居民反响也很热烈,选择多,更要好好挑。”一些居委文教干部在供需会熙熙攘攘的展台前,还是有些拿不定主意,但这已是甜蜜的纠结。有了市民的大众点评作依据,再看了供需会的线下实体店,“下单”时心里更有底了。

  几年来,上海公共文化配送改革成效初显,市、区、街镇、居村四级公共文化内容配送体系逐步建立。2018年,基本实现居村公共文化服务配送全覆盖。市级配送示范效应有效发挥,区级配送流程机制更加规范完善,街镇第三级配送职责更加明确,居村第四级承接配送能力逐步增强。

  各区配送中心结合区域特点各显神通,将适合百姓需求的公共文化配送产品送到百姓家门口,打造各具特色的品牌居村活动室。宝山区构建“春之樱、夏之邮、秋之艺、冬之阅”文化四季品牌格局,并将末梢延伸至基层居村。徐汇区继打造百姓家门口的“三室艺厅”之后,作为激励机制又评选“最美三室艺厅”,入选的综合文化活动室将享有配送额度倾斜、在区级配送平台账号直接点单的“特权”。松江区走出星级管理的路子,打造家门口的“百姓艺堂”。

  即将到来的周六下午,静安区北站街道高寿里居委活动室又将响起胡琴锣鼓。京剧老师徐洁倩是地道的静安人,从小在北站少儿京剧队学习,得知基层团队缺少京剧老师后立马加入。借着居委配送的春风,静安、松江、嘉定等区,纷纷扶持“学艺人”成为“传艺人”,让公共文化配送的阵地“输血”,带动街镇村居实现自我“造血”,推动社区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

(责任编辑: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