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总书记来过我们家 重生映秀欢乐年

2019年02月06日 08:52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每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都会深入基层,进门入户,和群众百姓拉家常、问冷暖、听民声、解民意。那么,这些总书记心中“最牵挂的人”如今过得怎么样?这些地方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从今天开始,《焦点访谈》播出春节特别节目《总书记来过我们家》,我们一起再去看看这些人,走走这些地方。

  四川汶川县的映秀镇是2008年大地震的震中。地震后,有很多人从全国各地来到汶川,以自己的方式为当地发展做贡献,制茶人蒋维明就是其中的一员。2018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蒋维明的制茶坊,仔细查看传统的制茶工序,还亲自体验了酥油茶的制作流程,听说店里的窝窝茶远销“一带一路”沿线,总书记很高兴,希望大家能精益求精,创造名牌,为“一带一路”建设多作贡献。一年过去了,蒋维明的制茶坊有什么新变化?当地能把茶叶搞出名堂做出特色吗?

  “茶痴”蒋维明一家和乡亲们忙着贴春联、聚餐、放烟花。

  2018年春节前,习总书记来到汶川,来到映秀,也到了蒋维明家。他说:“总书记拿起茶砖,问茶是不是老乡采的,问传统工艺,问这个茶的一些性,茶之性,总书记懂茶。”

  2012年5月,蒋维明动员家人,从四川雅安来到汶川县映秀镇,创立制茶坊。他说,选择到映秀来,一是因为这里是川藏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是西路边茶的重要产地,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汶川情结。5 .12地震是国之殇,这场灾难,让他这个做茶的民间散人,有了家国情怀。

  他说:“2008年5.12地震之前,我对家国情怀的理解就是把我自己过好,或者把我自己管理好,我觉得就是国泰民安。5.12地震之后,真让我感受到了大家的力量、 国家的力量,有大家才有小家。”

  在这里,大家给了他很多帮助厚爱,这种厚爱有温度,有温暖,有温情,一直滋养着他的心,所以,他想给大家提供温暖的环境、一杯暖心的茶。

  2018年,映秀镇就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300万人次。

  蒋维明说:“我这里有一样,就是可以免费喝茶,来来往往的人,可以在我这里歇歇脚,喝杯茶,而且是好茶。一年365天,连续7年,每天早上八点半开门,从来没有停过。”

  茶祥子制茶坊现在有7名员工,他们都是当地的农民。

  蒋维明告诉记者,总书记来的时候,看了他们的茶,嘱咐他要精益求精,把茶做好,做成名牌。这一年,他们在这方面没少下功夫:完成了黑茶的双创中心,同时建成了口味测试实验室。地方政府还资助他们建成了一个储存茶叶鲜叶的深冻库。蒋维明还要把这7名员工,从农工转变成技工,再从技工转变成教练,最后变成非遗传承人,真正把茶做好。

  汶川县映秀镇老街村,自古就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2008年地震后,这里的茶园荒废了10年。2018年,习总书记的到来,让地方政府和乡亲们对茶产业发展更有信心。政府决定要恢复茶山,复兴茶马古道,乡亲们热情也很高。

  2018年底,牛塘沟村有90多户村民恢复种茶,村里组建了茶叶合作社。

  汶川大地震前,茶叶种植就是汶川南部乡镇的特色产业。但大地震使当地的茶园受损严重。2018年,当地大力发展茶产业。

  蒋维明说:“个人一滴水,国家一片海,推动力是不一样的。我们这里现在不用化肥,国家给补贴,我们茶叶水果都用有机肥;中央财政给了1000万,1600多亩茶园很快就恢复了。有了这个东风,映秀、水磨四个乡镇的乡亲们,恢复种茶,探索茶旅结合发展的产业道路,茶园、果园、农家乐,都是说起就起来了。”

  2018年,农业部门在汶川县实施了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项目。汶川县恢复古茶园1100余亩,1600余亩茶园提升了品质。

  蒋维明还把茶推广到了国外。他说:“习总书记嘱托我要为‘一带一路’建设多做贡献。‘一带一路’是大事,我能做的,就是让世界上更多的人爱上中国茶,也爱上中国。2018年这一年,我去过很多地方,带着茶叶去,传播茶文化。比如在摩洛哥,中摩两国建交60周年,我主持了茶文化的论坛。我们的茶销售越来越好,销售额增长了60%。”

  绞股蓝号称“南方人参”,是映秀镇的特产,生长在这里的绞股蓝药用含量比较高,很受消费者欢迎,但受当地山坡地的限制,很难形成规模。现在,蒋维明他们正在跟陕西有关方面合作,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并且把绞股蓝加工为袋泡饮品,为乡亲们增加一个创收的途径。

  过年了,村里要办坝坝宴,全体村民在一起吃个团圆饭。 村民们自己动手做菜,自己表演节目。团团圆圆,对这些经历过大灾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了。

  蒋维明说:“汶川经历了重生。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伤痛和故事,但这里的人民通达、乐观、脚踏实地,自强不息,所有人都在努力向前看,每个人都相信,明天会更好。”

  2018年,汶川县实施脱贫攻坚项目155个,实现10个贫困村退出、 134户394名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01%。

(责任编辑:单晓冰)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绘心绘语】爱民者,民恒爱之    2019年02月06日
  • ·习近平的新春牵挂    2019年02月04日
  • ·习声回响|温暖聆听·祝福    2019年02月04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
      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
      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
      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
      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