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追溯体系建设——用科技守护“餐桌安全”

2019年02月06日 07:15   来源:经济日报   记者 姚 进

为守护佳节“舌尖”安全,山东省执法人员在超市检查食品安全。 (新华社发)

  过春节,少不了其乐融融的团圆饭。您可知道,从生产、运输到最终摆上餐桌,一桌热气腾腾的团圆饭背后有着怎样一整套追溯体系在保驾护航——为大家守护“餐桌上的安全”。

  所谓追溯体系建设,是指采集记录产品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信息,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强化全过程质量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的有效措施。这有利于加强国内市场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促进消费升级,也有利于加强对进出口产品的管控,保障国内消费安全。

  那么,这套追溯体系目前建设得怎么样?商务部市场秩序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18年底,商务部肉菜试点及扩展已覆盖32个省(区、市)及77个城市。肉菜试点追溯体系在原有58个城市基础上扩展了23个城市,扩展了40%。截至2018年10月,中央平台累计接收追溯信息63亿条,日均接收追溯信息450多万条,初步形成覆盖流通主渠道的信息化追溯网络。与此同时,追溯体系覆盖超过3.2万家企业、52.4万商户;追溯品种覆盖了猪牛羊鸡肉、500多种蔬菜、1240种水果以及近千种水产品。

  据了解,经过几年的建设,我国已初步总结形成了一套追溯政策制度体系。在政策指导方面,国务院和相关政府部门陆续出台了10多项重要政策意见,明确了追溯体系建设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在标准规范方面,先后研究制定了肉菜、中药材及酒类流通追溯编码规则、数据格式、接口规范等22项行业标准,为追溯体系互联互通和全国推广打下基础。在法规建设方面,一些行业追溯体系建设要求先后写入《产品质量法》《食品安全法》《中医药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上海、福建、甘肃等地先后出台了本地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办法,北京、石家庄、牡丹江等市出台了专门性地方政府规章。

  通过提升政府监测监管水平,倒逼企业强化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增强了群众安全消费信心。据统计,试点地区追溯体系平均覆盖本地区肉菜、中药材全部流通节点的30%左右(上海达到90%),绝大部分试点地区大型屠宰企业、大型批发市场、主要超市等纳入追溯体系,为消费者提供追溯信息。不少地方还将追溯与微信、支付宝等交易手段相结合,提高消费者使用追溯平台的积极性。

  商务部市场秩序司相关负责人表示,2019年,将持续优化消费和营商环境,带给消费者更多安心体验。(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姚 进)

(责任编辑:刘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生鲜食品安全之路怎么走    2018年07月10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
      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
      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
      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
      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