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淘宝列车”开进山 礼县苹果换新颜

2018年11月20日 12:04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刚刚结束的“天猫双11”,来自全国的农特产品在阿里巴巴平台上销量再创新高。在离杭州阿里巴巴园区千里之外的甘肃省陇南市礼县,果农们也随之进入了忙碌的状态。“天猫双11”当天,礼县苹果售出了50万斤,他们需要赶紧把这些苹果寄到消费者手上。

  礼县苹果正在通过分拣设备。通过阿里巴巴农村淘宝,礼县苹果实现“逆袭”。

  这一数字,也让在礼县调研精准扶贫的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张茅直言备受鼓舞。11月16日,在见证了阿里巴巴集团与礼县政府及两家礼县企业签订《礼县苹果产业扶贫协议》后,张茅说:“电商扶贫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礼县有这样突出的成绩,让我很受鼓舞。”

  然而,就在几年前,礼县苹果还是水果商眼中的“便宜货”。阿里巴巴介入后,当地的苹果产业从电商基础设施到品质品牌建设都得到了巨大的提升,礼县苹果变成了“抢手货”。

  “穷县”苹果难卖高价

  礼县过去有多穷?“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秦巴山片区集中连片特困县”等几个帽子就很能说明问题。

  礼县的“苹果天赋”却很好。位于甘肃南部山区的礼县,海拔1350—1750米,年平均气温9.9度,无霜期180到200天,年日照时数1968.1小时,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发展苹果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属中国黄土高原陇南浅山丘陵苹果优势产区。

  1952年,礼县开始探索种植“红元帅”苹果,苹果也迅速成为当地特产。然而,当中国的大部分地区搭上改革开放的便车,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时,深山里的礼县却错过了一次次快速发展的机遇。同样被时代甩在身后的,还有礼县的苹果。

  苹果要打开市场,需要更新迭代。砍老树,种新树,换品种,苹果的品质、产量和价格才上得去。在全国几大苹果产地,主流树种已经换了好几代。礼县的苹果却数十年不换代。

  更换树种,得五六年才能结果。在礼县,许多果农往往等不起,也不愿意等。但凡还能结果,果农就会让果树一直长下去。很多地区几十年前就开始给果品分级,筛出大苹果,卖出好价格。在礼县,果农们依然延续着打包出售的落后方式。

  礼县人张翔记得,每到苹果成熟季节,他的父亲就会开着一辆东风卡车,将苹果一股脑儿拉到甘肃天水的批发市场,整车整车地卖。“他们觉得苹果种出来就行了,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商品果’。”张翔说。

  即便到现在,当地仍有农村老人一辈子没到过镇上。张翔说,村民怕出去上当受骗,果农们习惯在家里等着果贩子上门收购,议价这种事跟他们没有关系。

  过去,在国内销售时,礼县苹果没有自己的名字,常常被用来冒充“天水花牛”。也正是因为礼县苹果没有自己的品牌,在市场上被定位成“天水花牛”苹果的次品,其价格卖得也很低。

  在成为阿里巴巴农业运营专家之前,陈波曾在一家大型果品公司干过十几年的采购,每年,他采购的最后一个目的地就是礼县。“这里的苹果价格最低,卖出去后,有些地方的商贩都很惊喜,怎么会有这么便宜的苹果。”陈波说。

  礼县苹果正在通过分拣设备寄往全国各地的买家。

  阿里巴巴带来了“苹果升级方案”

  近年来,互联网列车不断提速,推动着中国经济稳步前行。这趟便车,礼县没有错过。

  2014年,陇南市提出发展电商经济,礼县因此成立了电商办。彼时的礼县,还没有一家电商。礼县电商办主任石建英回忆,当时县里开办电商班,没有人来参加,县里后来提出,每个来接受培训的年轻人,不但包吃包住,每天还补贴200块钱,这才勉强凑齐了一个班。

  也正是那一年,阿里巴巴启动了农村战略,计划通过农村淘宝覆盖全国千县万村,仅陇南一地,农村淘宝就建设了5个县级服务中心和近200个村级服务站。礼县苹果从此有了顺畅的“进城路”。

  在陈波看来,礼县的苹果产业虽然落后,但潜力极大,进行产业升级后,就会是市场上的抢手货。阿里巴巴的农业专家们为礼县苹果设计了一套涵盖近期、中期、远期的三个目标的升级方案:短期做品牌,中期做标准,长期做品种改革。

  他们首先着重挖掘“红元帅”的特质,与消费者需求结合,帮助它打开市场空间。“很多家庭爱买国外的蛇果,熟了以后把果肉刮成细沙状给孩子当辅食。礼县苹果本来能种得更好,果实更圆更大,水分更足。由于农民长期不投入,这些都没有做到。”陈波说。

  中期目标是,拔高礼县苹果的种植标准、单位产量和商品果质量,帮助它形成自己的独立优势。更长远的目标是,寻找到适合当地的特色苹果品种。

  为了推进礼县苹果项目,阿里巴巴在当地不断寻找合作伙伴,最终选定了张翔。他创办的乾宇电商,短短几年成为礼县的龙头企业,县里将它推荐给了阿里巴巴。 30年前,张翔的父亲是第一批将礼县苹果带出山的礼县人,如今,张翔等年轻人通过互联网,将礼县苹果销往更广大的市场。

  1990年出生的张翔,是当地为数不多的本科生,大学毕业后,他在深圳一家国企谋得了一份待遇优渥的工作。但是在电脑前坐了半个小时后,他就决定离开,因为“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参加电商培训时,张翔萌生了开网店的念头。他的父亲认定他注定要失败,“一斤斤地搬来搬去还不够邮费呢,拿到批发市场三天解决几万斤,多快啊。”结果,通过电商,张翔的苹果成交规模已经远远超出了父亲当果贩子时的几十倍。

  随着阿里巴巴农村淘宝的介入,礼县苹果也有了等级细分和品控把关。

  苹果变了礼县也变了

  与销量一起快速成长的,还有礼县苹果的品牌。与苹果一起改变的,还有礼县的脱贫步伐。礼县副县长李元感觉到,阿里巴巴介入这几年,礼县苹果品牌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供应链得到了系统化规范,对贫困地区产业升级提供了动力。礼县的苹果变了,礼县也变了。“阿里巴巴的扶贫是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商品,打通产业链,发挥平台优势让市场去拉动扶贫。这是用长远的眼光把产业做大做强,这是一份事业,不是简简单单的生意。”李元说。

  按照阿里巴巴提供的商品果标准,张翔对苹果进行分级收购,价格也比“按堆卖”“打包卖”高出许多。分级的好处都看在眼里,果农们开始有了分级意识,也开始加大投入,种植商品率更高的果树。

  以张翔的企业作为示范,阿里巴巴在礼县推广了一套新的产业标准。他们请来了专业人员驻扎在厂房里,用一个月的时间为企业提供生产标准,甚至连工人的指甲长度都有严格规定。

  “手指甲磕一下苹果,就是个伤。”张翔说,现在,工人每天上班之前都会按照要求检查一遍手指甲。

  张翔还告诉记者,通过与阿里巴巴的合作,他对于如何做好龙头企业有了新的看法。“过去所谓的龙头企业,无非就是卖得比别人多。别人卖10万吨,你卖100万吨,那只是量的区别。现在我觉得,用电商的理念跟产业结合起来,通过电商倒逼产业提升质量,转型升级,给消费者传递信任,使整个产业都受益,这才是真正的龙头企业。”张翔说。

  此外,张翔还有一个自己的新计划——自己种苹果。他将和农村淘宝一起建设规模达到1000亩的“未来果园”,采用阿里巴巴的新型农业示范基地项目“未来农场”的技术及设备,实现标准化生产。

  “过去,礼县人靠天吃饭,今天吃到的苹果和明天吃到的苹果,完全是两个味道。”张翔说,“标准化生产保证了产品的质量,有了质量和品牌,礼县苹果就走得远,乡亲们的日子也会越来越好。”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袁勇)

(责任编辑: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