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湖南韶山:红色文化引领开放崛起

2018年11月11日 09:57   来源:光明日报   

  【百城百县百企调研行】

  光明日报记者 龙军

  韶山是伟大领袖毛泽东的故乡,是闻名遐迩的红色圣地。改革开放以来,韶山人民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红色传统、利用红色资源,用双手写下红色圣地从偏僻落后的小山村发展为富裕繁荣新城市的巨变。

  改革开放初期,韶山供参观的场所仅有毛泽东同志故居、滴水洞和毛泽东同志纪念馆。1990年12月,韶山撤区设市。为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韶山于1993年顺利建成毛泽东广场,1997年成功跻身全国首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4年正式实施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一号工程”,2013年改造提质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与此同时,韶山强化经济建设中心和改革开放意识,开启振兴韶山经济征程。到如今,韶山城乡基础设施日益完备,交通顺畅便捷,城市扩容提质,园区初具规模,经济快速发展,树立了“红色圣地、发展热土、和谐典范”的崭新形象。

  韶山聚焦“率先迈向基本现代化、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大力实施“红色引领、旅游主导、创新驱动、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全力打造经典景区、品质城区、活力园区、美丽乡村。

  2017年,韶山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6.2亿元,人均8.6万元。财政总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为6.68亿元、106.7亿元、22.8亿元,跻身湖南经济20强县。

  韶山将红色资源转化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2017年,韶山各主要景点接待游客205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0.28亿元,分别是1991年的19.5倍、310.5倍,创造性推出了“红黑榜”“先行赔付”“七天无理由退货”等制度,旅游服务管理水平有了质的提升。

  高新区作为韶山的新型工业主阵地,入驻了恒欣实业、三旺实业、远东钢模等一大批优秀企业,并积极融入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五纵五横”路网全线接通,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增强。到2017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247.28亿元。

  农业农村改革不断深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2017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1.67亿元。搭上“一带一路”快车,肉食加工业驶入外贸出口的快车道,产品远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年总产值30.2亿元,年出口创汇1.9亿美元。

  韶山坚持和发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红色传统,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2016年荣获湖南省全面小康推进工作“十快进县”,2017年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综治最高奖“长安杯”。

  经过40年艰苦奋斗,韶山城乡居民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大幅增长。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731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910元。

  作为湖南首个绿色GDP评价改革试点城市,韶山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率先将改革成果运用到党政领导干部绩效考核上,推动了绿色发展和生产生活方式变革,获得了全国绿化模范市、全国农村污水处理示范市和全省“两型”建设综合示范城市,成为名副其实的长株潭“后花园”。

  韶山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从2012年62.7%逐步提高到2017年72.6%。在教育方面,韶山小学和初中净入学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免除率均为100%,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全面完成,在全省率先实行12年免费教育,成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市和全省学前教育先进市。在医疗方面,韶山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100%,实施药品采购“两票制”,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改革开放40年来,韶山始终以建设好毛主席家乡为己任,不断谱写着赶超发展的新篇章。

  《光明日报》( 2018年11月11日 03版)

(责任编辑: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