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前,中国共产党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清醒和自觉,坚毅地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帷幕,坚定地发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于改革开放新时期,建立在我们党长期奋斗的基础上
40年来,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从哪里来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是在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70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97年的实践中得来的,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17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是对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
从实质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需要正确认知三对关系,即中国的社会主义与世界的资本主义的关系、中国的社会主义与世界的社会主义的关系、中国的社会主义的现实与未来的共产主义的远景的关系。
关于中国的社会主义与世界的资本主义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曾提出两个论断:“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二战后世界历史的发展表明,资本主义并不是人间天堂,但它也不可能迅速崩溃;社会主义终将取代资本主义,但它不可能迅速胜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改革不能停顿,开放不能止步,同时,必须正确认识与处理与资本主义世界的关系。这是因为,一方面,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要大胆借鉴和吸收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的本性决定了它决不允许后发展国家与其并驾齐驱。这些年一路走来,“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对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某些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敌视和遏制是有深层次原因的。他们没有认识到“西方之乱”的根源不是别的,而是资本主义制度和治理体系出了问题。他们始终把我们的发展壮大视为对资本主义道路和制度的挑战,并把矛头引向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实际上,从科学社会主义创立至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两种制度的较量就没有停止过;两条道路、两种制度斗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将伴随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整个过程的始终。
关于中国的社会主义与世界的社会主义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我们对未来非资本主义社会区别于现代社会的特征的看法,是从历史事实和发展过程中得出的确切结论;脱离这些事实和过程,就没有任何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选择了社会主义这条正确的道路,并不等于解决了所有的认识问题。中国共产党系统、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中国的社会主义不具备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设想的由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所准备好了的物质经济基础,中国共产党人的回答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对于各国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中国共产党人也有新的认识,认为各国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来实行社会主义的政策,因为每个国家的基础不同、历史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500年来,从空想走向科学、从一国实践走向多国发展,社会主义虽充满曲折,却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功向世界宣告,社会主义没有灭亡,也不会灭亡,而且焕发出蓬勃生机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成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
关于中国的社会主义的现实与未来的共产主义的远景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对于共产主义的认知,就是为人类求解放,实现人的全面的自由发展。因此,共产主义的实现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许多代人、经历许多阶段不断奋斗的悠远的历程。在理想实现的路途中,既不能落后于时代,也不能超越阶段。同时,还要认识到,无论革命、还是建设和改革的道路,都不会平坦而笔直。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将我国的社会主义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党的十九大报告还指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总览4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这样一个一步一步在实现着的、具体且内容愈益丰富而深刻的共同理想。共产主义的理想虽然遥远,但它同样也是一步一步正在实现着的愿景。因此,坚持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的坚定性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现实性的有机统一,是一种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总之,4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是真正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体现与成果。
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经过长期的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中国共产党人作出的重大政治判断与科学判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以敢闯敢干的勇气和自我革新的担当,创出了一条新路、好路,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就是进入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它意味着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接手的那副“一穷二白”的烂摊子永远留存在历史的记忆中。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就是进入到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它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就是进入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它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就是进入到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它意味着中国的探索和成就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同时还彰显着“变”与“不变”的唯物辩证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需要以全新的视野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实践告诉我们,只要抓住了主要矛盾,就等于牵住了“牛鼻子”;解决了主要矛盾,其他矛盾就会迎刃而解。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从“有没有”到“优不优”的升华,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同时,党的十九大报告还强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是唯物辩证法在当代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唯物辩证法同时告诉我们,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在新时代,中国人民将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将继续扩大开放、加强合作,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全面深化改革,既要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又要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造福中国人民。继续扩大开放,既要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又要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惠及世界各国人民。就此而论,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宣言。
进入新时代,国际国内形势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改革发展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关键在于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以更坚定的信心、更有力的措施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
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站在21世纪的今天所能达到的高度回望,实践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道路是正确的,必须一以贯之、锲而不舍、再接再厉。中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就一定会有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执笔:林建华)
(责任编辑:刘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