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18》发布:区域创新各具特色

2018年10月29日 15:22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0月29日讯(记者佘惠敏)10月29日,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在浦江创新论坛发布了《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18》。报告从科技创新环境、科技活动投入、科技活动产出、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5个方面设置一级指标,选取12个二级指标和39个三级指标组成了指标体系,对全国及31个省、市、区科技创新水平进行了分析比较。

  报告显示,我国的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得分为69.63分,比上年提高了2.06分。上海、北京的科技创新水平最高,引领发展的地位愈加凸显,天津排在第3位,广东、江苏和浙江紧随其后,展现了东部地区突出的创新优势。同时,中、西部地区的创新水平进步较快。我国多层次、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格局日渐形成。

  

  沪京引领,全国创新水平稳步提升

  在今年的报告中,上海和北京的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排在前2位,天津仍排在第3位,广东、江苏和浙江分别排在第4位、第5位和第6位。

  与上年比较,全国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提高了2.06个百分点,安徽、吉林、浙江、河北、河南、广东等6个地区高于这一增幅,新疆、北京、山西、西藏、黑龙江等5个地区得分有所下降。

  与上年的评价结果相比,东部的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江苏和浙江6个省市一直处于全国领先的位置;中部的湖北创新能力表现最好,保持在全国第7位,安徽进步显著,上升了4位至第11位;京津冀协同发展在弥补河北科技创新短板上取得明显成效,河北综合科技创新水平在全国的位次比上年提升了2位,五个一级指标中,科技创新环境指数和科技活动投入指数均比上年上升2位;位次下降较快的地区是山西,比上年下降3位,主要是因为科研物质条件指数排名下降;黑龙江和宁夏比上年下降2位。

  上海和北京作为科技创新中心的实力和作用进一步凸显。以“三城一区”建设和张江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为基础,以周边区域协同发展为延伸,上海和北京的创新人才资源集聚水平、创新创业投入规模和强度、知识创造的广度和深度、技术成果传播和扩散效应、对国内乃至国际的创新辐射均明显领先于其他地区。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玄兆辉介绍,从历年来的报告数据看,北京上海交替第一,不分伯仲表现优异,创新环境持续改善,但二者之间也有差别。“上海国家科研力量布局不如北京多,原始创新能力有待提升。上海高技术服务业的规模尚可,效率还有待提高。北京各种中央大研究机构集聚,原始创新能力强,问题是如何将成果转化。北京的企业创新能力弱于上海,创新创业环境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各具特色的区域科技创新格局已形成

  从评价的五个一级指标看,科技创新环境指数、科技活动投入指数、科技活动产出指数和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排在前三位的均为东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以西部的重庆居首。

  玄兆辉介绍,从报告数据看,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创新资源投入和科技成果转化已由东部一枝独秀向东中西协同发展转变。“上海、北京引领发展的地位愈加凸显,东部沿海地区在产业创新发展上的带动作用日益突出,中西部地区呈现出超常、加速发展的态势,安徽、湖北、陕西、四川等省份迅速崛起为区域创新的新亮点。我国多层次、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格局已经形成。”玄兆辉说。

  东部地区创新引领发展优势明显。江苏、广东、天津、浙江和山东五省市的高技术产业增加值、高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和高技术产业利润总额占全国比重均接近60%,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全国的比重超过60%。江苏和广东在科技创新环境、科技活动投入和产出,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明显优于其他地区,成为一东一南两个最重要的技术创新中心和高技术产业集聚区域。

  中部地区的科技创新水平进一步提升。安徽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排在全国第11位,比上年上升4位,是2016年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增长最快的地区。湖北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排在第7位,其中科技创新环境指数和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均比上年上升2位,输出技术成交额紧随北京排在全国第2位。湖南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比上年上升1位,其中科技活动产出指数比上年上升2位。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新增固定资产排在全国第4位。江西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比上年上升1位,其中,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比上年上升2位,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新增固定资产占比重比上年提升了9位。吉林和黑龙江创新环境显著改善,比上年分别提升了8位和5位。

  西部地区作为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源头,西南的重庆和四川、西北的陕西已成为西部地区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并构成彼此相连的地带,在区域科技与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创新引领、带动和示范的作用。重庆的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排在第1位,比上年上升3位,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排在第6位;科技活动产出指数比上年上升1位。四川的科技活动产出指数和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分别比上年上升1位和2位。陕西的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均比上年上升4位。广西、贵州、青海、云南、新疆等地区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国家开放战略,努力改善创新环境,积极创造条件增加科技投入,切实扩大科技产出,并通过促进企业创新来优化产业结构和提升区域竞争力。

  创新投入强度和预期目标有明显差距

  从报告数据看,我国区域科技创新也存在如下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地区研发投入强度提升缓慢。研发投入强度(R&D/GDP)是监测国家和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核心指标,基于各地区制定的科技规划发展目标,截至2017年底仅有7个地区的研发投入强度目标完成进度较快,有望实现;15个地区进度较为滞后,与目标值有较大差距;有9个地区的研发强度指标值甚至低于“十三五”规划基期2015年的数值。

  地方财政用于科技支出的占比有待提升。近年来,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在国家财政科技支出中份额不断上升。地方财政科技资金对于引导社会资本投向研发活动、促进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至关重要。2016年,10个地区财政科技支出金额较上年下降。18个地区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较上年下降。

  企业研发和技术升级改造亟待加强。从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看,2016年23个地区低于1%,企业总体创新能力仍较薄弱。有26个地区企业技术获取和技术改造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下降。

  创新型省份建设尚需快速推进。创新型省份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支撑。目前,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福建、湖北、安徽、陕西、四川和湖南10个创新型省份的地区GDP、研发经费和研发人员合计占全国份额均占60%左右,是我国区域创新的高地,但相对于创新型省份建设的目标要求仍有一定差距。仅江苏、广东、浙江和山东的研发投入强度达到或接近2.5%的目标,其他6省还有较大差距。研发人员投入、新产品产出和高技术产品出口等方面也有所减缓。

  玄兆辉介绍,上述几个问题,主要是投入强度和各地建设创新型省市的预期有差距。“此外,产出指标也值得关注。比如以专利为代表的技术产出方面,我国专利的申请量和授权量都是全球第一,但质量受到质疑,需要改进。我国专利集聚较强,主要在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还需要更多努力。国内技术市场交易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占全国40%,其他地区还需要进一步努力。产业发展方面,东部的高新技术产业已到转型升级阶段,西部地区才刚开始。如何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协调发展,尤其在环境友好前提下的发展,是我们面临的问题。”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