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18日讯(记者李治国)“对标全球最高标准、汇聚全球最优资源、展现创新最新成果、提供现场最佳体验、拿出上海最好水平”,上海用“五个最”全力以赴办好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这场全球AI盛宴。这是上海服从服务国家战略、打造国家人工智能高地的一次重要亮相,将有力地推动人工智能再上一层楼,为人类更加美好的明天汇聚“世界智慧”、贡献“上海方案”。
“上海将依托科教资源、应用场景、海量数据、基础设施等优势,以面向全球、面向未来的视野,聚焦创新策源、应用示范、制度供给和人才集聚,加快建设人工智能发展的‘上海高地‘。”面对新科技带来的发展“势能”,上海领导层目标明确,掷地有声。
什么是“AI”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咨询委员会组长潘云鹤表示,人工智能走向2.0时代,在大数据智能、群体智能、跨媒体智能、人机协同智能、自主系统智能等五大领域将迎来全新发展。
人工智能的提出,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上世纪50年代。1950年,“人工智能之父”阿兰·图灵在论文《计算机器与智能》中,向全人类首次提出“人工智能”的概念。1956年8月,在美国汉诺威小镇宁静的达特茅斯学院,约翰·麦卡锡、马文·闵斯基、克劳德·香农等科学家一起,设想了包括机器翻译、机器学习等七个人工智能的基本领域。当时,那些科学家可能没有想到,仅仅 60年后,“AI”已成为继蒸汽机、电力、互联网之后最有可能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颠覆性技术。
如今,人工智能正遇到60年前不曾遇到的发展环境,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带来了全新的信息环境。因此,不少国家已经在人工智能领域谋篇布局,比如美国在算法、芯片等核心领域进行着全产业链布局;德国将AI作为工业4.0的核心一环;日本布局推进“超能社会5.0”……目标均是力图掌握新一轮全球竞争的主导权。
中科院院士、上海交大副校长毛军发说,从决定此轮AI浪潮的算法、算力、大数据三大因素看,中国不论在量还是质上都有自己的特色,这一次,中国和全球小伙伴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作为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上海超前谋划、迅即行动。上海市委主要领导多次指出,上海要充分认识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历史性变革,更加坚定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抢抓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加快建成国家人工智能发展高地,为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提供强有力支撑。
为什么可以“AI”?
此次的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把主题定为“人工智能赋能新时代”。选择“赋能”二字,显然是有深思熟虑的。技术需要为时代赋能,当然也可以为城市赋能,这也是上海这座城市致力于站上人工智能“风口”的动力——在着力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语境下,能否站上这个“风口”,不仅事关一座城市的地位,更直接关乎其发展、运行、治理的能力。
从上海当前发展情况来看,在支撑未来发展的诸多因素中,人工智能是其中的重要一项。
“靠消耗资源换取增长的模式已经走不通了,上海的经济发展需要换一种思路。”上海市经信委主任陈鸣波表示,2017年上海所有产业园区的每平方公里工业总产值约70亿元,而不同园区的经济密度存在巨大差异——对国家级开发区来说,每平方公里的工业总产值可达115亿元;市级开发区为71亿元,但城镇工业地块则仅为28.3亿元。
此时此际,就必须寻找一个能够撬动变革的杠杆。潘云鹤在谈到人工智能的作用时,就举了一个例子:“很多企业已经用大数据技术产生新的经济效益,比如,在大渡河上有10个水电站,总体落差达到2000米,相关管理公司总共建立了105个水温监测点,并结合国家气象中心、美国气象中心等海内外的气象观测数据,对水电站进行统一调度。去年,10个水电站中已有三个实现统一调度,增加发电量1.2亿千瓦。同时,在去年和今年的汛期,运用大数据智能,提前预报方案,实时调控不同水电站的水位,最终实现了所有水电站安然无恙,“大洪水大发电”,增加发电3000多万千瓦。”
再看一个上海的例子,以上海漕河泾开发区为例,目前区内已拥有英国ARM、EMOTECH、商汤科技、竹间智能、依图科技、云知声公司等多家国内外知名AI企业,正是这些高产出率的企业,让漕河泾的经济密度名列前茅。
因此,在全球科技创新空前密集活跃的今天,人工智能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乃至人类世界带来深刻的变革。作为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人工智能正全面赋能各行各业,将进一步释放历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积蓄的巨大能量,推动社会生产力整体跃升。
由此,乘着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东风,不少企业纷纷来上海落户。上海市经信委总工程师张英说,自大会筹备以来,一批敏锐的互联网巨头纷纷抢滩上海,在沪加紧布局人工智能相关产业。7月10日,特斯拉超级工厂落户临港地区,成为该公司首个超级海外工厂;8月13日,小米生态链华东区总部及小米工业设计研究院落户G60科创走廊;8月16日,阿里巴巴、蚂蚁金服与上海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展开一系列高规格战略合作;8月20日,腾讯与上海签署深化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打造人工智能高地。
怎么进行“AI”?
据亿欧智库统计,中国人工智能商业落地的百强企业中,上海有22家。目前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已经达到700亿元左右,人工智能核心企业达150多家,上海正筹建的人工智能发展联盟,集聚了超过300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投融资机构及科研院所。
梳理一下就会发现,上海发展人工智能具备四大优势:首先是科教资源优势,上海正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拥有一批大科学设施,在一批著名高校设立人工智能研究机构,集聚了一批人工智能人才,在集成电路、计算机视觉、脑智工程等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其次是应用场景优势,上海地处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地区,这里产业体系完备、市场环境开放,已在智能制造、智能交通等六大领域,构建了丰富的感知系统和应用场景,是人工智能应用落地的天然试验场。第三是海量数据优势,上海作为超大城市,其人流、物流、车流、资金流、信息流密集,每天都在产生和使用海量数据,帮助城市安全运营、高效运转,我们已建成法人库、实有人口库和空间地理库三大基础数据库。第四是基础设施优势,上海致力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已形成千兆宽带接入网和覆盖全城的窄带物联网,正在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超算中心,打造新一代移动通信、物联传感等一体化网络。
陈鸣波表示,上海已把人工智能作为上海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促进上海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优先战略,早在去年11月,上海率先在全国出台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在今天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上海再度发布《关于加快推进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的实施办法》,围绕集聚高端人才、突破核心技术、推进示范应用等五个方面提出了22条具体举措。
着眼未来,依托“四大优势”,上海在此次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提出未来的目标是打造人工智能领域的“四大高地”:一是全力打造人工智能创新策源高地,努力成为人工智能学术新思想、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的重要策源地;二是全力打造人工智能应用示范高地,鼓励人工智能最新成果在上海率先“试水”;三是全力打造人工智能制度供给高地,着力提高制度供给的及时性有效性,促进人工智能健康、安全发展;四是全力打造人工智能人才集聚高地,努力为人工智能人才提供更好平台、创造更大舞台,让他们在上海大显身手。
近期以来,上海滚动扶持100项智慧城市及大数据创新项目,支持上海市高院、司法局等率先运用人工智能,为企业开放大量应用场景。这一切,都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丰沛的“养分”。美国科技思想家凯文·凯利在造访上海时曾说,面对超大型城市的治理难题、产业发展的成本困境,上海尤其要为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趟出一条智慧新路,而人工智能,无疑就是催化剂。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