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国研智库召开消费金融信用体系建设座谈会 玖富引专家关注

2018年08月21日 13:43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8月21日讯(记者 马莹莹)日前,由国研智库组织,历时两年多完成的“基于区域消费金融发展中的诚信体系研究”项目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银色大厅举行结题座谈会。来自相关部委、研究机构的专家以及相关协会、案例企业代表,围绕与消费金融有关的信用体系建设进行了讨论。

  自2016年开始,国研智库就成立了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牵头,会同住建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工信部等相关部委、机构的专家及行业代表组成课题组,针对我国消费金融发展中的诚信体系建设问题,深入南京、苏州、镇江、珠海、深圳、呼和浩特、锡林郭勒等地调研,同时对玖富集团进行了深度的案例研究,并形成课题报道。结题座谈会上,与会专家对研究报告作出了肯定性评价,“认为具有前瞻性和针对性,非常契合当前形势需要”,同时对报告的完善提出诸多有益建议。

“基于区域消费金融发展中的诚信体系研究”项目结题座谈会

  长期以来,我国依靠投资、出口来驱动经济发展。但当前,国际环境出现重大变化,世界经济发展面临很大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扩大内需、提高消费成为我国稳增长的现实选择。8月18日,银保监会发布文件,要求各相关部门做好信贷工作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其中把积极发展消费金融,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放在了重要位置。但要让这一工作落到实处,加强诚信体系建设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在讲话中也提到,中国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就是认为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方面比计划经济更有效率。但要想真正让这种高效展现出来,信用体系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如果信用体系不完善,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就将受到影响,其高效配置资源的优势未必得到发挥。从这个意义上说,信用也是一种生产力,改善了信用,经济、社会就会更有效率。通过对中国社会经济转型实践进行研究可以看到,我国还存在很多信用不完善的地方,整个社会都在为之付出成本。近年来,消费金融服务发展很快,但比如校园贷,网络P2P等领域却不断暴露出问题,其背后的因由正是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所导致。因此,基于消费金融的信用体系建设具有全局意义。此外,他还指出:守信问题既需要依靠文化也要靠法律来约束,但大多数人的守信问题还是要靠市场信用体系的完善来解决。

  隆国强主任同时也强调如何利用好大数据等技术对消费者信用进行判别是建立信用体系的重要手段之一。

玖富集团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兼CRO刘磊

  作为此次课题研究合作方的玖富集团从2014年开始布局消费金融,通过完善的征信机制、独立的资金托管方式,为消费金融的发展做出了有益探索。在专访中,玖富集团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兼CRO刘磊也分享了企业在构建信用体系,包括风控体系时利用大数据技术的做法。

  他强调海量数据需要经过严格的整理与筛选才能够得以应用,同时根据数据的类别采取不同权重的评级打分。玖富将数据分为两类:一类是与金融关联性较强的数据,从诸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中国互联网金融平台等处获取,这部分数据所占评级权重较高;另一类是与金融相关性较弱的数据,例如电商平台上与消费者行为相关的数据。此外,刘磊也强调需要根据数据的更新对模型进行不断调整,从而形成相对动态的信用评分体系,以持续整个金融过程。为此,玖富也在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在诚信体系建设方面的落地应用。

  “我国消费金融市场太大,尤其是随着具有超前消费意识的一代人的逐渐增多,但目前相关的金融服务却还跟不上。”刘磊表示,“为此,构建诚信体系极为重要。一个完善的诚信体系有利于促进消费市场形成良性循环。”

中国发展出版社社长、国研智库董事长包月阳

  中国发展出版社社长、国研智库董事长包月阳在对会议发言进行梳理与总结时也指出:受到诚信体系建设中诸多问题的制约,消费金融发展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同时,消费金融发展中诚信体系建设也存在地域差异。政府越重视的地方,消费金融越活跃。各地的信贷需求都很旺盛,消费信贷和民间借贷此消彼涨。因此,需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以促进消费金融发展。同时,信息问题是信用体系的核心。不仅要解决信息如何获得、如何做到使信息对称和信息完全的问题,同时还要考虑如何妥善保护消费者的隐私。对此,政府和市场主体都要发挥作用。此外,金融机构是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更好地强化自律是重大问题,其向不具备条件的消费者提供消费信贷的行为需要得到更多的约束和监管。

  他还指出信用市场要保持开放,以促进所有市场机构共同发展。在放宽国际机构来华开展业务的同时要加强市场监管。要强化全社会的诚信意识,对守信者鼓励,对失信者惩戒。最后,他强调诚信体系建设,人才问题最突出,要加强对策研究,政府政策需要及时给予回应。

  国研智库完成的这份报告对我国消费金融发展中的诚信体系建设也提出几点建议:建立健全金融机构经营管理机制和行业自律机制;加强法治建设,改善信用秩序,惩戒失信行为;强化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督;建立全社会的征信制度,完善信息披露制度,规范市场信息传递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进、培育信用中介机构的建立等。

(责任编辑:牛力涛)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