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金融可以通过制度创新,将金融资源与产业政策、财政政策、扶贫政策等有效对接,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初期至成熟期的各个阶段发挥积极作用。应该看到,用于产业扶贫的金融资本,主要目标是实现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使扶贫资金真正发挥“造血”功能。可以说,产业扶贫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金融能否对产业发展提供实质性助力。
当前,产业扶贫模式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相应地,金融对产业扶贫的支持方式也应有所调整。从县到村再到户,产业扶贫级级深入,相关的举措更为精准,面对的问题更加分散,需要金融以更为灵活多样的方式给予支持。
一是发挥好金融在产业扶贫中的资金融通作用。产业扶贫工作中,金融的最基本作用就是解决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资金短缺问题,筹措生产性投资资金,各级财政部门、银行等金融机构、资本市场等都是产业扶贫的资金来源。
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融资重在外源融资,主要包括向地方性政策银行、小额信贷机构、抵押贷款机构、农村合作社等融资,以及在资本市场上进行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等。产业发展初期,资金来源和融资方式都较为单一,主要依托政府资金投入,通过设立产业扶贫专项资金撬动社会资金。产业形成一定规模、获得相对稳定的经济效益后,社会资金的参与积极性与投入比例会不断提高,资金来源渠道不断拓宽,资本市场的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也将发挥更大作用。
与此同时,进一步创新信贷模式也是解决产业发展资金“短板”的重要方式,要让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可通过抵押、担保机制获得银行、信贷机构、农村合作社等提供的资金。
当前,扶贫小额信贷和“两权”抵押贷款是落实产业扶贫政策精准到户的重要手段。为满足贫困地区农户小规模、短周期的融资需求,国务院扶贫办等多部门携手推出了“5万元以下、3年期以内、免担保免抵押、基准利率放贷、财政贴息、县建风险补偿金”的扶贫小额信贷,受到了农户的普遍欢迎。为更大程度上解决农户生产经营贷款难问题,农业银行和邮储银行等创新推出了基于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的“两权”抵押贷款模式,也发挥了积极作用。下一步,针对涉农担保品缺乏的情况,建议可进一步探索,在大型农机抵押、仓单保单质押等方面有所突破,让农民“贷得到、贷得起”。
二是发挥好金融在产业扶贫中的风险管理作用。目前,产业扶贫主要集中于农林种养等抵御风险能力较差的产业,大多还是一种超常规集中式的帮与扶,扶贫机构在风险控制和成本控制上压力较大。应通过恰当的机制设计,建立健全融资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发挥金融在风险管理方面的作用。比如,创新农业保险保障服务,通过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对农业生产经营者因市场价格大幅波动、农产品价格低于目标价格造成的损失给予经济赔偿,切实发挥保险行业特有的风险管理专长。
三是发挥好金融在产业扶贫中的资源整合作用。通过调研发现,产业扶贫能否取得实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产业扶贫中能否将信息、资金、技术、土地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更好地整合起来。在贫困地区,金融是促成并激发生产要素聚集的一个重要手段。
一方面,金融能带动经济资源向目标产业集中。贫困地区主要依靠当地特色资源来发展产业,相对而言,这些地区的资源、劳动力和土地的成本较低。金融能够集中经济力量,使其在不同的地域迅速移动,只要导向正确,基于产业持续发展与产业链的不断延伸,就可以扩大贫困地区对稀缺资源的吸纳效应,实现“引资+引智”。
另一方面,金融能为产业链的延伸提供助力。为发展贫困地区经济,打造长效的致富机制,产业扶贫不能简单地停留在产品的初加工上,需扩大产业的链接能力,整合上下游,提升产业价值。比如,央企扶贫基金积极探索的“基金+企业+产业链金融+农户/经销商”模式,就是以基金投资为起点,以龙头企业为核心,通过嫁接电商平台,带动资源整合,完善产业链布局。
由于金融在产业扶贫实践中可发挥积极作用,还需要更好培养政府、企业、农户的金融意识,尤其是要加大对基层干部和贫困农户的金融知识宣传教育,使基层干部群众在实践中善用金融手段推动产业扶贫更好发展。(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中证金融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潘 黎 冯 静)
(责任编辑:刘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