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今年上半年26只债券违约 同比增长13.0%

2018年07月20日 06:54   来源:经济日报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陈果静

  识别有违约风险的债券,首先可充分利用外部机构传达的信息,如监管机构的惩处信息、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带保留意见的审计信息、评级公司首页重点提示的风险及级别调整信息等。看完这些信息后,如果还需要更进一步分析,再通过一些财务指标的异动来观察和识别风险

  从2014年“超日债”违约以来,债券违约事件时有发生。

  东方金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共有26只债券违约,规模为257.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0%、37.9%。

  然而,这些债券违约事件并没有在单一行业集中爆发。今年上半年,违约事件分布在12个行业。近年来,违约债券的行业从违约“元年”的4个逐渐扩大到23个,每年都有新增行业,且在纺织服装、化工、机械设备、商业贸易、采掘等行业比较多发。但涉及行业分布较为分散,且相互之间关联性较弱,表面上也没有什么规律可循。这就增加了识别有违约风险债券的难度。

  如何识别债券风险,避免“踩雷”,有哪些关键指标值得投资者关注?

  评估内部获现能力

  “财务指标是企业历史经营情况的外现,蕴含企业所在行业的周期变动,企业自身经营、治理及管理缺陷等。”东方金诚首席债券分析师苏莉认为,具体来说,可以从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毛利率变动及现金流利息覆盖倍数、融资成本等财务指标的异常变动入手。通过挖掘财务指标变动背后的行业周期、企业治理及管理缺陷预判风险。

  通过财务指标挖掘影响企业偿债能力的因素,首先可以关注企业的内部获现能力。这可能源于宏观经济转型、行业低迷,也可能由企业竞争力弱化、公司治理管理缺陷等引发。前者如超日债、英利债、中钢债、东特钢、桂有色、川煤等;后者如天威债、雨润债等。

  超日债是行业低迷导致的企业盈利状况不断恶化的典型代表。2014年3月份,“11超日债”成为国内首例债券违约事件。站在其违约时点回溯,其违约并非没有明显的征兆。国泰君安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覃汉分析,2007年至2008年,多晶硅价格一度上涨至400美元/公斤,但随后,伴随着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发酵,欧洲部分国家光伏电站获取资金难度加大,政府补贴一再削减导致行业需求出现大幅下滑,多晶硅价格出现大幅下跌,一度下行至每公斤20美元之下。对于原材料和终端需求“两头在外”的国内光伏行业来说,景气度自然出现了明显下行。

  在行业整体下行背景下,超日公司的经营状况也随之快速恶化。2011年年报显示,超日公司业绩突然变脸,在营业收入较为正常的情况下,净利润由正转负,从三季度的2.38亿元跌至-0.55亿元。覃汉进一步分析,拆分来看,主要是其利润表中的财务费用以及资产减值损失出现了明显的增长。一方面,公司非流动负债出现了快速增长,2011年底迅速增长至35.68亿元,而年初仅为16.65亿元;另一方面,受当时欧洲经济状况恶化影响,2011年其应收账款明显增长,同比增长接近3倍,形成了大量坏账,导致资产减值损失大幅增长。此后,伴随着行业景气度进一步下滑,超日公司的状况持续恶化,2012年营业收入开始明显下滑,坏账问题不断侵蚀公司盈利,超日公司出现了持续亏损。到了2013年底,超日公司已经资不抵债,继而引发债券违约。

  “行业低迷致使经营持续恶化,多数发生在强周期性行业,例如煤炭、钢铁、石油、化工、新能源、贸易、造船等。”覃汉表示,即使企业在行业开始低迷时还有良好的资产储备,但随着行业景气度不断下行,资产的变现能力和变现价值也会明显下降,时间一长,再好的企业也有陷入偿债困境的可能。

  观察外部融资能力

  苏莉认为,外部融资能力也是观察债券发行主体的另一关键指标。外部融资能力的弱化,可能是受宏观信用供给收缩的影响,也可能由企业自身经营、治理及管理问题暴露带来资本市场的不信任等因素引发。前者如今年上半年出现的多家上市民营企业的违约,后者如山水、中城建等的违约。

  7月16日,中城建公告称,“15中城建MTN001”不能按期足额支付利息。这已经不是中城建第一只违约的债券。两年来,中城建已有7只债券违约,总额已超过百亿元。因此,该公司的主体评级和债项评级早已被下调为C级。

  在金融去杠杆的背景下,部分企业的外部融资能力出现明显下降,一些近年来扩张较为激进的企业的外部融资能力下降更快。此前,部分企业利用低利率信用债券或贷款快速扩张业务及经营,更有企业偏离了主业,将资金投向房地产业务、金融业务等。随着金融去杠杆的深化,部分企业融资难度增加,借“新”还“旧”的融资路径受到很大制约。业内分析师认为,尤其需要关注前期扩张至资本密集行业的企业,在前期投入尚未产生收益的情况下,紧缩的信用环境将致使公司现金流弱化甚至断裂。

  了解到期兑付能力

  “今年以来,违约企业在兑付债务上普遍压力较大。”苏莉表示,企业到期需兑付债务的扩大可能源于企业无序扩张,进而引发债务规模增速过快,也可能因为企业财务管理能力较弱,债务期限匹配不合理,导致集中兑付压力大等。

  此前,凯迪生态、雨润、圣达、丹东港等违约事件中,这些企业虽然情况各异,但均存在激进投资的问题,这也为后来的违约埋下了隐患。一旦经营不及预期,叠加外部融资收紧,债券最终只能走向违约。

  今年5月7日和6月1日,凯迪生态发行的中票和公司债“11凯迪MTN1”和“16凯迪债”分别发生实质违约。凯迪生态原本是生物质发电行业的龙头上市民营企业,但近年来其战略较为激进,扩张速度较快。覃汉分析,凯迪生态大规模新建生物质发电机组和收购其他电厂,导致大额资本支出。同时,这家公司还大量采购原材料,导致存货较多,这严重侵蚀了公司经营的现金流。经营现金流未达预期的同时,市场融资难度提升,导致其投资难以为继,最终,资金链断裂引发违约。

  但是,这些财务指标只是投资者在选择债券时的部分参考因素。“很难用几个简单的指标来预测违约风险。”苏莉表示,还需要挖掘指标背后影响企业偿债的各种因素,需要对宏观经济及政策环境、行业发展周期及竞争格局、企业治理及管理、企业财务稳健性等一系列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才能得出结论。

  苏莉建议,识别有违约风险的债券,首先可充分利用外部机构传达的信息。在观察更多财务指标之前,可以先查询一些公开信息,如监管机构的惩处信息、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带保留意见的审计信息、评级公司首页重点提示的风险及级别调整信息等。看完这些信息后,如果还需要更进一步分析,再通过一些财务指标的异动来观察和识别风险。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陈果静)

(责任编辑: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