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将于今年9月17至19日在上海举办,目前,大会各项准备工作正在加紧进行。
7月4日,在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正式向全世界、全社会发出真诚邀约,金秋九月、黄浦江畔、AIShanghai、你我相约、不见不散。
上海市副市长吴清介绍了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相关情况。他代表上海市政府郑重承诺,上海将以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责任担当,与国家各相关部委办和机构紧密携手,共同办好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习总书记曾多次谈及人工智能的重要性与人工智能的发展路径,国家层面已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和行动计划。当今世界公认中国已成为人工智能发展大国。但我们应清醒地看到,在基础理论、核心算法、关键设备、高端芯片等重大原创成果,以及龙头企业、尖端人才,包括政策法规、标准体系等方面,仍存在差距和短板。
这些差距和短板,有些是全世界发展面临的共同瓶颈,有些是自身发展中的阶段性不足。全球分工与合作,从来都是基于各自的比较优势。大会将着重与世界各地、社会各方共同探讨:
改革,如何抓住中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实体经济能级的重大机遇,推进AI赋能产业合作;
开放,如何进一步开放中国消费升级的巨大市场,创造丰富应用场景,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
创新,如何深化中外合作、政企合作、院企合作,共享新思想、新理论、新技术、新观点,携手开创面向未来的智能世界;
发展,发展必定是多方治理、多方协作、多方共识的共同发展,大会将搭建多方对话、合作交流的平台,为全世界有志于为人类未来智能作出贡献、提供方案的思想家、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提供精彩舞台。
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将以“人工智能赋能新时代”为主题,以“高端化、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为办会方针,分论坛峰会、特色活动、展示应用、创新大赛四大板块,重点突出“产学研用投”相结合的办会方式。
产业方面,开幕式将邀请国内外部分政要、学界泰斗和行业龙头企业代表,就全球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对经济社会的宏观影响作演讲致辞。全体会议,将从技术、经济、社会三个层面对重点议题进行深入研讨。全球百位龙头企业CEO、百家代表性科技企业参会,海外嘉宾比例超过50%。
大会期间,还将举办近20场主题论坛和峰会,对脑机融合、群体智能、智能芯片、智能驾驶等发展现状、趋势、热点开展热烈讨论,并由Gartner咨询公司、中国信通院等国内外权威研究机构发布最新行业趋势报告。
学界方面,将有30所国内外知名高校参会。为推进青年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大会面向全球人工智能领域在校师生、个人开发者及团队举办“2018世界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大赛已于6月13日先期启动,将在9月大会期间颁奖并进行路演展示,并最终由学术界和企业界高层次专家评选出“SAIL”(Shanghai AI Leader,上海人工智能引领者)大奖。
科研方面,大会得到了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大力支持。10位全球人工智能顶尖科学家——包括图灵奖获得者,50位中外院士、百位青年领军专家到会,深入讨论基础算法、国际协作、未来应用等前沿话题。大会期间还将开展高端学术圈座谈、MIT TR 35中外顶级青年科学家互动等系列特色活动。
应用方面,会场集中打造一批集成式、多样化、区域性的AI浸入式体验,主会场及周边AI PARK、油罐艺术区,将集中呈现AI+交通、健康、教育、零售、服务、智造、金融等七大“AI+”主题式体验、近百个应用场景;整个西岸滨江地区,包括西岸艺术馆、龙美术馆、余德耀美术馆等依托工业遗迹改造的艺术文化空间,将首发国内外知名AI企业充满想象力的AI黑科技。
创投方面,开幕式当天,将进行一系列政策发布和重要合作项目签约。创新大赛优胜团队将获得投资基金、孵化基地、政策辅导等多方支持。同时,还将联合投资机构举办AI投融资主题论坛,开展独角兽企业和优秀创新团队路演,进一步营造人工智能引领创新创业的浓郁氛围。
大会总体方案已基本成型,由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和徐汇区政府牵头组织的大会网站、微信公众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和专用App均已上线,国内外重要嘉宾邀请、主会场周边基础设施保障持续推进。
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不仅是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与世界对话的窗口,也是以上海为龙头、引领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风口,更是上海全面发力新经济、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市场开放的集结号。
上海将借助承办大会的契机,落实全球科创中心建设战略任务和《本市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不断完善创新生态,努力在人工智能应用领域形成全国示范,构建以应用驱动、科技引领、产业协同、生态培育、人才集聚为特征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体系,代表国家率先打造人工智能发展高地。
未来2-3年,上海将推动形成千亿级的核心产业规模、建立千亿级的产业基金、开放TB级的公共数据集,建成10个公共创新平台、打造6个创新应用示范区、形成60个深度应用场景。(经济日报沈则瑾)
(责任编辑:王炬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