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中美贸易争端至今,有磋商,也有更多待解的困惑。中美各自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诸多领域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中国扩大开放,意味着中国是全球令人瞩目的进口高增长市场,也势必带来中美贸易,尤其是中国自美进口的持续上升。CF40成员、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认为,从长远看,知识产权和高新科技产品,能源和农产品等资源类产品,金融业等服务贸易领域可能是合作重点。但经贸关系的良好健康发展,需要中美双方共同努力。
中美贸易争端至今的困惑
中国改革开放经历了漫长而痛苦的阶段,人们将当下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努力称之为中国对外开放3.0版。回顾1949年至今,中国经历了对原苏东国家的对外开放浪潮,以及1978年之后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今年则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二次革命”,中国需要形成高水平,全方位的对外开放,中国的发展是在开放中取得也必须在开放环境下不断前行,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只会越开越大。因此,中国对外开放3.0版,期待着中国主动扩大进口,推动中国机遇,全球共享。
中美贸易争端至今,有磋商初步进展,但却有更多等待破解的困惑。中美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经济领域的不同性很强,在诸多领域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因此中国的扩大开放意味着中国是全球令人瞩目的进口高增长市场,也势必带来中美贸易,尤其是中国自美进口的持续上升。从长远看,知识产权和高新科技产品,能源和农产品等资源类产品,金融业等服务贸易领域可能是合作重点。但经贸关系的良好健康发展,需要中美双方共同努力。从近期看,中国正在筹建进口博览会,这是对多边开放贸易体系的有力支持,如何看待中国进口增长的前景和领域?后续双方的你来我往仍将激烈持续。
目前阶段中美贸易争端的八个问题
一是中美贸易争端远远没有画上句号。
目前只是中美以关税惩罚和报复手段的暂停时态,美方是否决心弃用关税手段,还是有不确定性。同时,非关税手段,包括知识产权,环保和劳工保护等借口,以及在投资和金融领域的许多争端,美方并没有罢休的意思。美国对华经济领域和安全领域的争端,在华盛顿(白宫)和国会山都存在不同的声音,派系和主张,因此美国对华策略出现不确定性,摇摆性和阶段性是很自然的。双方的你来我往只是刚刚登场。当下以为中美就贸易战已偃旗息鼓的说法,并不成立。
二是目前中国没有也不可能有明确的数量承诺。
关于消除中美贸易逆差也好,关于中国要增加进口多少美国商品或服务也好,不可能迅速达成明确的数量承诺。随着中国扩大对外开放,中国有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货物进口国。中国经常项目顺差对GDP的占比并不高,且具有一定的波动性。因此动态地看,中国当下能够为全球贸易伙伴提供的进口增量约为GDP的1%-1.5%,也就是每年进口增量大约可达到1200-1800亿美元,如此中国将非常接近贸易平衡,中国并不刻意追求贸易顺差,但中国的储蓄率和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也决定了中国很难迅速陷入经常项目收支的持续逆差。美方就平衡贸易差额提出了数量要求,但这种要求站不住脚。贸易不平衡不一定是利益不平衡,美方得到的利益不会小。例如,在中国销售的通用汽车,比在美国的销售量还大;在中国每天开机运行的苹果手机超过2亿部,是美国本土的两倍,这些在中国实现销售的美国产品绝大部分是在中国生产的,但利益却归属美国跨国公司,它们几乎没有形成外贸差额。另外,谋求贸易平衡需要双方的努力,美国自己不主动改善其对外政策,越孤立和保守的政策只能带来越长期的失衡。
三是中国进口市场的蛋糕,美国能吃下多少,要看美国的态度和能力。
中国进口市场是平等开放和竞争激烈的市场,很难设想美国能够懒洋洋地获得独享的地位。美国的产品和服务必须获得中国贸易商和消费者的认可,才能在中国市场分一杯羹。此外,中国进口市场如此之大和高度市场化,中美政府的磋商,很大程度上只能推动中国政府,国企部门量力而为地采取措施增加自美进口的,略微非市场化的订单需求。但更多的美国商品和服务,仍然需要美国企业击败来自欧洲,日本或其他的竞争对手才行。如果美方既拒绝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同时又幻觉中国政府能够人为、非市场化地、持续地扩大自美进口,那么美方可能误解了中国进口市场的开放和竞争程度。
四是中美能源合作前景广阔。但美国能源需要证明其性价比。就中国的能源供求而言,中国在强调环境保护、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运用。
因此伴随着煤炭行业的去产能和技术升级,原油和天然气的需求上升较快。在2017年中国原油进口量达到了4亿吨,成品油进口逾2000万吨。同时天然气进口约800亿立方米。中国油气资源的进口需求仍将攀升。而美国次贷危机至今,发生了以页岩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为主调的能源革命,美国已实现了能源独立,超越了沙特和俄罗斯,已经并将持续地改变全球能源供应格局。中美能源合作具有天然优势,一是中国能源需求集中在东南沿海,即西太平洋区域,太平洋航道宽阔顺畅;二是中国已有建造大型的原油和液化天然气运输船的能力,并在东南沿海逐步建设能源接收站;三是中美之间已有在能源领域展开长期合作的早期收获。因此中国每年能源进口的2000亿美元以上的大蛋糕,也会令美国能源企业长期获益。
但美国能源企业显然需要做出更多努力,比如美国原油和液化天然气输出到中国,其和中东原油,中亚气和俄气的价格竞争优势究竟何在?美如既欲在南海造成纷争和升温,同时又因中美能源贸易的扩大需要保障西太平洋航道顺畅,是否会有自相矛盾之处?作为早期收获,中国政府通过增加能源货架储备库的保障天数,是有可能实现的,但中美能源合作的持续发展,可能需要双方直面许多技术和市场层面的障碍。
五是美国农产品如何端上中国人的餐桌?也并非“扩大进口”四个字这么简单。
中国农业供给侧改革,将推动中美农业领域的合作。中国农业在走向适度规模化、现代化。同时,习近平强调指出,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中国人自己手里,中国巨大的人口使得中国农业政策很难高度倚赖国际市场,但人均耕地和水资源的不足也显而易见,自雍正朝以来中国基本农田规模没有显著增长,农业提质增效的潜力只能倚赖科技进步,也在一定程度上应当灵活运用好国际市场。看起来,中国在强调口粮安全的同时,可以适当降低口粮自给率;而在资料粮等非口粮领域,则可更大程度地利用国际市场,确立进口农产品就是进口土壤,水资源和生态的直观感受。纵观全球,美国无疑是农业大国和强国。改革开放以来,中美在农业领域,无论是粮食,肉类还是其他农产品,农业科技领域,中美都呈强烈的互补性。美方企业和农场主可能需要有更长远的规划,从转基因类作物,逐步向高品质和有机作物升级,同时也要应对来自东南亚和拉美的其他竞争者。这不是易事,美国农产品在中国国人中的形象,以及美国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似乎不及欧盟和日本。在中国市场上也自然需要做出更多改善才行。
回顾过去,国人曾经抱怨,9亿件衬衣才换取一架民航客机,同样地美国农民也可能抱怨,为什么其质优价廉的产品,未能更好地覆盖作为地球人口大国的中国?考虑到国人对食物的求精求好,中美之间就农产品贸易,有望在目前百亿美元级的基础之上得到显著提升。
六是关于药品和医疗器械领域,中美有共同开拓的余地。
中国制造业尽管大而全,但在全球供应链中并不处于优势地位。尽管人们在感叹美国的锈带地区不够繁华,但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在此领域,仍然值得中国好好学习。面对中国制造业的进步,西方也难免有防范之心。如果能够从双方取得妥协和互惠的领域逐次突破,未尝不是好事情。例如,中国已经大幅度地降低甚至取消了和癌症治疗相关的药物的关税,使得加速走进老龄化的中国,能够更好地获得国际上的创新药物服务于国人。同样地,中国医疗器械行业也是个年销售额接近千亿元且仍在快速成长的市场,美国不仅有雄厚的医疗研发力量,在医疗器械领域也是全球翘楚,这也许是值得中美深度合作的突破口,如果能有更多的来自美方的医疗药物,器械列入到中国人的医保覆盖范围,这对国人无疑是一种福泽。
七是服务贸易领域,美国在华的利益会结构性地扩大。
随着数字经济的迅速发展,制造业和服务业日渐融合,服务业对推动中国经济的贡献率已逾半壁江山。无论在教科文卫的公共服务业,还是生产型或生活型服务业,中美之间的合作空间也很大,中国在服务贸易领域的逆差有可能进一步扩大。习近平在博鳌论坛的主旨演讲中,提出了以金融保险业对外开放,外商准入前国民待遇等举措的服务业开放新设想。而央行易纲行长更指出,中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不仅有具体举措,还有明确的时间表。从贸易到知识产权,再到金融领域,中美之间如何寻找平等协商,合作共赢的交集?金融行业和市场中介行业也许是重点。中美两国在金融领域的合作尤其重要,其对维持全球金融稳定和开放,会投射出重大意义。中国金融开放的大门,当然会给执全球金融牛耳之美国,带来相当大的机会。
目前看,在金融,通信和旅游这些服务业领域,中美交流会更密切。就金融领域而言,美方可能会推动其在中国的储蓄型养老保险,财富管理,金融衍生品和市场中介等领域得到较快发展。在旅游领域,中国人能否更多地到美国进行商旅留学出行,更大的制约因素可能在于美国签证政策。就通信领域,目前双方尝试合作,但美国的任性已让双方在此领域的努力如履薄冰。
八是在高科技领域的增加进口,美方是真心的吗?
这是许多国人感觉担忧和困惑的。放松对华高科技出口的各种限制,是美国发挥其竞争优势的最好战场,但长期以来美国的放松意愿并不强烈,甚至还有反复。其具有强烈治外法权的国内法,甚至使得欧日在和中国的技术合作都格外小心,不得不看美国的脸色。许多国人误以为,美国似乎已认可了中国制造2025 的合理性,不再反复质疑和抱怨。其实很有可能在高科技领域,在未来先进制造领域,美国仍然具有极其强烈的防范心态。既要从中美贸易争端中攫取尽可能多的利益,又不愿在争端中采取必要和合理的措施,更格外警惕中国没能够放慢追赶美国的脚步,可能是美国当下极其矛盾的心态。
中美双方需要加强合作
中国对外开放的3.0版,让人很自然地期待中国扩大进口,其中包括从美国的进口。这对双方都是共赢之举。同时,双方也需要消除误解,中国在全球供应链的分工,决定了所谓中国得自美国的外贸顺差,夺走了美国数百万就业岗位的说法,既可笑又不可信。这些薪酬不高,技术熟练程度要求高的岗位只能由中国向东南亚等国转移。而在能源、农产品和医疗器械、服务贸易等局部领域的增加进口,则可切实地增加美国就业,并有助于平衡中美贸易。
就目前中美贸易争端的进展看,我们需要理解的,一是中美贸易争端刚刚开始,而不是行将结束,其复杂的国际背景决定了争端是持久战,二是贸易不平衡不是利益不平衡,市场原则下美国在中美贸易中获益巨大,并尝试榨取更大利益,三是中国将扩大进口,但开放和竞争的中国进口市场,需要美企做好努力应对竞争对手的准备,扩大进口不是不劳而获的肥肉,四是中国并未做出明确的数量承诺,但表达了最大诚意。中美如何在一些关键领域,例如高科技,知识产权和中国制造2025等方面展开磋商,仍然有待考验。
全球化正处于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中美作为重要大国,有维持国际经济治理结构的义务,而中国主动加大对外开放,使得升级版的开放中国,更容易为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社会逐渐取得这样的理解:改革开放的中国,给西方社会带来的更多的是市场和机遇。美国如何看待和定位中美关系的现在、未来,深刻地影响着中美在经贸和安全领域的冲突烈度和处置方式。
本文来源于微信公号“钟伟纸上谈”
附文:
扩大进口满足消费需求
by 哈继铭
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这一目标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笔者认为,投资和出口增长在过去的几十年极大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但是消费相对比较疲软,经济增长不平衡、不充分。消费是支撑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所在。扩大进口既是形成全面开放的重要内容,也有助于满足广大百姓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尤其在能源和农产品领域,资源禀赋和劳动生产率水平差异使得美国等西方国家有着巨大的比较优势,因而中国有很大的扩大进口的空间。
我国消费不足与增长潜力
中国经济过去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投资和出口远远快于消费增长,三驾马车增长不平衡、不协调、显然就不可持续。八十年代以来,资本形成和出口增速年均增速分别高达11.2%和15.1%,而消费增速仅为8.4%。2016年,中国家庭消费的GDP占比仅39%,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也明显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图1)。这种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导致产能过剩,债务高企,环境污染,显然不能满足人们的最终消费需求和美好生活需要。向前看,我国中产阶级的崛起和年轻人较高的边际消费倾向将极大拉动消费增长。老龄化的到来将降低社会储蓄率,提高相关产品的消费需求。更重要的是对消费品的多样化和质量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图1 世界主要国家居民消费与GDP比值
资料来源:Wind
消费品进口不足
尽管我国当前国际贸易总体平衡,但是消费品进口不足。过去十年,经常账户顺差的GDP占比从2007年的9.9%下降到2017年的1.4%,货物贸易顺差也从7.5%降至4.4%。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出口放缓和进口的加快,尤其是包括旅游和教育在内的服务贸易进口的加快。相比之下,在货物贸易进口中,消费品占比较低。2017年,我国消费品进口值为1.1万亿元人民币,占居民消费3.2%,占GDP的1.3%,远低于许多其它国家(图2)。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一是我国消费品关税较高。以汽车为例,汽车关税高达25%,高于美国的2.5%和欧洲的10%。而生活必需的农产品,中国关税也较高。例如,棉花、葡萄酒、牛肉、冻鱼关税征收关税分别为40%、20%、12%和10%,外加13%至17%的增值税。二是进口开放力度不够,致使进口渠道有限,流通环节成本较高。而事实上,我国消费者对进口产品需求非常强劲。老百姓通常利用出口旅游的机会大量购买国外产品,不仅是高档消费品,甚至包括一些基本消费品,如食品、乳制品、药品、高质日用品等。近年通过代购进口国外消费品的现象颇为盛行。根据比达咨询数据,2017年第一季度我国海淘交易规模达到1324亿元人民币,用户规模0.43亿人(图3,图4), 2017全年海淘规模约占当年进口消费品总额的40%。需求之大甚至影响了当地正常的零售供货,有些国家和地区不得不对这种采购行为采取限制措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消费者巨大的消费进口需求。中国人在境外游过程中也展现出较大的消费潜能。近期尼尔森(Nielsen)和支付宝联合进行的调查显示,2017年中国游客境外旅游平均支出5565美元,其中在旅游目的地人均消费3064美元。中国游客在美国、欧洲两地消费最高,人均为4462美元和3754美元。而中国游客和其他国家游客的消费目的也大相径庭,中国游客境外消费主要为购物,占总消费的25%,而其他国家游客境外购物仅占总消费的15%(图5)。
图2 消费品进口与GDP和居民消费比较
资料来源:Wind
图3 海淘交易规模
资料来源:比达咨询
图4 海淘用户规模
资料来源:比达咨询
图5 中国与其他国家游客境外旅游主要花费占比
资料来源:2017 Outbound Chinese Tourism And Consumption Trends
美国能源和农产品竞争优势
由于自然资源禀赋优势,机械化和自动化带来的高效生产,美国的能源(尤其是天然气、新能源)和农牧产品有着极强的国际竞争力。当前中国经济高速发展,需要大量能源予以支持,但国内能源产量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求。以原油和天然气为例,2016年中国原油和天然气年产量分别为2亿吨和1383.9亿立方米,但年消费量却高达到了5.8亿吨和2103.4亿立方米,中间的差额必须由进口弥补。而美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国际能源署(IEA)预计,2020年美国天然气产量将超过全球总产量的五分之一,2022年有望成为世界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国。而2017年中国天然气则主要从土库曼斯坦(19.8%)、澳大利亚(19.3%)、卡塔尔(14.5%)、阿联酋(9.8%)等国进口,从美国进口额仅有总进口量的7.6%,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5月10日,国内天然气标杆价为3545元/吨(约合2.53元/立方米),而美国NYMEX天然气期货收盘价为2.8美元/百万英热单位(约合0.58元/立方米),即使加上运输成本,到中国港口价格也仅为1.24-1.45元/立方米。我国从美国进口的大豆占进口总量38%,仅次于巴西(41%)。万一中美贸易冲突升级,对美国大豆加征关税,如此大的需求缺口如果依靠其它进口渠道和国内生产填补,必将提高进口和生产成本,伤及我国消费者利益。我国牛肉年消费量约为900万吨,国内生产约700万吨,缺口200万吨左右,进口需求也很大。
扩大进口会否影响国内企业?
人们或许担心扩大进口会影响国内相关行业的生产。其实,目前国内的许多消费需求不能从国内生产的数量、质量和品种上得到充分满足。增加这类进口,不会对国内生产产生负面影响,相反会引导和激励国内企业优化生产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参与竞争。第二,国际贸易遵从的比较优势。中国企业如果在一些消费品生产中不具备比较优势,可以将有限的资源分配到更具优势的经济活动。第三,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和消费增长为中国消费品出口开辟了新的空间。这方面已经有不少成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