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萃堂营养保健食品公司的工作人员在操作一台高效液相色谱仪器,检测百合中的营养成分。 刘静怡摄
2017年年底,在开展“兰州百合关键性功能因子的挖掘及指纹图谱的建立”项目时,甘肃陇萃堂营养保健食品公司通过网络平台申请到了一笔5万元的“代金券”,成为企业技术研发部主任姜交龙的“意外之喜”。
“代金券”是甘肃省专门支持中小微企业和创新创业团队搞研发的科技创新券。“我们和兰州理工大学合作的这个项目,本来需要7万多元,用了科技创新券以后,只花费了2万元左右。”在姜交龙看来,科技创新券的功能不仅仅是为企业省钱,还为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架起了技术供需的桥梁。
经济日报记者了解到,在甘肃,不少中小微企业在检测仪器和检测技术方面都处于劣势地位。特别是部分大型检测仪器的价格非常昂贵,如果企业自主购买,一方面资金上有困难,另一方面购买后利用率不高,并不划算。与此同时,科研机构有人员、设备优势,但是在常规科研后,又存在一定的“无用武之地”的情况。因此,在一些专业项目的研发上,企业会选择和相关的科研机构合作。
为创新财政资金对科技的投入使用方式,推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促进创新供需有效对接,甘肃省科技厅、财政厅2016年联合制定了《甘肃省科技创新券实施管理办法(试行)》。一开始,甘肃科技创新券仅支持检验检测服务,2017年年底,修订后的创新券服务范围新增加了专利申请代理服务、委托开发服务和技术转移服务,用于支持省内中小微企业和创新创业团队开展“检验检测、委托开发、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科技金融、科学普及”等创新活动。
根据管理办法,中小微企业和创新创业团队可登录甘肃省科技计划管理系统填报资料申请创新券,每年可申请使用4类创新券各5万元,可抵用各类服务单次或单件购买服务支出费用的70%,且创新券须在申领当年使用,逾期自动作废。
为完善科技创新券的使用流程,甘肃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基于“O2O”电子商务模式和“G2C”电子政务模式,以自主研发的“科聚网”作为公共科研服务平台,在采集、汇聚全省科技资源和服务大数据的基础上,以科技创新券为纽带,实现了“科研+”背景下资源和服务、政府和公众、管理机构和专业机构的协同服务。
“中小微企业和创新创业团队领取科技创新券之后,通过登录兰州科技大市场网络平台或科聚网在线预约服务,完成服务事项后,创新券接收机构可向管理机构申请兑现。”科聚网工作人员韩新军告诉记者,服务供需双方“你有技术、我有需求”,通过科聚网实现线上对接后,由技术提供机构对企业进行线下服务,帮助企业检验检测或者研发产品。
数据显示,甘肃省科技创新券自2016年9月正式实施以来,截至2018年3月底,已累计向1474家企业团队发放创新券7358万元,其中733家企业团队享受创新券政策,使用创新券共计2636.27万元。(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陈发明 通讯员 刘静怡)
(责任编辑:秦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