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会泽县待补镇发挥高原特色优势,按照“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操作模式,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培育特色产业,优化升级产业,助推脱贫攻坚,收效明显
“去年草莓效益好,今年我们进一步扩大了种植规模,希望帮助更多贫困户脱贫。”云南省会泽县待补镇野马村党支部书记、德刚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崔兴德说。
待补镇地处高寒冷凉山区,低温霜冻频繁,农业效益很低。近年来,该镇变高寒冷凉劣势为高原特色优势,按照“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要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着力发展特色产业,助推脱贫攻坚。
2009年,野马村完成中低产田改造后,建成“保水、保土、保肥”的高稳产农田近3万亩,配套建设了喷灌滴灌和生物防治设施。2010年,在村干部和党员带动下,开展百合花、草莓种植,并为群众种植特色经济作物提供技术和销售指导,逐步走出一条“支部找出路、党员当大户、群众快致富”的党建扶贫双推进的致富路子。
“政府给了我们好政策,我们村干部就是要有担当,服务好群众,帮助他们发展产业。”为推进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2015年,崔兴德牵头成立了德刚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社员7户,种植百合花、草莓700多亩,可为200余人提供就业岗位。同时接受26户贫困户产业贷款入股,每户每年可获得4000元分红。目前,野马村建成1万亩全省最大的百合花种植基地,发展草莓、水果萝卜、蔬菜等1万亩,特色产业亩产值是传统种植的几十倍,市场前景非常好。
“以前我在草莓基地打工,学到了一些技术,从前年起我自己贷款15万元,种了15亩草莓。村干部经常为我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种植和销售都没有问题。”已脱贫的野马村村民杨关奎说。
通过产业发展实现脱贫的不止杨关奎。目前,野马村发展特色产业10亩以上的大户有318户,带动1000余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家门口的产业基地务工,年人均务工收入2万元。逐渐富裕起来的野马村拥有车辆659辆,新建和在建楼房378栋,在外购房户88户,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加到11000余元。
不仅野马村,该镇其他村也通过种植草莓带领村民致富,“目前种植1500多亩生态优质草莓,每亩产值6万元左右,纯收入2万元左右。”糯租村党支部书记李兴奎说,糯租村通过发展特色种植,成为全镇特色农业产业示范村,糯租春雨蔬菜专业合作社也成了镇里合作社的典范。
据了解,待补镇加快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采取“企业租赁、大户承包、合作组织经营”等形式引导公司、种植大户连片流转土地,实现了土地效益的最大化,全镇土地流转近6万亩,流转率超过50%。像野马村、糯租村这样的村子还有很多,目前,待补全镇已经建成5个万亩产业基地,除了草莓,还有百合花、蔬菜、中药材、特色林果(油牡丹、桑葚)。
待补镇坚持在产业规模化、生产科技化、产品品牌化上下功夫,促进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近年来,先后引进北京山谷园艺有限公司等36家公司,培育专业合作社47个、7个家庭农场和500余户种植大户;注册了“野马川”“醉莓丽”等11个农产品商标,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培育了一大批农业生产技术骨干和致富能手。目前,该镇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不仅在省内有一定名气,还远销东南亚国家和我国港澳台地区。(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高兴贵 通讯员 朱金贤)
(责任编辑:秦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