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8年要出台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各界一致认为这标志着港澳与内地的互利合作进入了新阶段。就此,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了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教授、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毛艳华。
记者:从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在年内出台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您如何看待港澳与内地的互利合作进入新阶段?
毛艳华:香港、澳门发展同内地发展紧密相连。新中国成立后,港澳成为内地对外联系的窗口。改革开放以来,港澳与内地尤其是珠三角地区逐渐形成了优势互补的产业分工合作模式,港澳地区在自身成功向服务型经济转型过程中,也为内地的工业化和外向型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港澳扮演了对外开放的桥梁与纽带角色,成为内地吸引外资和扩大对外贸易的重要通道,服务了改革开放大局。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家发展大局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出台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推动粤港澳三地从经济区域向湾区经济发展,释放出湾区经济的开放性、创新性、宜居宜业的活力,就能够继续发挥港澳的独特优势,加快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让香港、澳门同胞同祖国人民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可以说,当前已经进入了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的新阶段。
记者:为什么说围绕大湾区开放发展的粤港澳互利合作,对我国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毛艳华: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开放发展的互利合作是提升国际化水平的互利合作,在助推国家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过程中,能够激发香港、澳门城市国际化新潜能,推动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推进高水平全面开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这是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要举措和战略目标。香港、澳门是自由港,广东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最高和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域之一。出台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发挥湾区经济的整体开放优势,打造湾区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在CEPA框架下深化粤港澳大湾区经贸合作,粤港澳携手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不断增强粤港澳大湾区在金融、贸易、航运等优势领域的国际影响力,提升湾区对全球资源的配置能力。因此,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开放发展的互利合作,不仅对我国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而且有利于扩大香港高端服务业的市场空间,提升香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的地位以及澳门作为中葡经贸合作平台与多元文化交流合作基地的功能,推动香港经济转型和澳门产业适度多元化发展。
记者:如何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实现高质量发展?
毛艳华:当前,新产业革命和新经济发展正在改变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全球经济格局。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竞争是国家竞争力的关键。随着全球价值链分工不断深化,全球竞争已经从过去注重海关货物流量的竞争转变为吸引全球创新要素集聚的竞争。应对全球科技产业革命的挑战,党的十九大提出创新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强化基础研究,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推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发挥香港国际化创新资源、金融市场和珠三角高科技制造业体系的优势,完善跨区域协同创新发展机制,在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新经济领域协同推动创新,占领全球创新制高点,推动湾区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从而引领中国制造2025和助推中国经济增长由数量规模向质量效益的转变。
记者: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如何便利香港、澳门同胞在内地学习、就业、创新、创业、生活,推动湾区成为国际知名的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
毛艳华:香港和澳门相继回归祖国后,依托祖国、面向世界,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一国两制”在香港和澳门的实践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功。但是,受制于自身空间狭小、产业结构单一和营商成本高昂等因素,香港、澳门经济社会都存在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在CEPA实施以来的港澳与内地合作发展中,港澳居民的分享性和获得感较差。出台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破解“一国两制、三个独立关税区域、三种法律制度”下的区域合作体制机制障碍,有利于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各类要素在湾区便捷流通。同时,宜居宜业宜游是湾区经济的天然特性,围绕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建设,发挥中央政府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优势,粤港澳三地政府加强跨境公共政策协调,创新粤港澳大湾区公共服务提供模式,制定完善便利香港、澳门居民在湾区学习、就业、生活的政策措施,能够为香港、澳门居民到广阔的祖国内地发展提供更多机会,在服务国家的同时实现自身更好发展。协同推进湾区污染防治,推动湾区绿色、低碳发展,也能够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粤港澳三地居民日益增长的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廉 丹)
(责任编辑:刘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