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揭秘最高检工作报告出炉始末:一个案例胜过一打文件

2018年03月21日 07:08   来源:法制日报   

  力求让人民群众听得懂读得明白

  揭秘最高检工作报告出炉始末

  ◆ 赞成2781票、赞成率93.89%,创自1990年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启用表决器表决以来的最高赞成票和赞成率。

  ◆ 报告引用50多个案例,并在附件中对有关案例进行了说明。

  ◆ 报告起草始终追求“信、达、雅”3个字。

  ◆ 继续开启“附件模式”,运用大量漫画等鲜活元素,更活泼、更好读。

  ◆ 筹备工作比过去早启动20多天。

  ◆ 信息量大,在篇幅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浓缩5年检察工作。

  ◆ 不仅在“纵推”方面展现了时间跨度,在“横摊”方面也展现了时代感。

  □ 本报记者  刘子阳  本报见习记者  董凡超

  赞成2781票,反对138票,弃权43票。3月20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赞成率为93.89%,再创新高。

  这样一份工作报告是如何炼成的?今天,《法制日报》记者采访了最高检工作报告起草组相关负责人。

  报告通俗易懂

  记者采访发现,代表们普遍反映,最高检工作报告通俗易懂,注重用数字和案例说话,言简意赅、实事求是,客观反映了5年来检察工作的成效。

  “今年起草报告时,更加注意采用较为平实、代表委员易于接受的语言。”报告起草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一个案例胜过一打文件。今年的最高检报告引用50多个案例,在附件中对有关案例进行了说明,给代表们留下深刻印象。

  这位负责人说,这几年,最高检逐渐加大报告案事例比率,努力使报告更接地气、更有人气。今年由于是报告5年检察工作,在案例选择上,除了选用一些过去已经报告过的典型案例,还增加不少新案例,让报告内容更加充实,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此外,为让报告变得通俗易懂,起草时始终追求“信、达、雅”3个字。

  所谓“信”,就是让人民群众“愿看”。在报告中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切,不左躲右闪回避问题,把话说到老百姓心坎里,用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所谓“达”,就是让人民群众“能看”。比如,在用语方面,尽可能多地使用短句而不用或少用长句,尽可能用人民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表述专业性工作,力求让人民群众听得懂、读得明白。

  这位负责人解释说,最高检工作报告既要严谨规范专业,又要力求通俗鲜活生动,尽最大可能回避专业晦涩的用词。特别是每个自然段集中讲一个主题或一件事,尽量精简,力争让不熟悉司法工作、不熟悉检察工作的代表看得明白。

  所谓“雅”,就是让人民群众“爱看”。比如,报告注重从群众语言中汲取“传播力”,在保证准确性的前提下,使用了一些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耳熟能详的语言,比如“打虎”“拍蝇”“猎狐”“舌尖上的安全”等,以更好地适应人民群众的“胃口”。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报告继续开启精彩的“附件模式”:正文后共有5个附件,分别为用语说明、案例说明、检察工作有关数据图表、检察工作有关数据图示和5年代表委员意见建议落实情况,运用了大量漫画等鲜活元素,更活泼、更好读。

  起草历时最长

  这样一份优质报告,起草了多长时间?是哪些人起草的?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次报告起草时间为5年来历时最长。

  2017年11月底,最高检办公厅就拟订了报告起草方案,呈报院领导同意后,决定以检察长办公室人员为主,抽调机关案管办、新闻办、司改办、信息中心等部门以及北京、西藏等省级检察院的有关同志,组成报告正文组和附件起草组,正式启动报告起草工作。

  2017年12月上旬,起草组拿出报告起草提纲,按照时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修改意见修改后,报最高检党组会讨论。党组会专门讨论工作报告提纲,这在近年来是首次。12月中旬,起草组提交报告第一稿,相关院领导提出修改意见。随后,报告第二稿出炉。

  2018年1月上旬,报告开始广泛征求意见:先征求最高检各内设机构和直属事业单位的意见,后征求各省级检察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检察院和军事检察院的意见。梳理吸收征求而来的意见后,修改后的报告提交最高检检察委员会进行讨论。

  1月15日,报告征求意见稿形成,开始扩大征求意见范围:报告被送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同志手中。根据反馈意见,起草组对报告及时进行了修改。

  报告送审稿整理完毕,报送中央领导同志和中央有关部门负责人征求意见。2月上旬,报告形成第二次送审稿,报送中央政治局常委审示。

  2018年春节后,根据中央政治局常委提出的意见,报告形成最后送审稿,报习近平总书记审示。

  在这个过程中,曹建明反复修改报告30多稿,不仅亲自主持报告起草工作,提出思路、明确要求,而且亲自反复修改,仅在春节期间,就把近2000余页的各省级检察院工作报告汇编阅读了两遍,对报告修改了4稿。

  除把报告“送出去”征求意见,最高检还把代表委员“请进来”听取意见建议。2018年2月,最高检先后召开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座谈会和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代表座谈会,广泛征求对报告的意见建议。

  浓缩5年工作

  在篇幅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如何把5年检察工作浓缩进一份报告?

  这位负责人介绍说,为充分掌握5年检察工作,报告起草组分别向最高检机关各内设机构和直属事业单位收集了本部门、本条线5年工作总结,向最高检案管办收集了5年来的各种检察工作数据,向各省级检察院收集了历年地方人代会上所作的检察工作报告,专门梳理了5年来检察机关开展的专项活动、出台的制度规定等。

  起草组还全面深入学习了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近5年来提出的9620条意见建议,有针对性地回应。经过精挑细选,报告最初一稿成稿,40页。

  这5年检察工作亮点很多,但报告篇幅有限。这位负责人说,为此,起草组选择重点报告中央领导和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比如,在诉讼监督部分,报告没有按照传统的立案监督、侦查活动监督、刑事审判监督、刑事执行监督、民行监督进行论述,主要挑选了一些代表委员可能关注的亮点,特别是一些专项监督情况。

  “考虑到今年三分之二的代表委员都是新任的,报告在突出重点亮点的同时,注意勾勒出检察工作整体面貌,反映检察机关整体职能。”这位负责人说,起草组特别注意体现近5年来各相关工作的发展变化,力求展现出一种“纵深感”。今年的报告不仅在“纵推”方面展现了时间跨度,在“横摊”方面也展现了时代感。

  比如,同样是讲“惩治腐败”这个主题,过去几年主要集中在讲检察机关依法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今年的报告除了讲清楚这方面内容外,还把检察机关坚决贯彻国家监察体制改革重大部署也纳入进去。既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新要求给检察工作带来的新变化新特点,也充分体现了检察机关坚决拥护、全力支持改革的鲜明态度。

  本报北京3月20日讯

  本版制图/孟绍群

(责任编辑: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