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代表委员谈金融服务体系改革——多管齐下防止资本脱实向虚

2018年03月19日 05:39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在人大辽宁代表团举行的全体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于天敏(左三)就防止资本脱实向虚话题与同团代表交流。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景录摄

  金融机构的本质应当是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支持。因此,在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规范金融市场交易的基础上,要对不同行业实施差别化信贷政策,扭转银行的风险偏好和信贷投向。银行也有责任改变工作思路和流程,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实行不同的标准控制,培育实体经济发展。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并明确要着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未来如何避免资本“脱实向虚”,让金融活水更好地浇灌实体经济之花?部分代表委员接受了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的采访。

  实体经济面临资金困境

  近年来,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资本“脱实向虚”问题,大量资金流向股市、房地产等领域,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却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

  全国人大代表、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教授潘越认为,资本过多流入房地产、股市等领域,只能带来金融市场的短暂繁荣。一些实体经济企业受此影响,可能也会把资金投向金融领域,忽视主业或科研投入。这样一来,资金会在金融系统中“空转”,从长远看将导致经济增长乏力。

  全国政协委员、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公司副总经理谢卫认为,大量的资本“脱实向虚”,容易导致各路资本之间互相加杠杆和套利,不仅容易扰乱金融市场秩序,也将给我国解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和问题增加难度。

  “资本‘脱实向虚’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全国人大代表、郑州银行董事长王天宇认为,金融机构的本质应当是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支持。实体经济兴,则金融兴。一旦资本“脱实向虚”,实体经济和金融之间就会出现断层。没有了金融资本这一血脉的支撑,实体经济的活力就会下降。一旦实体经济的发展活力减弱,银行对实体经济给予资金支持的意愿也会随之衰减,形成恶性循环。

  “资本‘脱实向虚’是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的症结所在。”全国政协委员、德勤中国副首席执行官蒋颖认为,在“脱实向虚”的金融环境下,实体经济发展所需资金很难通过资本市场或银行获得,这就会导致实体企业陷入融资成本高、发展难度大的困境。

  投资回报率下降是主因

  不少代表委员认为,随着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实体经济中许多企业活力下降,投资回报率下降,这是导致资本“脱实向虚”的主要原因。

  “银行通过资本运营追逐利润,哪里赚钱,资本就去哪。”王天宇代表认为,由于一些领域存在监管灰色地带,资本为了躲避监管,实现监管套利,就会空转套利,而不是进入实体经济。

  蒋颖委员认为,有些虚拟经济投资项目盈利前景有限,但是项目估值虚高,尤其是被人添加“故事”元素后,站在了“风口”上,这类项目对资本的吸引力明显强过传统行业,这也导致资金更偏好于虚拟经济。

  谢卫委员认为,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升级期,实体经济的部分行业景气度相对较低,资本投资偏于谨慎,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实体经济融资相对困难。

  “近年来,受产能过剩、外需疲软等因素影响,制造业的回报率持续走低。相比之下,房地产业和金融业的投资回报率较高,吸引了大量社会资金流入,许多制造业企业纷纷进入房地产行业和金融业。”潘越代表说,从另一个角度看,目前金融市场化程度提高,新兴金融业态快速发展,但金融监管却相对滞后,为资本“脱实向虚”提供了条件。

  着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改革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支持金融机构扩展普惠金融业务,规范发展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着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代表委员们表示,防范经济过度“金融化”只有综合发力、多管齐下,才能引导金融资源“脱虚向实”。

  潘越代表建议,未来仍然应该加强金融监管,规范金融市场的交易行为。考虑到金融市场对实体经济“挤出”的根源是投资收益率的差异,简单依靠行政手段抑制资产泡沫,恐怕难以实现资金从金融市场向实体经济的流动。因此,应该在抑制金融市场泡沫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企业的融资难度,提高实体经济盈利水平。

  “一方面,要加强监管,规范上市公司行为,减少上市公司对于房地产以及金融行业的投资,使得资金聚焦主业,壮大实体经济。另一方面,要切实降低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在保持流动性适度、可控的同时,对不同行业实施差别化的信贷政策,扭转银行的风险偏好和信贷投向。鼓励企业之间资金融通,形成互惠互利的经营方式。借鉴国际经验,建立专门服务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潘越代表说。

  谢卫委员说,目前我国大量的资金集中在银行,银行有责任改变工作思路和流程,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实行不同的标准控制,培育实体经济发展。

  王天宇代表认为,国家应该继续加大减税降负力度,帮助实体经济降低负担,通过推行“放管服”,减少实体经济发展的制度和交易性成本。如果实体经济得到发展、投资回报率提升,资金将更多地流向实体经济。此外,还可以探索建立银行、中央、地方、企业共同承担风险的风险分担机制,使银行更有动力为实体经济提供金融服务。(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林火灿 周明阳 袁 勇)

(责任编辑:秦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