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国新办记者见面会:迎来又一个科技的春天

2018年01月24日 20:59   来源:经济日报客户端   佘惠敏

  国新办召开科技工作者谈科技创新中外记者见面会。本报记者 佘惠敏摄

  朱日祥在记者会上。本报记者佘惠敏摄

  骆清铭在记者会上。本报记者佘惠敏摄

  蒋立新在记者会上。本报记者 佘惠敏摄

  王昭东在记者会上。本报记者佘惠敏摄

  王秀杰在记者会上。本报记者佘惠敏摄

  2018年1月24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邀请5位科技工作者围绕科技创新主题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5位科技工作者分别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日祥、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骆清铭、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副院长蒋立新、东北大学教授王昭东、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研究员王秀杰,他们在交流中畅谈了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实践与感悟。

  他们以科技创新锻造国之利器。

  朱日祥年纪最大,是5位科技工作者中唯一白发满头的。他出生于50年代,是家族中最早一代“文化人”:“我的家族是从我这一代才开始有文化的,我的上一辈人都没有念过多少书,我能有今天,是党和国家对我的培养。”朱日祥在200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地球科学研究。

  在寻找矿产资源的深度上,发达国家可以达到约4000米深度,中国目前还在1000米以浅,这不是资源上的限制,而是勘探手段所限。朱日祥院士的团队在国家支持下对这一科学前沿做出探索,承担的“深部资源探测核心装备研发”项目去年通过验收。他们自主研制出的8套地球物理深部探测装备,提升了我国深部地球物理探测能力与技术水平,为“向地球深部进军”的国家战略提供了核心装备。“这些成果为走向地球深部提供了国之利器。”朱日祥自豪地说。

  他们以科技创新搏击世界前沿。

  骆清铭的研究方向叫做生物光学成像,就是研发各种新的影像方法,把生物体特别是人体看得更清楚、更全面。骆清铭团队在过去十多年中研发出一种新成像方法,把鼠脑内每一根神经元、每一条毛细血管都展示出来,这项名为“显微光学切片断层成像获取鼠脑高分辨图谱”的研究成果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科学》上发表,并入选2011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新闻。最近,美国“脑计划”也使用了骆清铭团队的这项技术来对大脑神经元类型进行普查。

  “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的环境有非常大改变。”骆清铭举例说,他们的全脑网络可视化技术研发,开始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取得初步成果后,又得到从国家到省市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把样机放大,在苏州工业园区建了50套设备的成像平台,引起国际上高度重视。2017年8月17号,学术期刊《自然》专门对该工作进行了报道,题目是《中国建立脑成像工厂》。“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使我们的技术一直处在国际引领的位置。”

  他们以科技创新为人民谋福利。

  蒋立新是一位心内科的临床大夫,还担任着世界卫生组织全球协调机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联合主席,近五年已带领团队在国际顶尖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发表了5篇论文。她率领团队近20年所做的大量研究,不仅为中国的老百姓带来了益处,同时也改写了数十项国际指南,为世界人民的健康做出贡献。

  “我既是临床的实践者,也是临床的研究者。”蒋立新说,十八大以来的五年多时间里,我国在科技创新体制改革方面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研究导向上更加注重实效,以解决问题作为一个很重要的出发点,“这对我们做大临床研究和解决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我觉得自己非常幸运能够赶上这么好的一个时代。”

  他们将科技创新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王昭东领导的先进轧制技术与热处理创新团队,是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经过20多年努力,他们研发的先进热轧钢材新一代TMCP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技术,已经构建起我国独特的资源节约型钢材生产体系,可使钢材强度提高100兆帕,吨钢成本降低100到200元钱,适用于80%以上的热轧钢材。他们还研发出特种钢板辊式淬火技术,可以为海洋工程、水电核电等特种钢板的生产提供关键的热处理技术支持和装备保障。这两项技术目前在国内主要大型钢铁企业的50多条生产线得到应用,年生产规模达4000万吨。

  “我们通过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来实现工艺、装备和产品的一体化,来推动成果的转化。”王昭东说,成果转化工作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也促进了实验室的良性发展。他所在的实验室是国家重点实验室,2012年时一年的科研费约1亿元。“我们现在的科研费能够达到多少?3个亿!其中80%是企业给我们的。”

  他们面向未来,将创新精神代代相传。

  王秀杰出生于1977年,是5位科技工作者中最年轻的。她的专业是生物信息学,主要用计算机来处理生物学大数据,发现其中的规律。她有多项成果受到国际科研媒体的推荐与关注。她开发出的GOEAST等生物信息软件成为生物学家广泛使用的数据分析工具。她曾在2007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是我国获得该基金年龄最小的人之一。

  “我听到很多年长的科研人员感慨,你们这一代人赶上好时代,国家对科研高度重视并且有充足的投入。我们这一代青年人非常幸运,这幸运也是建立在几代科研人员和我国几代人努力奋斗的基础上,应该更加珍惜。”在记者会上,曾经当选十九大代表的王秀杰表示,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有担当,国家才有希望。“十九大对于科技创新提出的更高要求,需要我们这一代青年人来完成。现在的青年学生比我们这一代人更幸运,他们被称作‘强国一代’,将来是实现中华民族强起来的执行者和见证者,也将是我们未来创新的主力。”

  在记者会临近结束时,王昭东说,“我们觉得科技工作者迎来了又一个科技的春天”。这不仅是5位与会科学家的心声,也说出了所有科技工作者的心声。我国的科技创新事业,正在这又一个新春里抽枝发芽、蓬勃向上。

(责任编辑: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