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张占斌: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完善四大体系建设

2018年01月18日 07:05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提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我们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引领经济发展新时代。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大势所趋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由中国经济所处的新的历史方位决定的。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就是要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基础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科学认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保证发展方向、发展路径、发展举措和各项工作切合国情实际的关键。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

  第一,推动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是硬道理,不仅体现了时代的要求,也标示了改革开放的动力源泉。在这样的动力机制下,经济发展如火如荼,取得巨大成就,但也积累了大量结构性、体制性的矛盾和问题。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必然提出推动高质量发展问题。当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情况下,就必须改变过去那种经济发展模式,把经济发展转到提高质量上来。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二,推动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我国参与全球化竞争的必然要求。国际金融危机以后,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都面临着深层次的经济调整,这个调整给我们提供了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全球分工的重要机遇。从近年情况看,美国积极推动再工业化,德国实施工业4.0计划,其他发达国家也在进行抢占世界经济制高点、产业制高点和科技制高点的行动,而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加速推动产业调整和产业升级。这一切都表明,经济领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我们必须“四渡赤水出奇兵”,推动产业结构从中低端向中高端攀升,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而这些都需要我们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

  第三,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未来30多年,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提升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都离不开高质量的发展。高质量发展是强国之本、筑梦之基,唯有加快改革,不断增强经济的创新力、竞争力等质量优势,才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找准重点加快相关体系建设

  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出了8项重点任务,这是我们重要的工作抓手。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有机统一的同时,不仅要着力抓好重点工作,加强统筹规划,聚焦突出问题,破解主要矛盾,更要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相关体系。

  第一,建立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适应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它的重要内涵之一就是,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措施,对于经济体系的创新动力培育、经济结构升级、体制机制完善进而促进高质量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第二,建立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宏观调控体系。科学有效的宏观调控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这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宏观调控工作指明了方向。这些年来,立足改革发展全局,我国宏观调控的理念与手段也不断与时俱进。近年来,我国先后创新实施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相机调控,适时适度预调微调,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明显加强,有力促进了经济平稳运行和结构优化升级。现在,我国宏观调控体系建设应更强调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这一体系的突出特征是:不仅聚焦于发展规模,而且更注重发展质量;不仅着眼于短期调控,而且更注重持续增长动力;不仅着力于需求侧的总量收放,而且更注重供给侧的结构优化。完善宏观调控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紧围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不断创新思路、完善方式方法,努力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第三,建立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策协同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要统筹各项政策,加强政策协同。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要长期坚持。“稳”和“进”是辩证统一的,要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该稳的要稳住,该进的要进取,把握好工作节奏和力度。在这一过程中,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中性,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结构性政策要发挥更大作用,强化实体经济吸引力和竞争力;改革开放要加大力度,推进基础性关键领域改革取得新的突破。凡此种种,重点均在协同,建立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策协同体系,才能更好推动高质量发展。

  第四,建立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制度环境体系。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引导和稳定预期,加强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今后3年要重点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制度环境体系,乃题中应有之义。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创建和完善制度环境,推动我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张占斌 系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

(责任编辑:刘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