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25日讯(记者马洪超)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2017年学术年会分论坛“中国农村发展战略论坛”,12月23日在中国科学院学术会堂召开。来自国务院参事室、农业部、中国科学院、中国社科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的有关专家以及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等地方的有关负责人,围绕“推进农村全面深化改革,建立农村命运共同体”这一主题展开学术研讨和经验分享。
据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霍国庆介绍,此次中国农村发展战略论坛,是农业战略专业委员会成立以来举行的第一次正式大型活动。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在2017年决定成立农业战略专业委员会。农业战略专业委员会在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的领导下,依托中国农科院,联合各大院校和知名专家,致力于研究农业领域全局性、决定性、长远性的重大战略问题,包括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战略措施等方面的内容,为国家有关部门制定农业政策提供参考和咨询。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张晓山围绕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发表了演讲。他表示,中国农民与农村土地之间的关系,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关系,也是最重要的政治关系。如何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处理好农民与土地之间的关系,从横向来说,一头关系到中国城镇化、工业化进程能否顺利进行,另一头关系到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纵向来说,关系到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政府与农民之间的关系,普通农民与村干部之间的关系。由于18亿亩耕地的红线难以突破,新型城镇化的重点是围绕着农民这2亿多到3亿亩建设用地来做文章。无论是农地转为非农用地,或是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使用,关键问题是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农民作为集体资源的所有者能否享有其土地资本化后形成的增值收益中应有的份额,合法、合理地分享城市化的“红利”。
他认为,以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为中心的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的改革,是发展现代农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和前提。在城乡融合发展的背景下,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应该在农村要素开放流动的产权格局下保障农民的财产权益,探索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真正落实农民的财产权利。
国务院参事、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志仁在演讲时表示,我国“三农”已进入新时代,必须以新视角、新思路与新理念重新全面审视乡村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定位、新功能与新策略。通过深刻总结近40年农村改革的经验教训,真正将乡村兴旺发达纳入与城市发展相匹配的新轨道。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与实施,必将成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与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机遇。应积极主动应对“三农”领域面临的尖锐矛盾和严峻挑战,特别是前些年高速增长条件下引发的三农领域资源浪费过大、产品结构失调、生态压力加大、农民就业困难等矛盾,修正“重城轻乡”“重工轻农”等思想偏差,尽可能减少城市“锦上添花”的事项,对农村多做一些“雪中送炭”的工作。要多从体制机制改革入手,下大气力探索小农户和现代化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之路,并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重大机遇,大胆探索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乡村更具活力。
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委员、呼伦贝尔市政府副市长郝桂娟表示,内蒙古既有我国边疆民族地区农村牧区的典型性,也具有生态环境的独特性,在生态功能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必将是一项具有开创性的工作。她说,2002年至2009年,内蒙古GDP增速连续8年保持全国第一,内蒙古实现从“老少边穷”到“争进上游”,奠定了推动经济社会纵深发展的基础。“十二五”以来,内蒙古投资超千亿,大力实施新农村牧区建设,基本实现了“五通十有”(村村通路、通电、通自来水、通广播电视、通信息,有旱涝保收田、有致富项目、有办公房、有卫生室、有卫生保洁制度、有学前教育、有文化活动室、有健身场所、有良好生态环境、有就业保障措施),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创造了基本条件。
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农业战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张亘在发言中表示,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农业战略专业委员会将按照党的十九大作出的战略部署,深刻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内涵,牢牢把握农业农村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研究,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同时,该委员会将继续发挥战略学研究会专家委员优势,开展涉农课题研究,将成立“农村废弃物处理整县推进”课题研究、草业相关课题研究,并且将在新的一年里更多深入基层、深入一线,为相关专家学术研究提供准确鲜活的信息来源,为中央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参考依据。
(责任编辑: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