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地方中企严控出海风险 促国际间合作多赢

2017年11月12日 14:4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张文绞 刘辰瑶

  中新社南宁11月12日电 (张文绞 刘辰瑶)面对海外投资金额大、建设周期长、回收成本慢的难题,如何在确保风险可控前提下,创造出更好、更优效益,成为地方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新挑战。

  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前三季度,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54个国家和地区的5159家境外企业新增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投资780.3亿美元,同比下降41.9%,非理性对外投资得到进一步有效遏制。

  遏制非理性投资的背后,是不断增大的海外投资的风险。广西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广西建工集团)董事长金宁运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企业“走出去”不能盲目为之,需审慎选择。

  为确保海外投资取得良好收益,广西建工集团对公司海外项目提出两个要求:第一是不接没有效益的项目,第二是要有风险把控能力。“原则上不允许垫资,这是一条硬性规定,”金宁运称。

  按照广西另一家海外投资规模较大的企业—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北港集团)的投资理念,企业的承受能力也是对外投资要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该公司旗下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副总经理黄葆源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企业出海所要承担的,是经济社会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压力。

  据介绍,目前北港集团在马来西亚关丹港的投资,已经取得良好回报。中马钦州产业园和马中关丹产业园,两大产业园建设,一直在滚动投资。文莱摩拉港投资,也在正常推进。

  除了建筑出海和港口出海,铁路出海也是近年来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典型代表。中老铁路、印尼雅万高铁已经开工建设,中泰铁路持续稳步推进,中吉乌铁路重启了三方联合工作机制。一大批境外项目取得重大进展。

  在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海外设计院院长张日看来,中企出海要重视风险评估,包括政治风险、自然环境风险、法律风险、市场风险的全面分析。

  近年来,“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给中国企业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带来了新机遇。

  “让业主也赚到钱,这就是双赢。”金宁运以泰国乌泰他尼糖厂为例,广西建工旗下第一安装有限公司(下称,一安公司)用不到15个月的时间在泰国建成了该厂,第二个EPC糖厂项目工期不到14个月,创造了当个榨季最快投产和最快产糖的纪录。

  如此有三利,金宁运称,第一是建设时间短,可以提前开榨;第二是产糖质量好,可以卖到好价格;第三是制糖能耗低,成本相对较低。

  “这里的糖是由泰国的甘蔗、泰国的原料、中国的设备、中国的技术生产出来的,这个糖就是一个典型的国际产能合作的样本。”金宁运告诉记者。

  商务部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对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达到145亿美元,中国企业已经在沿线20多个国家建立了56个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超过185亿美元,为东道国增加了近11亿美元的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

  地方企业也因此收益。据广西国资委主任、党委书记管跃庆介绍,搭上“一带一路”倡议发展快车,2016年广西完成境外投资7.47亿元(人民币,下同),实现营业收入276.6亿元,利润4.52亿元,增外总资产达275.91亿元。截至2017年9月末,自治区完成境外投资10.84亿元。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和自治区面向东盟、粤港澳台扩大开放,广西正推动一批企业积极稳妥“走出去”,在防空风险的同时,开展国际化经营,促进国际间合作多赢。(完)

(责任编辑:秦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