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能否提出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行动纲领,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判断、重大举措,为开好党的十九大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思想基础、理论基础。
一、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牢固树立“四个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于改革开放新时期,建立在我们党90多年长期奋斗基础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往开来,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政治智慧,奋力书写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五年来,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迎接党的十九大,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
二、深入分析和科学判断形势,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谋划和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必须深入分析和准确判断当前世情国情党情。这就告诫全党同志,看形势的视野要开阔,要关注到世情国情党情的方方面面,特别是要从变与不变的结合中把握世情国情党情的当代内涵。在世情方面,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没有变,但反全球化暗流涌动、国际经贸规则和标准竞争加剧、地缘政治等非经济因素影响上升,我们面临着更加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在国情方面,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但同时也必须更准确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如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等。在党情方面,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根本原则没有变也不会变,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立场没有变也不会变,但党的群众工作面临的时代和社会背景、内容和方式都发生了变化,对党的凝聚力、战斗力、执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既要看到成绩和机遇,更要看到短板和不足、困难和挑战,看到形势变化给我们带来的风险。看到成绩,不仅是对过去工作的肯定,更重要的是,这是我们继续开拓前进的基础所在、信心所在;而关注短板和不足、困难和风险挑战,是要提醒全党同志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的准备,朝好的方向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我们强调重视形势分析,对形势作出科学判断,是为制定方针、描绘蓝图提供依据,也是为了使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知危图安。这就深刻揭示了分析形势的两个方面的目的性内涵,其着眼点是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
三、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
对于我国的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更准确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作出“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并且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的重大成就,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
“三个意味着”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意义、时代意义和世界意义。从第一个层面看,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灾难深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标志着中华民族站起来了;开辟改革开放道路,我国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跨越,标志着中国人民在原有基础上富起来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了一个大台阶,标志着中华民族步入了从大国迈向强国的新的发展阶段。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深邃的历史纵深感,彰显出的是中华民族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社会变革和时代变迁。从第二个层面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如果说社会主义历经高潮与低潮、成功与挫折的历程,是一部气势恢宏、跌宕起伏的交响乐,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这部交响乐的华彩乐章。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活力越来越强劲,实力越来越强大,昭示了社会主义顽强的生命力和时代意义。从第三个层面看,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的大国,实现国家发展和稳定,本就是对世界的巨大贡献;同时,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各国提供了重要机遇;更深层次看,中国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基础上,从实现温饱到总体小康、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到现代化,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拓展了途径,这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独特又广泛的世界意义。
关于新发展阶段的论述,内涵深刻、意义重大。面向新的发展阶段,理论工作要与时俱进,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决策工作要与时俱进,提高战略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按照新要求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完善发展战略和各项政策;精神状态要与时俱进,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四、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对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发出动员令并作出部署,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我们要继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此,就要坚定不移地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就要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只有这样,才能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十三五”时期的特定历史方位,赋予其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以特殊的意义。一方面,“十三五”时期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另一方面,又是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准备期。在“十三五”期间,我们要实现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成型。这既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标志,又是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将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五、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管党治党不仅关系党的前途命运,而且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可以说,建设伟大工程是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根本保障。
关于全面从严治党,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有三个重要论断: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全面从严治党依然任重道远、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是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的本质要求;全面从严治党依然任重道远,体现的是对全面从严治党现状的清醒认识;基于此,要赢得新的更大胜利,必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理解起来,关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论述包含了两个方面的深刻内涵:一是要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成绩值得充分肯定,经验值得深入总结,但决不能因此而沾沾自喜、盲目乐观,决不能有丝毫松懈甚至停顿。二是要善于把握规律,把全面从严治党的思路举措搞得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这就告诫我们,只有认识和遵循全面从严治党的规律和特点,才能推动全面从严治党既坚决坚定而又有序有效地向纵深发展。(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刘德海 系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责任编辑:刘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