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喜迎党的十九大]融合,让南京温润如玉

2017年10月16日 06:33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薛海燕

  图① 南京河西新城CBD一景。 冯 芃摄

  图② 南京金融城一期。

崔 晓摄

  图③ 南京江宁区石塘竹海。

  杜小卫摄

  南京,曾是六朝古都,既有厚重的历史积淀,又有多元的文化符号。党的十八大以来,南京秉承科学理念和人文精神,城市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揭开了城市建设的新篇章

  在唐代诗人李白的笔下,南京是“地即帝王宅,山为龙虎盘”的磅礴大气;在今日网友的笔下,南京则是一段钟声悠悠、佛音袅袅的历史,一缕冬梅春樱、夏荷秋桂的馨香,一个小吃巷口、白局城墙的回忆。

  党的十八大以来,南京的城市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建设要实事求是确定城市定位,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要融入让群众生活更舒适的理念,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

  根据这个思路,南京秉承科学理念和人文精神,揭开了城市建设的新篇章。

  传统与现代相得益彰

  2017年9月初的一个清晨,在南京明城墙台城段,500多人穿着统一服装表演着太极拳套路,完美诠释了中华传统天人合一的理念。充满中国水墨画色彩的太极拳群体展演与南京城墙的山水城林很好地融为一体,包含着传统与现代、自然与社会和谐的场景宛如画卷扑面而来,极富时代感与文化感。

  2016年,国务院批复了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根据规划,南京这座六朝古都更加重视历史文化和风貌特色保护,依托南京山水相间的自然形态,做好城市整体设计,彰显文化古都、滨江城市、人文绿都有机融合的风貌特色。对此,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他说:“在开发建设新城的同时,要大力推进老城保护更新,耐住性子,遵循规律,保护好历史传承,延续历史文脉,彰显文化特色。”

  秦淮区是南京的主城核心区,是古都金陵的起源,南京文化的摇篮。今年,秦淮区实施了31个城市道路建设项目,力求通过历史积淀和氛围营造,形成“一路一特色、一路一风景”的沿街风光带,将秦淮区打造成全域旅游的南京新名片。例如,太平路是以“百年复兴”为题材,打造简朴、典雅和有序的特色街区;中华路是以南唐宫城“中轴线”为坐标,沿路点缀历史典故小品,形成风格清新、雅致统一的古建筑群风貌。

  秦淮以水而名,秦淮河“桨声灯影”名闻天下。以水环境整治串联全域生态建设,是秦淮区城建的重头戏。今年,该区拉开了水环境建设大幕,统筹实施雨污分流、截污清淤、蓝线退让、小餐饮整治等治理工程,按照“一河一景”原则,开展河道整治和拆违拆迁,推进内秦淮河、明御河等24条河流河道整治及景观建设,实现沿河绿道贯通,水清岸绿。明城墙是秦淮的又一道亮丽景观。在综合整治和建设中,秦淮区对明城墙沿线道路、老小区、文化遗址等进行了全面的升级改造,实现了“登城、逛街、观宅、亲水”多重旅游功能。

  城市与乡村和谐自然

  江宁区是南京的城市副中心,工业区、商业区、高校区遍布。在繁华的掩映下,江宁区内众多特色乡村,隔绝了都市的喧嚣,构筑了这个城区与众不同的旖旎风光。

  在江宁的石塘竹海,3万亩连片翠竹与九龙湖相依相偎,构成了以茶山、竹海、松涛为主体的自然风光。绵绵的青山、幽深的竹海、宁静的湖面、朴实无华的田园,让都市人流连忘返。在这里,游客不仅能够尽情享受大自然的风光,还可以自摘瓜果、野炊露营,让人恍然不知身在都市,还是身在乡村。

  截至2016年底,江宁区已建成美丽乡村示范村60个。

  在江宁,这样的美丽乡村还有10多个。

  不久前,江宁区进一步推出13个区级特色小镇发展规划。规划中的特色小镇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镇,也不同于产业园区、风景区的“区”,而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结合自身特质和产业定位科学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形成“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承载了除去产业发展以外的文旅、展示、社区服务等其他功能,自然景观、历史人文、生态环境、生活方式等都可能形成特色,如牛首山文化小镇、汤山温泉养生小镇、苏家文创小镇、黄龙岘茶文化小镇等。

  宜居与宜业良性互动

  鼓楼区内集聚着20所高校,拥有南京最为密集的科教人才资源。为了进一步放大科教资源优势,该区于2016年建成7家大学科技园,其中包括南京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3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为了进一步打造宜居宜业的创新创业环境,鼓楼区重点建设了江东软件小镇、幕府绿色小镇、模范路青创小镇3个重点项目,并与相关大学联办联建,由此形成更加紧密的“高校+园区”合作模式,促进更多高校科技成果在区域内快速转化。

  来自辽宁的张建军博士是国内密码技术和信息安全方面的专家,曾在工信部国家无线电检测中心、加拿大斯特拉托斯公司就职。来到南京后,南京邮电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宜居宜业的创新创业环境深深吸引了他。入园后,他创办的物联网企业很快步入发展正轨。目前,南邮科技园已初步形成物联网产业集聚效应。

  为了增强城区竞争力,江宁区也加速构建宜居宜业新城区,不仅提升了快速化的交通条件、成熟的商业中心和综合体,更是配置了与副城标准相适应的优质教育等公共服务,从而从郊区、县区、新城区,快速升格为名副其实的南京副城中心。该区不仅引来了北京东路小学、游府西街小学等4大名牌小学落户,更是拥有中国药科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一批国内著名大学,使宜居宜业的新城区特色进一步凸显。(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薛海燕)

(责任编辑: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