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中国的“新四大发明”吗?这可是外国朋友选出来的,排在第一的就是中国高铁,坐过它的外国留学生都想把它带回家。
你知道发达国家的很多大桥是中国企业参建的吗?当地时间9月4日上午,英国女王出席了苏格兰昆斯费里大桥通车仪式并剪彩,这座苏格兰历史上最大的基础建设项目就是中国企业参建的。
这些成果,都建立在我国强大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之上。如今,中国高速铁路营业里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数均居世界首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综合交通基础设施格局进一步完善,“五纵五横”综合运输大通道基本贯通,主动脉作用日益显现,已经成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国家战略实施的“顶梁柱”,中国也正在由交通基础设施大国向强国迈进。
超级工程彰显国家“硬实力”
以350公里时速飞驰的高铁上,一枚硬币竖立放在窗台上纹丝不动。这是记者在9月21日“复兴号”在京沪高铁上恢复350公里时速运营时看到的一幕。
这样安全舒适快捷的高铁动车组,已累计发送旅客突破60亿人次,高铁已成为百姓出行的首选。有外媒报道称,“中国高铁技术先进,若自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副所长吴文化介绍说,5年来,我国铁路里程从9.2万公里增加到12.4万公里,增长33%。其中,高铁营业里程从6000公里增加到2.2万公里,增长近3倍。全球六成以上高铁在中国。
吴文化说,不仅是高铁领先世界,我国已建和在建桥梁、隧道总规模世界第一,世界主跨径前十位的斜拉桥、悬索桥、跨海大桥,我国分别占有7座、6座、6座,世界最高的10座大桥中,有8座来自中国。
一个个超级工程彰显国家发展的“硬实力”,托举着中国崛起,有力助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进入21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响应国家战略要求,实现了基础设施规模和质量的跨越式发展,同时也为服务国家战略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交通运输部相关负责人说。
从交通基础设施对三大国家战略的支撑就可见一斑: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围绕促进京津冀三地互联互通,加快构建以轨道交通为主体的一体化交通网络,打造了“轨道上的京津冀”;“一带一路”建设方面,推动“六廊一路”基础设施建设和海上合作项目取得积极进展,在中国铁路、交通工程建设等领域向全世界展示了强大竞争力;长江经济带建设上,围绕黄金水道建设,加快推进长江干线航道系统治理和港口转型升级,不断加强长江沿线公路、铁路通道建设,为建设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提供有力保障。
产业体系带动技术装备全面提升
在美国旧金山和奥克兰两座城市之间,一座大桥横跨两城。这座大桥名为旧金山—奥克兰海湾大桥(又称“新海湾大桥”),是美国最繁忙的桥梁之一。
可能很少有人知道,这座万里之外的大桥,其东段工程主体钢结构是远在中国上海的中交振华重工承建的。历时1800个日夜完成45000吨钢结构建造,行程6100海里,将全部产品从上海运往旧金山现场。当地媒体《旧金山公共新闻》评价称,“振华重工建造了大桥的心脏和灵魂部分”。
高速铁路、高寒铁路、高原铁路、重载铁路技术迈入世界先进行列。高原冻土、膨胀土、沙漠等特殊地质的铁路、公路建设技术克服世界级难题。特大桥隧建造技术已达世界先进水平。离岸深水港建设关键技术、巨型河口航道整治技术、长河段航道系统治理技术以及大型机场工程建设技术世界领先……
如今中国掌握了高铁、桥梁、隧道等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的领先技术,中国建造的脚步不仅遍及发展中国家,也走向了美国、英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经过多年来的发展积累,特别是5年爆发式增长,中国已经形成了完备的交通基础设施产业体系,带动技术装备水平全面提升,培养了一大批人才队伍,提高了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对‘走出去’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吴文化说。
“交通基础设施之所以得到快速发展,也是因为秉持着五大发展理念。”吴文化分析说,我国始终把交通建设放在经济建设的突出位置,不断创新发展理念、技术、管理机制,始终强调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统筹考虑,同时,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让百姓有获得感,发展的成果要惠及全体百姓。
全面布局促进区域建设协调发展
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班彦村,因原村交通不便、居住分散,在山下靠近公路和乡镇发达地区集中建设了移民新村。
2016年8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班彦村新村建设工地考察。
如今,班彦新村道路规整,发展起养殖和光伏发电,村民住上了干净宽敞的新房子,脸上的笑容更多了。
“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虽然我国已经取得显著成绩,但与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比,我们还存在一定差距。”吴文化说。
“目前我国各种交通方式设施规模都已达到一定水平,但结构性短板仍然存在。如内河水运发展相对滞后,区域间、城乡间交通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农村地区、西部地区和贫困落后地区交通运输条件亟待改善。”据交通运输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国还有各交通方式间的设施衔接仍需加强,交通运输发展方式仍然较为粗放等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
可喜的是,近日交通运输部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去年贫困地区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占全国三分之一,农村公路建设投资占比超四成。
政府投资向贫困地区倾斜的效果开始逐步显现。如今乡镇、建制村出行条件显著改善,去年年末,贫困地区共有1.8万个乡镇、25.1万个建制村,乡镇通达率、通畅率分别达到99.99%、97.95%,建制村通达率、通畅率分别达到99.87%、93.1%。(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齐 慧)
(责任编辑: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