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迎接党的十九大】渤海港湾活力涌

2017年09月23日 04:14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天津港航道开航。

  党的十八大以来,天津市以“三个着力”为根本遵循,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把改革开放先行区作为城市第一定位,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在改革发展、民计民生、全面从严治党等方面不断迈出新步伐

  过去的5年,天津市的发展日新月异,成就喜人。尤其是过去制约天津经济发展的民营经济这块“短板”被拉长,成为拉动天津经济增长的活跃力量。

  一组数字可以证明:截至今年6月底,天津市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达86.5万户,解决了近500多万个就业岗位,较2012年增加41.86万户,年均增长10.46万户。民间投资占天津市投资比重达65.3%,较2012年提高19个百分点,年均提高4.75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已成为天津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为天津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规模质量待提升

  此前,天津市委书记李鸿忠曾在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大会上指出,民营经济是天津市发展的“短板”,这个“短板”不容忽视、不可回避。

  天津民营经济的发展与广东、福建、江苏、浙江等东南沿海发达省份比,在规模和质量方面有明显差距。

  在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天津只有13家,浙江有134家。天津13家民营企业的营业收入加起来只有3300多亿元,而深圳市的一家华为公司,去年全年营业收入就达到5000多亿元。

  很多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各类交易主体、上市企业数量非常多,而天津在主板、创业板上市的企业数量很少,和天津直辖市的地位不相匹配。

  关键是,天津市民营企业的产业结构不合理,更多在钢铁、房地产等传统产业,而信息科技、大数据、云计算以及现代生产服务业领域的企业数量偏少。

  做强做大是出路

  领先的科技实力是企业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做强了,凭借独树一帜的特色才能一步步做大。天津的民营企业天士力集团,一直致力于中药的国际化。天士力生产的丹参滴丸,是国内首个通过美国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二期临床测试的中成药,最难啃的骨头将被啃下来,这就是企业实现做强做大所需要的“一招鲜”。

  天津绿茵景观生态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也是如此。这家成立于1998年的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天津市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主营业务涉及生态修复、市政园林、地产景观、旅游景区建设等诸多领域,公司在多年的实践积淀中,形成了集规划设计—生态技术研发—园林工程施工—抗性苗木繁育—园林植物养护于一体的生态产业链。今年8月1日,绿茵生态成功在深交所上市,成为苦练内功、做强做大主业的另一个典型案例。

  创新服务增活力

  激发民营企业活力,离不开政府的作为,需及时给民营企业减负松绑,放宽准入,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天津创新思路,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国企改革,进入社会事业和金融服务等领域。例如,天津建立PPP项目储备库,形成向社会公开推介项目的长效机制。截至2017年6月份,已有72个项目进入国家发展改革委PPP项目库成为储备项目,总投资约3200亿元,项目涵盖交通运输、环境保护、能源、水利等领域。

  国企混改“动真格”。今年初,天津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除涉及国家安全领域之外的国有企业要全部实现混改,全部向民营资本开放,并将混改层级由二级及以下企业,提升到一级集团公司层面。今年上半年,累计实现52家国企混改,引进民间投资25亿元。

  不仅让民间资本“有门”可进,政府还主动创新思路,做好服务工作。天津市实施民营企业家培养工程,持续开展民营企业高级职业经理人培训、中小微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等活动,支持民企人才队伍建设。今年以来累计完成民营企业家和高级管理人员培训1100人次,培训技能人才20余万人次。

  资金瓶颈是不少民营企业发展的“拦路虎”。天津市设立天津海河产业基金,由天津市政府出资200亿元设立政府引导基金,建立1000亿元母基金群,以撬动5000亿元规模的社会资本,主要投向支柱产业与新兴产业,助力先进制造业发展。

  天津市民营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告诉记者,到2020年,天津市民营经济的市场主体将突破110万户,民营企业数量将达到50万户,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将提升到55%,民营经济将成为天津经济发展重要的助推器。

(责任编辑: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