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可可西里 我用生命守护你

2017年08月24日 13:40   来源:人民日报   何 聪 姜 峰 王 梅 王锦涛

  一只藏羚羊在觅食。

新华社记者 吴 刚摄(资料照片)

  横空出世莽昆仑。

  4768米,3000多里青藏公路劈开的昆仑山口,矗立着一尊也许是全世界海拔最高的雕像。

  他左手紧握钢枪,五指雕刻得嶙峋却有力;而右臂温柔地横于胸前,臂弯里,怀抱着一只幼小的藏羚羊;一双沉毅的目光,注视着西南——

  那是可可西里的方向。

  雕像上书:环保卫士杰桑·索南达杰烈士纪念碑。

  这位23年前壮烈牺牲在反盗猎一线的可可西里野生动物保护第一人,如今被政府、社会各方以这种方式郑重纪念着,并时刻提醒每一位途经这里的后人,那段不应被遗忘的历史。

  此刻,昆仑负雪;远望,大地苍茫。

  可可西里之行伊始的这幅画面,已在记者心中定格出厚重而豪迈的基调:生命,需要用生命去守护。

  人们开始知道可可西里,往往始于藏羚羊保护者们在这片万里无人区与盗猎分子殊死较量的故事。

  平均每年主力巡山队完成大规模巡山15次、各保护站完成巡线巡护400余次……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到国家公园,再到世界自然遗产,一批大无畏的先行者,用生命与热血为可可西里保护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下不可磨灭的基础,创下了48天深入无人区巡山反盗猎的人类身体极限的纪录,更有连续追击46天一举剿灭三股盗猎团伙的壮举。

  正是一代代守护者们前赴后继的舍生忘死,从2006年以来,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再没有听到盗猎的枪声,保护区境内及周边地区藏羚羊种群数量恢复到6万多只,较盗猎活动最猖獗时期增加了4万多只。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对可可西里守护者最高的褒奖。巡山队的脚步从不敢停歇,而在广袤高原设立的多座保护站,也在艰苦的环境下、在看似平凡的岗位上,考问着忠诚与担当:每天坚守在藏羚羊大规模迁徙的“生命通道”,每时每刻为“高原精灵”保驾护航;穿上白大褂,拿起针线包,接纳救护受伤或落单的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等各类野生动物500余只,帮助迷途的它们重返自然……

  没有枪声与硝烟,平凡的岗位更需要不凡的付出:以烈士之名命名的索南达杰保护站,时至今日仍然只能依靠太阳能供电;记者夜宿海拔4479米的保护站,夜晚气温已降至零下,管护员们就这样常年生活在严寒缺氧的“生命禁区”,挑战着扎根无人区的人体极限。

  生命,需要用生命去守护。

  去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强调,“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青海省委省政府强调,“申遗成功不是目的,深化保护才是根本。”制定实施《青海省可可西里自然遗产地保护条例》,强力推进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人们不仅用生命在守护可可西里这方净土,更用法治思维和改革创新办法为可可西里织就一件更加光彩的新衣。

  丹心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走进可可西里,一路守护一路诗。

(责任编辑:秦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