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编者按 日前,《经济日报》派出9位记者,分赴江苏、云南、湖南、湖北、广西等地,以及中国宝武钢铁集团、山东泉林集团、安阳强基精密制造产业园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历时20多天,深入采访当地干部、群众在探索绿色发展、绿色生活之路上的不懈努力,记录各地在砥砺奋进、建设美丽中国进程中的创新与探索。
经济日报记者袁勇(左)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上龙乡上龙村采访“并地”发起人之一黄忠伟。陆子南摄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位于我国西南边陲,以盛产原料蔗和蔗糖闻名,被誉为“中国糖都”。然而,对农业生产来说,崇左市的自然条件并不理想,市域内以喀斯特岩溶地貌为主,山多地少,素有“八山一水一分地”的说法,耕地产出效率低下。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崇左市大力推动土地整治工作,将小而散的低效耕地进行并块整合,在此基础上,加强耕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推动耕地的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信息化经营管理,打造高标准现代化农业基地。
在推动土地整治的过程中,崇左市始终坚持尊重土地权益人的意愿,让农民作土地整治的决策主体和实施主体,政府有关部门在登记申请、组织实施、奖补下发等多方面提供支持和扶持,给农民以引导和鼓励,使崇左的土地整治工作得以顺利、和谐推进。
2014年以来,崇左市更进一步将土地整治工作与“200万亩高产高糖糖料蔗基地”建设工作相结合,推动“并地”升级版,在土地整治的基础上,以科学、精细的标准,打造高标准糖料蔗农田。
通过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近年来,崇左市农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很多地区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耕地、灌溉用水等资源浪费现象得到遏制。(经济日报记者 袁勇)
相关专题:金记者探绿日记
相关专题:砥砺奋进的五年
(责任编辑:刘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