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秦巴山区平利县电商扶贫调查:绿水青山能"变现"

2017年07月28日 07:45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韩霁

  平利县良好的生态和气候非常适合高品质绿茶和绞股蓝的生长。图为依靠种植绞股蓝、网上销售实现脱贫的正阳镇张家坝村。经济日报记者 韩霁/摄

    核心提示

  平利县位于陕西省安康市南部,是南水北调中线的重要水源涵养地,丹江口水库67%的水量来自安康,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5.6%。然而这样一个钟灵毓秀的地方却曾十分贫困,原因是什么?那里的群众生活怎么样?他们最盼望的是什么?记者近日走进秦巴山区进行调查。

  产业脱贫思路之变

  平利曾经尝试发展特色产业脱贫,但效果不好。后来大家认识到:只有和市场结合、让企业成为主体才能实现当地产业脱贫

  秦巴山区是全国14个连片特困地区之一,安康地处秦巴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中心地带,10个县区全部为重点扶贫县区。为保证汉江“一江清水送北京”,安康市在主体功能区规划中被列为“限制开发区”,许多工业项目不能落地,多年来发展受到限制。尽管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给予安康一些补偿,但发展速度依然无法与发达地区相比。

  平利南依巴山,北靠汉江,东接湖北,南邻重庆,地处陕、鄂、渝三省市交界。平利有3张名片——一是“女娲故里”,平利是女娲传说的原发地,有关“女娲补天”等的传说在平利有着丰富的民俗留存;二是“名茶之乡”,全县拥有茶饮基地面积23万亩,其中,15万亩绿茶、8万亩绞股蓝;三是“最美乡村”,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5.6%,境内自然环境优美,景点众多,徽派民居和生态茶园交相辉映,入选“中国十佳最美乡村”。

  沿平镇公路驱车南行5公里,即来到平利县城关镇龙头村,龙头村2014年就被农业部评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和“中国美丽田园”。村里的仿古街上,家家户户悬挂着大大小小的标牌,“十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治安家庭”……每家门楣上都有代表着家风家训的楹联——“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有道才有德,无道便无德,有德才有福,无德便无福”“奉先思孝,处下思恭;倾己勤劳,以行德义”……处处体现着文化、文明。

  这样山清水秀、一派田园风光的地方,却长期摆脱不了贫困的桎梏。平利县城只有4万人口。无论是调研时与机关干部、企业职工座谈,还是与当地群众聊天,记者听到最多的是对未来的打算、对脱贫的向往。

  平利并不缺少物产。域内海拔从280多米到2900多米,立体的地势特点使平利的植物多样性非常典型,物产丰富,有生物资源4612种,被称为“天然生物基因库”;地处富硒带,这也是平利特产的独特优势。

  但是,独有的地域特征也使平利发展受到限制。由于巴山的阻隔,这些资源很难从大山里运出。安康没有机场,高铁也不经过,虽然比过去增加了几条公路,但是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属洼地。记者乘车从一个镇到另一个镇,都需要在盘山路上穿行2个小时以上,颠簸辗转,而这些镇之间的距离最远也没有超过80公里。交通不便限制了平利的经济发展。这样的现实状况在不久的将来会得到改善,随着几条县乡之间的公路被打通,乡镇之间、县乡之间的距离将大大缩短。

  翻过海拔1500多米的冯家梁,记者来到大山深处的万佛镇,在阿里巴巴橘色的门店外,正在往货柜车上搬东西的“百世汇通”快递小哥告诉记者,现在从村里运出去的货物比运进来的要多。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介绍,现在全国一些地方在发展农村电商时,往往是发到城里上行的物流少,下行的多,也就是说,农村电商更多的是把农村作为市场来开拓,而发挥带动脱贫作用的主要是上行物流,平利上行与下行实现“顺差”,说明电商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作用更加明显。

  扶贫离不开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离不开产业支撑,平利像全国很多地方一样,在产业扶贫的道路上尝试着各种实践。“电子商务”在平利兴起是近一两年的事,与其说平利是在创造性地选择了电商脱贫的路径,不如说是被逼出来的“殊途”。

  位于秦巴腹地集中连片的贫困带,没有工业基础和交通便利的优势,平利只能结合当地实际发展茶叶、竹笋、腊肉等农产品加工产业。之前,平利也曾经在发展特色产业方面做过不少尝试,也曾试图通过发展特色产业脱贫,但效果都不是很好。例如,当地曾经通过发展土鸡养殖带动扶贫,免费为贫困户发放土鸡鸡苗,鼓励机关干部帮助贫困户卖鸡和鸡蛋,并分解了任务,但是效果不佳。养殖发展起来了,但是下游的需求无法控制——进行产业规划时土鸡市场供不应求,但养殖业具有周期性,市场变化很快,等到土鸡可以进入市场时,市场已经发生了变化,销路成了问题。为了不让贫困户收入受损失,不少承包了销售任务的干部不得不自己把卖不出去的土鸡买下来,上了自家餐桌。这样的大包大揽式的产业扶贫碰了壁,大家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和市场结合、让企业成为主体才能真正实现产业脱贫。

 

  在平利,很多贫困户都加入到电商产品的生产之中,这些产品受到买家和卖家的欢迎。图为外地游客在电商体验店采买土特产。经济日报记者 韩霁/摄 

  绿水青山激活“变现”

  电商为平利“限制开发”的不利条件向“生态储备”的有利方面转化提供了可能。绿水青山正在转化成“金山银山”

  记者在八仙镇的电商服务中心见到了正在忙着接单的店主邹权,在网购达人大呼“吃土”的时候,他却靠山吃山,靠土吃土,真的做起了“吃土”的生意。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向往田园生活,选择用植物美化环境,对土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邹权发现了这个商机,借助“万能”的网购专营起巴山的腐殖土,每斤卖到2元,他还在山里承包了块地,专门做起“养土卖土”生意,绿水青山直接转化成“金山银山”。

  电子商务对资源、信息、市场的对接整合的优势最为突出,最能突破上述条件的限制,从2015年开始当地政府着力引入电子商务、培育电商企业,并将扶贫工作纳入电子商务产业规划和制度设计。在短短两年时间里,农产品电商销售额由2014年的4000万元增至2016年的2亿多元。

  电子商务打破了资金、地域等限制,使农村“草根”创业者搭上了信息化的超车道,并由此改变着传统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从农资农具到家用电器,从居家百货到日常用品,以前要走几公里甚至到城里才能买到的东西,现在只需坐在家里点鼠标或下载手机淘宝APP,就能选到物美价廉的商品,再依托“阿里巴巴—菜鸟网络—黄马甲配送”的物流体系,村民不仅享受到了“足不出户,买卖到家”这种以往城里人才有的快捷服务,山沟沟里那些土产,也成了城里人“买买买”的电商品牌——“香香公主”“腊肉王子”“养鸭大婶”……昔日种地的山里人也成了精通网店经营的店主,聊的是“聚划算”、“淘抢购”、B2B、B2C。

  在形形色色运往城里的土产中,最能叫得响的、也最有比较优势的就是“纯天然、无污染、生态环保”。据当地群众介绍,富硒生态大米已经卖到200多元一斤,绞股蓝、绿茶这些优质产品经过对其生长环境的网上展示,附加值明显提升。

  电商更像一根杠杆,撬动了平利一直沉淀的发展资本,使“绿色银行”释放出“生态红利”。没有生态欠账,没有“无工不富”的路径依赖,平利显示出白纸上作画的后发优势,电商为从“限制开发”的不利条件向“生态储备”的有利方面转化提供了可能,为县域发展实现突围、脱贫攻坚“撞线冲刺”提供了精准的着力点。

  平利女子创业协会会长贺胜春热情地将自家生产的腊肉干递到记者手里,请记者品尝。这个协会2015年成立,经营腊肉生意已经颇有规模的贺胜春担任了会长。现在协会28个会员,都是当地的创业带头人,大家都有一个任务——扶贫,而且都是通过电商经营特色产品的形式。

  贺胜春本人帮扶了4户贫困户,她去年为每个贫困户送了一两头价值1000元的仔猪,一年后出栏时再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回来加工成腊肉,其间还要给他们培训养殖技能,每个贫困户养一头猪可获得3000元收入。特色产业的脱贫带动作用十分明显,蜂蜜电商向鑫带动5户18人脱贫;八仙云雾茶土特产电商罗显春今年已带动6户20人脱贫。

  电商在正阳镇设立实体体验店铺,线上线下形成互动。经济日报记者 韩霁/摄 

  小产业对接大市场

  网店带动、电商产业带动、电商创业带动、电商就业带动形成复合作用,使平利电商告别碎片化的“小打小闹”

  要想实现精准,离不开深度。平利将电商和精准扶贫深度融合,通过电商发展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与种植基地和贫困户建立订单收购关系,将产品通过网络销往全国各地,再根据市场需求有计划地指导农户,这样“电商+专业合作社+产业基地+贫困户”的路子,实现了电商、合作社、种植基地、贫困户共赢。

  县里和阿里巴巴、京东、苏宁等国内电商领军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改造和发展电商企业42家,培育淘宝网店390家,去年全县电商产品销售额突破1.8亿元,电商网商发展指数排名全省第一,平利被商务部评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草根创业”“电商换市”成为平利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发展电商,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电商主体是企业,政府需要做的是信息基础设施升级和“三网”融合。平利县加快已有的信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成了县电商服务中心、创业孵化中心、展示运营中心、技术保障中心,以及镇村电商服务站点。启动供销在线县级服务中心建设,农产品检验监测中心进行设备采购。加快推进宽带下乡、提速降费,100%的集镇实现了光网覆盖,90%的行政村实现了网络覆盖。加快建设电商物流配送体系,引进物流快递企业25家,14家快递企业覆盖全县11个镇,初步解决了“山货进城、网货下乡”双向流通“最后一公里”问题,基础设施建设为电商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形成规模,离不开聚合资源的平台。县电商中心内设电商体验、产品展示、众创空间、洽谈服务、技术指导、培训会务、物流统筹、综合协调等功能区,招募各类电商专业人才30多人,业务非常活跃——常年开展知识普及、基本技能、微信营销、创业讲坛、电商沙龙等培训,每年培训电商3000多人,推动各类网商抱团发展;推行政府PPP项目合作,授权专业电商公司,为电商创业者免费提供技术咨询、美工设计、摄影摄像等公共服务;通过大数据监测分析农产品市场,引导农民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加快传统企业电商改造步伐,着力开发一大批蕴含地方文化、包装简洁大方、方便贮存运输的网售产品,扩大特色产品销售渠道;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推动企业提升产品质量、打造知名品牌、实现转型升级。

  产业发展初期,离不开政策激励。平利设立电商发展专项基金500万元、整合部门资金500万元、争取项目资金1500元,全部用于奖补电商体系建设、基础配套、主体培育、品牌打造、电商扶贫、人才培养“六项工程”;制定出台电商发展“两免一补”政策,为孵化基地电商创业者免3年房租、免宽带费用;对在网上销售贫困户农产品,根据销售额予以一定奖励。对争取到的各级项目发展资金,全部用于扶持电商发展,做到规范管理、专款专用。

  网店带动、电商产业带动、电商创业带动、电商就业带动形成复合作用,使平利电商告别碎片化的“小打小闹”,正在摆脱“小、散、全”的初级阶段,产业发展在加快、脱贫力度在增强。平利县委书记郑小东告诉记者:“发展电商,就是让‘小产业’对接‘大市场’,小生产聚成大产业,让群众因产业而脱贫致富。”

  2016年阿里巴巴集团发布全国网商指数,平利排名全省第一,平利还与阿里巴巴集团签订“农村淘宝”合作项目。在正阳镇,“农村淘宝”通过10余家公司和专业合作社与贫困户签订农产品收购、代售协议,直接或间接带动周边贫困户50户,有效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经济日报记者 韩霁)

(责任编辑:刘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