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5日,在改革开放近40周年,香港回归20周年之际,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这标志着继京津冀、长江经济带之后,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正式成为又一个国家战略。如何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使之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发展资源
国家提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是因为粤港澳大湾区具备良好的区位优势,可以带动整个泛珠三角地区的发展,使之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粤港澳大湾区有重要的资源。一是金融资源。香港作为全球最大的首次公开招股市场,最大的离岸人民币资金中心,是区内融资、资金管理及分配的枢纽。而香港和深圳的金融及经济规模加起来,就等同伦敦或纽约这两大全球性金融中心之一,两者合作完全可以打造亚洲的“全球性金融中心”。二是交通资源。粤港澳大湾区内有完备的海港和空港群,公路网络也十分发达。如,粤港澳大湾区拥有三个全球大港,分别为世界排名第三的深圳港、第五的香港港和第七的广州港,又如,粤港澳城市间九纵三横的高速公路网、正在建设完善的珠三角城际轻轨,以及港珠澳大桥全线贯通后,珠江口东西两岸将实现快速连通。三是产业资源。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也颇为完善,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港澳地区服务业产值占GDP比重均在90%左右,内地9市制造业基础雄厚,大湾区已形成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产业体系。四是经济资源。包含“二区九市”的粤港澳大湾区,不仅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城市群,而且经济总量大,2016年的GDP规模为旧金山湾区的两倍,接近纽约湾区。其整体面积为5.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不足1%,占全国总人口不足5%(6634万人),创造了9.34万亿的GDP(2016年),占全国总量的12.6%。五是辐射资源。从地理区位来看,粤港澳大湾区是通往东南亚、南亚、中东、欧洲“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必经之地。向东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向西是北部湾经济区和东南亚;向北则是湖南、江西以及广阔的中国中部城市群。形成内接腹地、面向东盟的海、陆国际大通道,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枢纽。粤港澳大湾区这些资源堪称世界级的优质资源,因此,要努力整合这些资源,培育其世界级的经济增长点。
三地经济合作融合的情况回顾
三地经济整合的主要依据。当前,粤港澳三地的合作主要依据2003年发布的《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截至2017年5月31日,内地累计受惠进口CEPA货物达750.4亿元人民币。越来越多的香港、澳门产品享受CEPA零关税进口,对内地和香港、澳门经贸互通、优势互补,拉动香港、澳门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2015年,在CEPA框架下签署的《服务贸易协议》,基本上实现了三地服务贸易自由化。
内地与香港资本的整合。首先,香港是我国内地重要的外资来源地,也是内地对外投资的重要目的地。截至2016年底,内地已审批的外来投资项目中,与香港有关的占44.7%,来自香港的外资实际使用金额累计达9137亿美元,占中国内地使用外资总额的51.8%。香港也是内地对外直接投资的首要地点,截至2015年,内地在港的直接投资额累计达6569亿美元,占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59.8%。其次,香港是中国大陆资本市场国际化的重要窗口,也是世界重要的集资平台和资产管理中心。2016年香港首次上市集资总额达1950亿港元,问鼎全球第一。联通香港就是联通世界。2014年11月,“沪港通”机制正式开通,其开通以来,从内地到香港的交易(南向交易)日益增加,两年间南向交易占香港主板成交量的比重由1%-2%上升至12%;2016年12月5日,在“沪港通”成功运行两周年后,“深港通”机制也正式启动;2017年5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和香港金融管理局又决定开展香港与内地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合作(即“债券通”)。“沪港通”“深港通”和“债券通”机制的开通,加速了中国大陆资本市场国际化的进程,对吸引外国资金进入中国股市、债市,推动中国大陆资本市场国际化起到了积极作用。最后,香港是全球主要离岸人民币中心。香港的离岸人民币同业拆借市场利率,以及离岸人民币即期汇率,是全球影响力最大的离岸人民币市场利率及参考汇率。内地与香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排行全球第一,人民币资金池规模亦是全球最大。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70%的人民币业务在香港进行,单日人民币交易量达15000笔,每日交易金额达人民币8000亿元。香港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桥头堡”。
香港是内地的超级联系人。香港作为一流的国际贸易和商业服务中心,经商环境优越,拥有法律完善、竞争公平、国际化程度高等优势,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企业和投资者,是跨国公司设立总部或办事处的热门地区。据统计,近8000家世界其他地区和内地的公司在香港设立地区总部、地区办事处或当地办事处。香港对帮助内地企业走出去,或者吸引国际企业走进来都起着重要的沟通作用,是内地企业开拓海外市场、走向世界的重要桥梁。
内地与香港人员的交流融合。中央政府从2003年7月28日起,放宽了内地居民往来香港的签证政策,先后允许内地49个城市居民申请来港“个人游”(自由行)。自由行人数由2002年的638万人次逐年递增,至2014年达至最高峰,有近4725万人次,超过香港整体旅客量的77%,增幅逾七倍,带动了香港30多万劳动人口就业,也促进了内地和香港的人员交流。
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深度融合,打造中国经济新增长极的策略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重点在于三地的深度融合。欧盟从1951年的《巴黎条约》开始,历经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打造出具有统一市场、统一制度、统一货币的世界最强经济同盟。欧盟的活力来自于“统一”的原则,统一即没有关税,没有货币兑换的差价,商品与生产要素只要进入一国市场,就可以在欧盟内部自由流动,这就可以极大降低经营成本,吸引世界企业与投资者。笔者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的主要问题在于三地的制度不同、货币不同。因此,以公平竞争、互利共赢为原则,分阶段实施,逐步加强三地的融合,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关键。
鼓励三地开展良性竞争。各地方政府当然都希望把优质企业留在本地发展,以增加本地的财政收入,扩大就业。因此各地就会有竞争,哪个地方的经营环境好、企业负担轻、政府效率高,就可以争取更多的企业和资源,反之,就会流失企业和资源。要鼓励各地政府开展良性的竞争,反对以行政手段干预资源和要素的流动,干扰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
加强三地政府的分工合作。在开展良性竞争的同时,三地政府应当加强合作。一是要建立一个联席会议制度,三地政府应当从国家战略出发,制定行动纲领,定期进行会议协商,解决三地经济合作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二是要制定大湾区的发展规划,突出各地特色,避免重复建设与恶性竞争,分工协作地共同发展;三是要制定统一的保护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秩序的法律法规,逐步清除影响市场机制发挥作用、阻碍商品及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各种障碍;四是成立大湾区的共同发展基金会,对大湾区的发展提供公共支持,例如,支持大湾区的科技创新,改造升级区内的通讯、电力、交通等设施,治理环境污染等。
加强三地的金融合作。三地有三种货币,这是历史造成的问题,增加了企业、个人换汇的成本,同时,也会因为汇率的变动影响贸易和投资。因此,在近期,应当考虑如何减少汇兑成本,稳定汇率;远期应当考虑三种货币的统一、融合。
加强三地的企业合作。从资源禀赋来看,港澳地区的企业经营主体以第三产业为主,金融和高端服务业发达。而广东的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高端制造业基础雄厚,战略纵深给予港澳地区充分的投资空间。香港依托珠江三角洲地区,有望进一步拓展成为像英国伦敦、美国纽约那样的国际金融中心,也可以缓解当前香港面对上海的竞争压力。如此结合,粤港澳大湾区有望形成一个以香港为核心的大珠三角金融中心圈,以深圳为核心的“硅谷”创新中心圈和以整个区域高端制造业为核心的高端产业圈,成为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吸引力的大城市群。
加强三地的人员交流与往来,逐步消除人员流动的障碍。例如,统一的居民身份证、互通居民信息、公共交通互联互通、电讯互联互通、居民的医保、养老等相互联通,居民在三地可以自由迁徙,自由就业。
作者系暨南大学国际商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国际商务教研室主任
(责任编辑: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