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5月9日电 (记者 李晓喻)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似乎正处于走向全球的最有利时机。
与2013年前刚刚提出时相比,现在“一带一路”赢得了更多有分量的支持。两个月前,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了第2344号决议,呼吁各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并首次载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截至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表达了对这一倡议的支持,中国已与40余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50多份“一带一路”相关合作协议。
“‘一带一路’的国际认同正与日俱增。”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说。
认同背后有实惠。经过三年多努力,“一带一路”建设如今已成为沿线国家新的财富之源。
贸易投资的畅通,给沿线国家带来“真金白银”。据中国官方数据,2017年一季度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货物贸易总额超过1.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2%;中企对“一带一路”沿线43个国家直接投资29.5亿美元。
基础设施的联通,为沿线各国经济“更上一层楼”铺平道路。目前,由中国企业承建的肯尼亚蒙巴萨-内罗毕铁路项目即将开通试运营,塞尔维亚E763高速公路项目已正式开工。得益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的资金支持,一些基础设施落后的东南亚国家也能够兴建电站和公路。
中国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中国迄今为止提出的“最成功的倡议之一”,“一带一路”已成为中国和沿线国家寻求更好发展机遇的重要路径和平台,这是该倡议之所以能够获联合国安理会肯定的一大原因。
中国国务院参事、民盟中央经济委员会主任何茂春也认为,“一带一路”倡议能很快写入联合国决议,是因为干出了成绩。“既然‘一带一路’倡议给世界民生带来了希望,(联合国)认同中国理念就不是偶然的了。”
认同背后有契合。用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总干事李勇的话说,“一带一路”倡议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以及工发组织宗旨“高度契合”,能够为之提供强大推动力。
张建平表示,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所关注的减贫、环保、教育和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等议题,无不需要在发展过程中才能解决。作为促进共同发展、深化区域合作的平台,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正好符合联合国的需求。
此前,中国高层曾明确表态,“一带一路”是共赢的,各国共同参与,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实现共同发展繁荣。这条路不是某一方的私家小路,而是大家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
何茂春表示,中国对“一带一路”的界定,完全符合联合国宪章的核心价值和世贸组织规则。在世界经济复苏面临多重不确定性情况下,“一带一路”对现行世界秩序和规则体系健康发展做出的贡献举世公认。
但不可否认,“一带一路”倡议还没有让所有沿线国家都“敞开心扉”。继续观望者有之,热情不足者有之,犹豫不决者亦有之。
张建平表示,在此情况下,要使“一带一路”今后获得更多认同,中国需要向沿线国家明确“一带一路”的定位:它不是中国挑战现有全球治理体系的工具,更不是借以扩张自身势力的“战略”,而是一项旨在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倡议。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也认为,“一带一路”建设要更好发挥潜力,首先应使沿线国家通过交流与对话达成一种共识,即参与全球分工和国际合作能够带来普遍收益。在此基础上,让“一带一路”建设与落实国家发展规划相互契合,形成合力。
5月14日至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在北京举行。中国能否借这一机会,与沿线国家在坦诚交流中找到更多“最大公约数”,为“一带一路”建设提速奠定基础,值得期待。(完)
(责任编辑:石璐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