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世界级工程”是干出来的——神华宁煤集团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项目建设纪实

2016年12月28日 20:14   来源:宁夏日报   

  神华宁夏煤业集团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项目全景。记者 刘卫 魏邦荣 阎文华 摄

  核心提示

  7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视察,详细了解宁东基地规划建设总体情况和煤制油项目的建设进展,他指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中华民族积蓄的能量太久了,要爆发出来去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奋斗。”

  宁东,这个曾经阒寂千年的荒原,再次见证了奇迹的诞生:

  神华宁夏煤业集团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项目油品A线,于2016年12月21日一次试车成功,打通全流程,产出合格油品。

  这个在祖国西部崛起的世界级工程,左肩承载着我国煤炭清洁化利用和破解煤炭产能过剩困局的重任,右肩承担着“后石油时代”为我国能源装备制造提供技术战略储备的使命。

  双肩挑满风雨的神华宁煤人,筚路蓝缕,砥砺前行,走好每一步新的长征路,用“大国工匠”精神,向世界证明,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

  担当国家能源战略使命

  破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困局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神华宁夏煤业集团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项目时指出:“在我国西部建设这样一个能源化工基地,特别是建设一个目前世界上单体规模最大的煤制油项目,具有战略意义。”

  这个备受关注的项目,对解决中国油气资源短缺、平衡能源结构、推进国家中长期能源发展战略,降低对外依存度、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但神华宁煤集团从接到煤制油项目任务的那一刻起,作为项目负责人之一、现任集团副总经理的姚敏,频频听到这样的质疑声:国际油价如此低,宁夏为什么还要投入巨资干这种亏本的事?

  他的解释是:煤制油项目是国家所需、宁夏所求、宁煤必为。

  我国能源特点为富煤、贫油、少气。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石油消费第二大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逐年上升。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突破60%,保障能源安全已成为国家重要战略。

  宁夏是典型的富煤省区,探明储量273亿吨,煤炭占能源比重超过90%。

  如何点煤成“金”,成为自治区党委、政府破解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棋子。

  被誉为宁夏工业“长子”的神华宁煤集团,原煤产量占全区煤炭总产量的20%。它由煤炭生产企业演变为煤炭深加工企业,并以此引领宁夏工业整体转型的“定盘星”,无疑是煤制油项目。

  自治区党委书记李建华、自治区主席咸辉,多次深入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调研,为煤制油项目建设问诊把脉。李建华强调,要瞄准世界一流、坚持精益求精,努力把煤制油项目打造成为精品工程、示范工程。

  按照宁夏“一号工程”蓝图:到2020年,神华宁煤煤化工基地每年将产出油品800万吨、聚烯烃200万吨,总产值将突破800亿元,新增就业岗位10万个;而以煤制油项目为龙头的宁东基地,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2000亿元。煤制油项目,对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伴随着“黄金十年”的一去不返,2014年以来煤炭市场持续低迷,国内煤企亏损面高达90%,神华宁煤集团的营业收入,却在煤化工板块的强劲拉动下,实现逆势走高。

  “煤制油消化的煤炭约占集团公司全年产量的三分之一,每吨煤转化为油的价值相当于原煤直销的7倍。如果我们坚持清洁能源发展战略,探索出一个科技含量高的深加工煤制油模式,煤炭产能过剩、盈利能力下滑的困局就有望解开。”神华宁煤集团党委书记张作理深有感触地说。

  在煤制油厂区,神华宁煤煤制油项目建设指挥部总指挥蔡力宏,拿起一瓶用中科合成油公司技术生产的清洁柴油介绍:“煤炭开发、使用带来巨大环境压力,清洁化利用势在必行。神华宁煤煤制油工艺技术比之前有了更大改进,油品质量更高。如果在大城市推广,有助于解决汽车尾气污染、雾霾治理难题。”根据2014年APEC会议期间北京环卫车辆试用此种柴油的情况来看,它具有超低硫、低芳烃、高十六烷值、低灰等特点,各种污染物排放明显降低,优于国Ⅴ标准。

  今年10月,神华宁煤煤制油项目已投料试车,其中油品A线于12月21日一次试车成功,打通全流程,产出合格油品。该项目年产合成油品405万吨,其中柴油273万吨,一旦投产,每年可就地转化煤炭2046万吨。

  打造世界级人才集成板块

  吹响建设煤制油项目集结号

  “一没技术、二无人才,靠卖煤为生的宁煤人,想建煤化工基地,简直就是痴人说梦……”12年前一位长者的话,令时任神华宁煤集团煤化工公司总经理的姚敏至今难忘。

  2005年,神华宁煤第一个煤化工项目——年产25万吨煤制甲醇项目开工,没有任何煤化工工作经验的5个“门外汉”蹲守宁东,开启了艰辛的探路之旅。

  煤化工领域被誉为工业“蓝海”,拼的是技术和人才。而作为行业“巅峰”的煤制油项目,人才的决胜意义不言而喻。

  按照“寻才、求才、纳才、育才”的理念,神华宁煤集团以海纳百川的胸怀,筑巢引凤,近处求才、千里寻才。分别从兰州煤气、兰州炼化、宁夏化肥厂、宁夏炼油厂、湖北枝江石化、九江石化等化工企业招来高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同时,从北京化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名校招聘大学毕业生,从专业高职院校招聘操作技术人才,返聘一些从化工企业离岗退休的专家,构筑企业煤化工建设的人才梯队。

  梅占魁,曾任中国化学工程第六建设公司总工程师,是我国化工项目建设及设备吊装、调试行业的翘楚。

  2005年,已经退休的梅占魁被请进宁东基地,成为最早加入神华宁煤煤化工战队的元老之一。

  甲醇气化的关键时期,他带领项目组吃住在现场,分秒守候。烯烃项目开车时,他不顾严重的糖尿病,带领攻坚组冲破层层技术难关,数次晕倒在一线。煤制油项目开工,他一年多不离现场,指挥大件吊装,攻克技术难题,直至2014年10月被查出患有晚期肺癌。躺在北京的病床上,他拿着施工图纸电话联系现场。拖着羸弱的病体回到宁夏后,立即赶到心爱的煤制油项目建设现场。他将生命最后的辉煌,奉献给了宁夏的煤化工事业。

  10年间,梅占魁将所学倾囊相授,不仅为神华宁煤煤化工战队培养出了一批专业骨干,更用高师的专业素养、专业能力、专业作风,在宁东竖起了一座精神丰碑。

  曲文正,曾供职于英国名企AMEC公司,2013年10月,被聘请加入煤制油项目建设。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刚来不到一周便被任命为施工总监兼管理部部长。他说:“在煤化工基地没有任何生疏感,在这里大家都十分尊重科学、尊重专业。”

  现任神华宁煤煤制油分公司总工程师的黄斌,携手创新团队,历经百战,自主研发出煤制油项目气化装置,点火试车一次成功。

  在解答一道道难题、研发一个个课题的过程中,神华宁煤集团不断突破着煤化工项目的人才、技术两大瓶颈。如今,通过实施9个大型煤制油化工项目建设、生产运营,集团培养造就了一支近7000人的煤制油化工项目管理、技术研发人才队伍。

  他们,是在千锤百炼中成长起来的大国工匠,用“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顽强拼搏精神,吹响了煤制油项目集结号。

  释放“国家示范型实验室”能量

  助力“中国制造”走出去

  知难不畏,绝壁可攀。

  2004年1月,国家发改委批复神华宁煤集团建设煤炭间接液化示范项目。此时,我国煤炭间接液化技术还是一片空白。

  就引进煤制油核心技术,神华宁煤集团与南非沙索尔公司艰难谈判了10年,对方开出的条件极为苛刻,仅费托合成一项技术就要价25亿美元。

  技术引进之路,走不通。

  在此期间,国内的自主关键技术取得突破。中科合成油公司实现百万吨级工业化示范应用,打破了沙索尔公司的技术垄断。2013年,作为全球单套规模最大的神华宁煤集团400万吨煤制油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并承担重大技术、装备及材料自主国产化任务。

  国产化任务包括最核心的中科合成油费托合成及油品加工成套技术、日投煤量2200吨干煤粉气化技术、10万标方级大型空分成套技术、丙烯制冷系统压缩机以及特种工艺流程泵、重大阀门和材料国产化。神华宁煤集团总经理严永胜说:“引进国外技术风险低,但代价大,且受制于人,国内企业联合攻关成为必然选择。”

  神华宁煤煤制油项目,变成了一个“国家示范型实验室”。

  多年来,这个“实验室”联合国内29家企业和科研院所,攻关完成37项重大技术、装备及材料国产化任务,项目国产化率超过98%,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且多项指标居于世界领先水平。引领一批国内企业,在与欧美日制造业巨头的竞争中成功“逆袭”。

  苏州安特威阀门公司攻克干煤粉气化技术,研发出全球第一台双盘阀,使用寿命远远超过德国同类产品。

  杭州杭氧公司研发的10万空分设备,1小时生产的氧气可充满14个北京“水立方”,成为全球最大的单机容量制氧设备,公司由此跃居世界空分强企。

  神华宁煤集团自主研发的“神宁炉”横空出世,“通吃”各种煤炭,避免了德国西门子气化炉只能吃“精煤”的缺陷,为劣质煤清洁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使西门子气化炉在我国市场失去了竞争力。

  自主国产化战役,带动了国内相关装备制造业发展,终结了“洋货”暴利,大大降低了煤化工项目建设成本。

  神华宁煤集团董事长邵俊杰说:“煤制油项目国产化率超过了国家要求,按工艺技术、装备台套数统计,国产化率达98.5%,按投资额统计则达到92%以上。原计划投资550亿元,现在预计投资500亿元左右,减降成本10%,根源在于核心技术实现国产化。”

  宁夏吴忠仪表公司为煤制油气化装置生产的阀门,价格仅为国外同类产品的一半,使用寿命却延长了五六倍,煤制油项目由此节省10亿元费用。

  沈阳鼓风机集团10万空分用压缩机组研制出炉后,成功叫板西门子产品,对方价格从每套1.7亿元下调到1.2亿元。

  在与西门子、三菱重工、壳牌等世界行业巨头同台竞技中,国内企业合力攻关,共同成长。中科合成油公司走出国门,在美国、澳大利亚、印度、南非、俄罗斯等国开拓市场。河钢集团舞阳钢铁公司研发生产的钢板,出口中亚、中东地区。

  煤制油项目国产化,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制造”的巨大力量,提振了中国装备制造企业未来发展的信心。(记者 刘 卫 魏邦荣 阎文华)

(责任编辑: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