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证监会公布成功查处首例“沪港通”跨境操纵案件。
据介绍,2016年年初,上海证券交易所监控发现,沪股通标的股票“小商品城”成交明显放大,股价涨势明显高于上证综指涨势。大数据分析显示,来自香港的证券账户与开立在内地的某些证券账户相互配合,频繁自买自卖、高买低卖,连续拉抬后反向卖出,有操纵市场的重大嫌疑,“沪港通”开通以来首例跨境操纵线索浮出水面。
根据调查发现的蛛丝马迹,中国证监会一举查获唐某博伙同多名家族成员同时在香港和内地以本人和他人名义开立证券账户、内外配合,实施跨境操纵的违法事实。
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表示,中国证监会和香港证监会于2014年10月17日共同签署了《沪港通项目下加强监管执法合作备忘录》,建立了涵盖线索与调查信息通报、协助调查、联合调查、文书送达、协助执行、投资者权益损害赔偿、执法信息发布等各个执法环节的全方位合作关系,以更有效地打击跨境违法违规行为,共同维护两地市场秩序,平等保护两地投资者合法权益。
国开证券研究部副总经理杜征征表示,首例跨境操纵案的查出对资本市场具有警示意义和示范效应。两地证监会协作查办案件趋严,也起到为资本市场互联互通保驾护航的作用。
随着市场广度和深度的不断拓展,新技术、新产品、新交易机制广泛应用,操纵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呈现出新的特点。有接近监管层的人士表示,从查处的案件来看,这些新的特点包括账户关联隐蔽化、操作手段多样化、操纵期间短线化、操纵行为跨境化、技术策略复杂化,等等。
首先,随着市场环境、交易机制、技术手段的发展,市场操纵从以高比例持仓、高比例成交、高比例对倒为突出特征的“老庄股模式”,逐渐向短线化发展,多点合谋操纵账户的关联性越来越松散,利用技术与信息优势操纵更为隐蔽复杂。使用结构化产品等杠杆配资成为操纵者惯用的收集账户、放大资金量的方式;合谋操纵的账户在操作人、操作地点、资金等方面关联更弱;涉案地域更加分散;部分行为人开始借助专业机构新“通道”隐蔽身份,等等。
其次,跨市场、跨境操纵趋于普遍。在全球范围内,随着各地资本市场间的跨境交易日趋频繁,各国金融市场基础设施间的联系日益紧密,跨境证券期货活动日益频繁,资金流转、股权控制、信息传递、账户控制、交易指令下达等都可能跨越边境。传统的操纵市场、内幕交易、虚假陈述等违法犯罪随之变得更加复杂隐蔽,执法成本提高。
更重要的是,幌骗、分层等新型操纵市场监控难、发现难、认定难,成为全球性难题。有市场人士打了个比喻:高频、程序化交易操纵好比是攀附在磁悬浮列车上的“飞车大盗”,必须用全覆盖的实时摄像头加上毫秒的慢镜头,才能观测到其从路人手中抢夺财物的全过程。
“市场操纵行为通过不正当手段,营造虚假的市场供求关系和证券期货价格,误导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既扭曲了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破坏了市场秩序,又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一位券商人士认为,正因为如此,打击市场操纵行为被国际证监会组织(IOSCO)明确列为证券监管机关三大职责之一,一直都是全球各国证券监管部门的重要任务。
证监会对操纵市场等各类违法行为始终保持严厉打击态势。数据显示,2011年证监会查结市场操纵案件9起,2014年19起,2015年攀升至71起,比2014年增长近5倍;2016年上半年,新立案市场操纵案件52起,比2015年同期增长68%。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认为,从中国证监会通报的案例和数量来看,表明中国证监会打击资本市场恶性操纵案的力度在加大,效率也在提高。他建议,中国证监会应持续加大打击力度,不断净化资本市场。(经济日报记者 温济聪)
(责任编辑:梁靖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