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11月17日讯 针对民间“投资不过山海关”的说法,国家发改委振兴司司长周建平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回应称,流传的“投资不过山海关”提法上不一定客观和全面,主要是形象的比喻。
周建平介绍说,对东北三省一区的政府来说,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就是如何学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经济社会发展的管理工作。要更多地学习用市场、政策、经济和法律的手段,减少用行政的手段。
“目前东北在经济管理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职能上的错位、越位、缺位和不到位的问题。” 周建平说,针对这个问题,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内生活力。在东北地区全面对标,提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包括积极推广“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先行试点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探索创新以“政策性条件引导、企业信用承诺、监管有效约束”为核心的管理模式,还包括企业投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等等,从而在未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营造一个更好的投资营商环境。同时,也在研究与全国工商联一起对东北的营商环境定期开展评估,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地方,加大改进力度。另外,东北三省一区省政府包括地市政府是很重视的,均研究出台了一些相应的政策和办法,在推进诚信政府、法治政府建设这方面做出了很多的努力,这对改变投资营商环境有很多好处。
周建平指出,东北民企发展很快,数量上也不少,对GDP的贡献跟全国水平不相上下。但也确实存在着一些不足,概括起来是“四多四少”:生产企业较多,生产服务型企业少;一般型企业较多,科技型企业比较少;从事低端产品生产的多,从事高端产品生产的少;小微企业比较多,行业龙头领军企业比较少。
“2015年,全国工商联有个全国民营企业500强的排名,东北入围的只有10家企业,浙江和江苏、广东有近百家,这就说明了一些差距。” 周建平说。
周建平说,对此,提出在东北地区开展民营经济发展改革示范,重点通过六个方面示范,来积极探索适应民营经济发展,一是政策环境,二是市场环境,三是经营环境,四是法治环境,五是人才环境,六是创新环境。如果把这六个环境解决好了,对东北的民营经济发展必然会带来很好的有利因素。
周建平介绍,现在会同工信部、全国工商联和开发银行,在地方申报的基础上,评估选择了14个城市,围绕这六个方面逐步开展这方面的示范探索,摸索出经验以后在面上推广,推动东北民营经济在“十三五”期间加快发展。
(责任编辑:马常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