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孙中山对中国梦的历史贡献

2016年11月11日 14:10   来源:理论网   程冠军

  作者:中央党校理论网采编中心主任 程冠军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第一个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响亮口号,自那时起,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在这一口号的激励下,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进步事业前赴后继。时至今日,这号召仍然激励着全体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从“振兴中华”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回溯中华民族百年复兴之路,我们就可以理出中国梦深厚的历史渊源。今年适逢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孙中山先生,重温中国从振兴中华到民族复兴的百年历史进程,对于我们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更加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的讲话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并强调,“经过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持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这就是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从鸦片战争以来就开始起航了。也就在那时,在中华民族被西方列强瓜分豆剖和任人宰割时代,一个历史伟人率先擎起了民族复兴的大旗,他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华侨中发起成立了第一个反清革命团体——兴中会。在为兴中会起草的章程中他明确提出:“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起见”。这便是“振兴中华”这一口号的由来。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辛亥革命也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很快就被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复辟派所窃取了。孙中山所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是他的两大历史贡献不可磨灭:第一,他提出了振兴中华之目标;第二,他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这两点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基础。

  还有一点鲜为人知的是,孙中山先生不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还是近代中国最早接触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学说的政治家,同时还是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先行者。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遭清政府通缉被迫逃亡日本,1896年6月,孙中山转赴美国旧金山,9月又从美国纽约辗转英国。在英国,孙中山接触了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学说,社会主义学说使孙中山眼前一亮,自此他对社会主义进行了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学说对孙中山影响非常之大,以至于后来他在《三民主义》演讲稿“民生主义”第一讲中说“故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即是大同主义。”

  早在1912年,孙中山就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辛亥革命胜利后的1912年10月,孙中山在上海发表了三天的演说,演说的主题就是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学说。当时上海报界发布的新闻是“孙中山讲演社会主义先声”。在演说中,孙中山对世界各种社会主义学派作了比较之后,最终推崇马克思的理论。他说“社会主义者,人道主义也。人道主义主张博爱、平等、自由,社会主义之真髓,亦不外此三者,实为人类之福音。”

  孙中山先生始终以民族独立振兴为己任,始终把中国共产党人当作朋友。“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忠诚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1923年6月在广州举行的党的“三大”所确定的建立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促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1924年1月,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了国民党一大,改组了国民党,重新部署国民革命事业。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开始。国民党一大闭幕后,孙中山在题为《三民主义》的著名演说中指出,“真正的三民主义,就是孔子所希望之大同世界。”,孔子向往的“大同”世界,即是指《礼记·礼运篇》所描述的理想社会:“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当然,由于当时的社会条件,孙中山对于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认识有其历史的局限性。在关于社会主义的演说中,他就表现出了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认识不足:“我今天为什么不学外国直接来讲社会主义,要拿民生这个中国古名词来替代社会主义呢?”“因为社会主义,现在中国很流行,所以共产主义现在中国也是很流行。中国学者拿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来研究,想寻一个解决方法,也是很艰难的。因为外国发明谤种学理已经有了几十年,到现在还不能够解决,此时传入中国。我们就想要解决,当然是不容易的。”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孙中山既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心向往之,但是同时心中也充满了迷茫,因为他没有找到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与中国革命的结合点。

  也许有人会问,既然孙中山是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先行者,那么他为什么没有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这是因为孙中山仅仅是把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学说当作一种学说而已,却没有把它作为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思想武器。这个“思想武器”被谁找到了?被共产党人的杰出代表毛泽东找到了。

  毛泽东在1949年6月30日,中国共产党成立28年之际,也是新中国成立之前,发表了一篇著名的《论人民民主专政》,在文中,毛泽东讲了这样一段话:“我们党走过二十八年了,大家知道,不是和平地走过的,而是在困难的环境中走过的,我们要和国内外党内外的敌人作战。谢谢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他们给了我们以武器。这武器不是机关枪,而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肩负起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大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也正是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我们才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实现了孙中山先生孜孜以求却没有实现的梦想。早在1940年,毛泽东就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提出“我们要建立一个新中国”,并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多年以来,不但为中国的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而奋斗,而且为中国的文化革命而奋斗;一切这些的目的,在于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

  建立一个新中国,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这正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进性所在,因此,新中国的成立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具历史意义的关节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古今中外的历史都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能够亦步亦趋走别人的道路实现自己的发展振兴,也没有一种一成不变的道路可以引导所有民族实现发展振兴;一切成功发展振兴的民族,都是找到了适合自己实际的道路的民族。”今天,我们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又一个最具历史和时代意义的关节点上:我们正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奋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践充分说明,只要道路正确、理论正确、制度正确、文化正确,只要坚定不移、坚韧不拔、坚持不懈、艰苦奋斗,朝着伟大目标持之以恒前进,风雨如磐不动摇,我们的目标就能够达到,我们的目标也一定能够达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球中华儿女的最大公约数,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好注解,更是全球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和梦想。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回望来路,我们可以看到,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从社会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从改革开放到全面深化改革,再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我们每前进一步都进行了艰辛探索,也正是在艰辛探索和不断思考创新中,我们才拥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拥有了四个自信,我们才能够“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在时代前进的洪流中书写中华民族发展新篇章。”

(责任编辑:何欣)